大妈把百万拆迁款全给了儿子,女儿没闹,60大寿这天大妈当场愣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18:53 1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大妈,村里拆迁了,咱家能拿一百多万呢!"邻居王婶兴奋地敲开了门。

"娘,这钱您打算怎么分配?"小丽轻声问道,目光平静如水。

"根在儿子,水在女儿,这钱自然是给你哥置办婚事用。"李大妈语气坚定。

"哥,恭喜你,好好用这笔钱。"小丽微笑着说,眼底的情绪无人察觉。

"大妈把百万拆迁款全给了儿子,女儿没闹,60大寿这天大妈直接傻眼。"

01

高粱红了,高粱醉了,高粱垂着沉甸甸的脑袋。李大妈站在自家祖辈传下来的老宅前,双手插在腰间,目光扫过院子里堆积的杂物和斑驳的墙壁,不禁叹了口气。

这座见证了她一生悲欢的老宅,很快就要在轰隆的机器声中化为一片废墟。

村里拆迁的消息半个月前就传开了,如今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茶余饭后的话题无一不是关于拆迁款和安置房的事。

"大姐,听说你家宅基地有一百多平,能拿不少钱呢!"王婶端着刚从地里摘的茄子,倚在李大妈家的院门上,眼里满是羡慕。

李大妈抿了抿嘴,没有立即回答。她抬头望向远处,那片她和老李头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地,如今已经竖起了一排排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服从拆迁,支持建设"之类的大字。

"能拿多少还不一定,再说了,钱再多也比不上这老宅的情分啊!"李大妈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但眼底却闪过一丝期待。

王婶搓了搓手,凑近几步,压低声音道:"听村主任说,按政策算下来,你家起码能拿一百万!大姐,你可要好好规划,这可是一辈子都挣不来的大钱啊!"

一百万!这个数字在李大妈脑海中盘旋。她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老李头去世前,家里最富裕的时候,银行卡上也不过几万块钱。

如今,上天突然把这样一笔巨款送到她面前,让她既惊喜又忐忑。

"妈,我回来了!"熟悉的女声打断了李大妈的思绪。她转身看到女儿小丽提着几袋水果走进院子,身后跟着女婿张强。

"这孩子,又破费了!"李大妈嘴上埋怨,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小丽三十出头,在县城一家银行当柜员,虽说工作不错,但日子过得也就是普通人家的水平。她嫁给了同村的张强,两人感情和睦,只是婚后几年一直没有孩子,让李大妈时常为她担忧。

"妈,我听说村里拆迁的事了,是真的吗?"小丽放下水果,坐到李大妈身边问道。

李大妈点点头:"是啊,前天村主任来量了房子,说再过一个月就开始拆了。"

张强帮着搬水果,插话道:"妈,这可是好事啊!按现在的政策,您这老宅能值不少钱呢!"

"是啊,王婶刚才还说能拿一百万呢!"李大妈的话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小丽和张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一百万,这在他们眼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妈,您打算怎么安排这笔钱?"小丽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大妈的眼神飘向远处,嘴角勾起一丝会意的笑容:"还能怎么安排?你哥要娶媳妇了,正缺一笔钱买房子呢!"

张强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很快就舒展开来。小丽则一直保持着平静的表情,只是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打着。

"妈,您别急着决定,这么大一笔钱,要好好规划才行。"小丽语气平和地说道。

李大妈摆摆手:"有什么好规划的?家里就你跟你哥两个孩子,你已经嫁人了,家里的事以后也轮不到你操心。你哥是男孩,将来要传宗接代,家里的根就靠他了。"

这番话像一把无形的刀,无声地在小丽心上划过。但她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反驳。张强看了看妻子,欲言又止。

"对了,你哥今天会回来,说是有事要跟我商量。"李大妈突然想起什么,站起身来往厨房走去,"我去准备晚饭,你哥爱吃的红烧肉好久没做了。"

小丽和张强留在院子里,午后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你真不打算说点什么?"张强低声问道,眼里带着几分不满。

小丽摇摇头:"没什么好说的,这是妈的决定。"

"可这一百万也有你的一份啊!你为这个家付出的不比你哥少!"张强有些激动。

小丽拍了拍丈夫的手,示意他冷静:"钱不是最重要的,妈一辈子不容易,她想怎么处理是她的事。再说了,小刚确实需要这笔钱,我们现在日子过得也不错。"

张强还想说什么,但听到厨房里的动静,只好暂时按下心中的不满。

傍晚时分,小刚回来了。他比小丽大两岁,在县城一家建筑公司做小管理,长得高大魁梧,一张国字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笑容。

"妈,我回来了!"小刚大声喊道,随手将外套扔在沙发上,径直走向厨房,"哇,红烧肉!太香了!"

李大妈笑得合不拢嘴:"知道你要回来,特意做的。快洗手吃饭吧,你姐和姐夫也在呢!"

02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气氛融洽。小刚大口吃肉,不时给李大妈夹菜,嘴里说着最近公司的趣事,逗得李大妈哈哈大笑。小丽和张强则相对安静,礼貌地听着,偶尔附和几句。

饭至半酣,小刚放下筷子,神秘地笑了笑:"妈,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李大妈好奇地看着儿子:"什么好消息?说来听听。"

"我谈了个对象!人家姑娘模样俊俏,性格也好,在县医院当护士。"小刚脸上露出几分得意,"她爸妈的意思是,如果我能在县城买套房子,他们就同意我们结婚。"

李大妈闻言大喜:"真的?我儿子终于要成家了!那房子的事你别担心,等拆迁款到手,妈就把钱给你,你去县城买最好的房子!"

小刚的眼睛亮了起来:"妈,您同意了?太好了!我看中了县城新开发的那个小区,环境特别好,离医院也近。"

"有了拆迁款,你想买哪里就买哪里!"李大妈拍着胸脯保证道。

席间,小丽一直低头吃饭,没有参与这个话题。张强几次想开口,都被小丽的眼神制止了。

晚饭后,小刚迫不及待地拉着李大妈去商量房子的事。小丽和张强主动承担了洗碗的任务,厨房里只有水流的声音和碗碟的碰撞声。

"你真的不在意?"张强低声问道,手上机械地擦着盘子。

小丽沉默了片刻,轻声回答:"在意又能怎样?在妈心里,儿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是她的观念,改不了的。"

张强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两天后,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来到李大妈家,带来了正式的拆迁协议。根据测量结果和政策补偿标准,李大妈家的宅基地和房屋共计可获得一百二十万元的补偿款。

"大妈,您看看协议内容,没问题的话就签字按手印。"年轻的工作人员递过一份文件。

李大妈看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但一百二十万的数字让她内心激动。她想叫小刚来看看,但儿子今天加班没回来,而小丽也没在家。

"我签字,没问题。"李大妈最终决定不再等孩子们的意见,直接在协议上签了字,又郑重地摁下了红手印。

一周后,拆迁款打到了李大妈的银行卡上。站在取款机前,看着那一长串数字,李大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她第一时间给小刚打电话,让他回家一趟。

小刚闻讯立即请假回来了。李大妈将银行卡交给他,说道:"儿子,这钱你拿去吧,全都给你。只要你娶个好媳妇,给妈生个孙子,妈这一辈子就值了。"

小刚接过银行卡,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用这笔钱,给您娶个好媳妇回来!"

"妈,我能问您件事吗?"小刚犹豫了一下,又开口道。

李大妈点点头:"说吧,什么事?"

"这笔钱,您不打算给小丽一部分吗?"小刚面露难色,似乎不是很情愿问这个问题。

李大妈的脸色变了变:"给小丽?她都嫁人了,家里的钱凭什么给她?再说了,她和张强两个人工作,日子过得不是挺好的吗?"

小刚见状,没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妈,您说得对。那这钱我就收下了,会好好用的。"

小刚离开后,李大妈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高粱地,思绪万千。虽然她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一丝不安。

小丽是她的女儿,从小懂事,长大后更是孝顺,可她却一分钱都没给女儿,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但转念一想,她又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在她那一代人的观念里,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里的财产就该留给儿子。再说了,小刚确实需要这笔钱,没有房子,怎么娶媳妇呢?

"算了,等小刚成家立业,有了出息,我再从他那要点钱给小丽补补。"李大妈自我安慰道。

晚上,小丽来电话询问拆迁款的事。李大妈吞吞吐吐地告诉她,钱已经给了小刚,让他去买房子结婚。

电话那头,小丽沉默了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妈,您做决定就好,我尊重您的选择。"

李大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本以为女儿会有意见,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接受了。

"小丽啊,妈也是为了这个家好。你哥需要这笔钱娶媳妇,等他有出息了,会孝顺我的,到时候也会照顾你的。"李大妈解释道。

"嗯,我明白。"小丽的声音平静如水,听不出喜怒,"妈,您别担心我,我和张强过得很好。"

03

挂了电话,李大妈长舒一口气。她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小丽这么理解她,更让她觉得欣慰。

第二天,小刚就请假去县城看房子了。一周后,他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李大妈,已经选好了房子,准备付首付,剩下的钱打算做婚礼和添置家具用。

"妈,您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小刚邀请道。

李大妈摇摇头:"我对这些不懂,你自己拿主意就好。只要房子好,能让你媳妇满意就行。"

"那您以后跟我们一起住吧?我买的是三室两厅,空间够大。"小刚提议道。

李大妈犹豫了:"这个再说吧,我还是习惯在村里。等你结婚了,我再考虑搬过去。"

拆迁后,李大妈被安置在村委会旁边的临时房里。虽然条件比不上原来的老屋,但也算干净整洁。小刚很少回来看她,忙着装修新房和筹备婚礼。倒是小丽,每周都会来看望,带些水果和生活用品,有时候还帮她打扫房间,陪她聊天。

"妈,您最近身体还好吧?"小丽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关切地问道。

李大妈点点头:"挺好的,就是有点不习惯这新地方,晚上睡不太踏实。"

"那您要不要考虑搬到县城来住?我和张强那里有个小房间,虽然不大,但住着挺方便的。"小丽提议道。

李大妈笑了笑:"不用了,我住这挺好。等你哥结婚了,我再搬过去跟他们住。"

小丽的手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又继续了擦拭的动作:"您开心就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刚的婚期定在了三个月后。李大妈眼看着儿子越来越少回家,打电话也总说忙,心里有些失落,但她安慰自己,儿子是为了成家立业,等结婚后就好了。

婚礼那天,李大妈穿上了新买的红色旗袍,头发也特意去镇上的理发店做了一个简单的发型。小丽和张强一大早就来接她,三人一起赶往县城。

婚礼在县城一家高档酒店举行,布置得喜气洋洋。新娘子叫王玉,长得确实水灵,说话做事都很大方得体。李大妈看着儿子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漂亮的新娘旁边,心里满是自豪。

"妈,您看嫂子漂亮吗?"小丽挽着李大妈的手臂问道。

李大妈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漂亮,真漂亮!你哥有福气。"

婚礼上,新郎新娘向父母敬酒。王玉的父母接过酒杯,笑容满面地说了些祝福的话。轮到李大妈时,小刚和王玉也端着酒杯走到她面前。

"妈,这是我们敬您的酒,谢谢您这些年的养育之恩!"小刚大声说道,王玉也甜甜地喊了声"妈"。

李大妈接过酒杯,心中百感交集:"好好好,妈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婚礼结束后,小刚忙着招呼宾客,几乎没时间陪李大妈说话。倒是王玉过来陪了一会儿,叫了几声"妈",说以后一定好好孝顺。李大妈连连点头,心里美滋滋的。

"妈,您累了吧?要不我和张强送您回去休息?"小丽看出母亲的疲惫,关切地问道。

李大妈摇摇头:"不用,我想再看看你哥和弟媳。"

最终,李大妈还是在小丽的劝说下,提前离开了婚宴。小丽和张强送她回到临时安置房,李大妈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的场景,心里满是骄傲和期待。

"小刚总算成家了,以后肯定会更有出息。等他们安顿好了,我就搬过去跟他们住,享享清福。"李大妈美滋滋地想着。

小刚婚后,很少回村里看望母亲。李大妈打电话去问,总是说工作忙,或者新房子还在收拾,等收拾好了就接她过去住。李大妈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理解儿子,毕竟刚结婚,有很多事情要忙。

相比之下,小丽和张强倒是常来看她,每周都会来一次,有时候还会接她去县城住几天。李大妈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一天,小丽来看望母亲,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和一件厚实的毛衣。

"妈,这毛衣是我织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您穿上试试合不合身。"小丽说道,脸上带着期待的表情。

李大妈接过毛衣,触感柔软温暖。她记得小丽从小就喜欢织毛衣,这些年来,每年冬天都会给她织一件。她试穿了一下,大小正合适。

"很好看,也很暖和。谢谢我的好女儿!"李大妈笑着说道,心里有一丝愧疚。

小丽看着母亲,犹豫了一下,问道:"妈,您有没有考虑过去小刚那里住一段时间?毕竟他们结婚都快三个月了,新房子应该也收拾好了。"

04

李大妈的笑容僵了一下:"我也想去,可你哥说他们还没收拾好,等收拾好了就来接我。"

小丽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点点头:"那好吧,等他们准备好了再说。"

又过了半个月,李大妈终于忍不住给小刚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能去他们家住。

小刚在电话里支支吾吾,最后说道:"妈,其实是这样的,王玉她妈最近生病了,暂时住在我们家。等她好了,我立马接您过来。"

李大妈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还是宽慰地说:"没事,你照顾好你丈母娘,我这边不着急。"

挂了电话,李大妈独自坐在屋子里,心里空落落的。她把全部积蓄都给了儿子,就等着享清福,可现在儿子的家里却住着丈母娘,没有她的位置。

正想着,小丽又来电话,说周末要带母亲去县城住两天。李大妈勉强答应了,心里想着或许可以顺便去看看小刚的新家。

周末,小丽和张强如约来接李大妈去县城。路上,李大妈提议去看看小刚的新家。

"妈,您要是想去,我们就去。不过您最好先给小刚打个电话,看他们在不在家。"小丽建议道。

李大妈拨通了小刚的电话,对方响了很久才接起来。

"妈?怎么了?"小刚的声音有些疲惫。

"小刚啊,我在县城,想去看看你们的新家,可以吗?"李大妈轻声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小刚说道:"妈,今天不太方便,王玉她妈病情加重,我们刚从医院回来,家里也很乱。"

"那行吧,你们忙,我改天再去。"李大妈强装轻松地说道,挂了电话。

小丽看着母亲失落的表情,安慰道:"妈,没关系,等他们有空了再去。今天我带您去我家住,我煮了您爱吃的猪蹄汤。"

在小丽家里,李大妈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张强的父母也住在县城,特意过来看望她,几个人聊得很开心。晚上,小丽给母亲准备了干净舒适的房间,还把早已洗好的老毛巾被拿出来给她盖。

"妈,您睡这床被子暖和,我特意给您晒过了。"小丽细心地帮母亲铺好床。

看着女儿忙前忙后的身影,李大妈心里涌起一阵暖意,同时也有一丝愧疚。她想起了拆迁款的事,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或许有些偏颇。

第二天中午,李大妈正在小丽家吃饭,突然接到了村委会主任的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通知她。

"李大姐,是这样的,咱们村新的安置房已经建好了,下周就可以分配了。按照您家的宅基地面积,您可以分到一套七十平米的房子。"主任在电话里说道。

李大妈闻言大喜:"真的?这么快就建好了?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

"随时都可以,您有空就来村委会,我带您去看看。不过这房子只能您本人住,不能转让给子女。"主任特意强调道。

李大妈点点头:"我明白,这房子我自己住,够用了。"

挂了电话,李大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丽和张强。小丽也为母亲高兴,说等房子分下来,一定帮她好好收拾一番。

下午,小丽和张强送李大妈回村里。路上,李大妈突然说道:"小丽啊,妈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小丽看了母亲一眼:"妈,您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李大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道:"这安置房分下来后,妈想过些日子卖掉,再凑些钱给你买套房子。当初拆迁款全给了你哥,妈心里一直有些过意不去。"

小丽听后,急忙摇头:"妈,您别这么想。那钱是您的,您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再说了,我和张强现在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也够用了。您的安置房自己留着住最好,千万别卖。"

张强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妈,您别有心理负担。我和小丽日子过得挺好的,不需要您操心。"

李大妈看着女儿和女婿,心里更加惭愧了。她当初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儿子,一分没给女儿,可女儿不仅没有抱怨,反而一直孝顺体贴,这让她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回到村里,李大妈去村委会找主任,看了即将分配的安置房。房子虽然不大,但布局合理,采光良好,比她现在住的临时房好多了。

主任说再过两周就可以办理入住手续,到时候会发钥匙给她。

李大妈心情大好,当晚就给小刚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小刚在电话里也表示祝贺,但当李大妈提出要不要来看看新房时,小刚又推说工作忙,改天再说。

05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李大妈已经搬进了新的安置房。小丽和张强帮她把简单的家具都搬了进去,又买了一些新的生活用品,把房子布置得温馨舒适。

小刚来看过一次,带着王玉匆匆忙忙地来,又匆匆忙忙地走,只留下一句"妈,有空常联系"。李大妈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安慰自己,儿子工作忙,能抽空来看她已经很不错了。

安置房住了半年后,李大妈越来越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村里的老姐妹们常常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日子过得也算悠闲。小丽每周都会来看她,有时候还会接她去县城住几天。

唯一让李大妈心里不舒服的是,小刚来得越来越少,打电话也总是说忙。有一次,她主动提出去县城看看小刚,小刚在电话里支支吾吾,最后说家里在装修,不方便住人。

"小刚,你们不是早就装修好了吗?怎么又装修?"李大妈疑惑地问道。

"哦,是浴室出了点问题,需要重新装修。妈,等修好了我再接您过来住几天。"小刚敷衍地说道。

李大妈叹了口气,不再多问。挂了电话,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心里五味杂陈。儿子结婚一年多了,她还没在他家住过一天,这与她当初的期望相去甚远。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照在李大妈布满皱纹的脸上,映出一片茫然和失落。她记得自己当年把一百二十万全给了儿子,期望他成家立业后能够赡养她,可现在看来,这似乎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那天晚上,李大妈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子里全是儿子冷淡的态度和女儿关切的眼神。她开始扪心自问,当初把钱全给儿子的决定是否正确。

可思来想去,她又觉得即使重来一次,自己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在她那一代人的观念里,儿子永远是家里的"根"。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李大妈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这在农村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意味着人生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个月前,小丽来看望母亲时,提起了这件事:"妈,您的六十大寿快到了,我和张强想给您办个寿宴,您看怎么样?"

李大妈摆摆手:"不用麻烦了,就咱们家人吃顿饭就行。"

"不行,六十大寿怎么能随便过?我已经跟小刚商量过了,他说他来安排。"小丽坚持道。

李大妈一听儿子要操办,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真的?小刚愿意操办?那太好了!"

小丽点点头:"是啊,他说这是您的大日子,一定要隆重一些。"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大妈每天都盼着小刚的电话,想知道寿宴的安排情况。但直到寿辰前一周,小刚都没有任何消息。李大妈按捺不住,主动打电话询问。

"小刚,我的寿宴准备得怎么样了?"李大妈直接问道。

电话那头,小刚明显愣了一下:"寿宴?哦,对,您的寿宴。妈,我最近工作太忙,还没来得及安排,不过您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李大妈听出儿子语气中的敷衍,心里有些失落,但还是抱有期待:"那你打算在哪办?请哪些人?我这边有几个老姐妹,一定要请的。"

"妈,这些细节我来安排就好,您别操心了。等有了具体安排,我再告诉您。"小刚含糊其辞地说道。

挂了电话,李大妈坐在沙发上,心里七上八下的。她总感觉儿子不太上心,但又不愿意往坏处想。也许儿子是想给她一个惊喜呢?

寿辰前三天,小丽来看望母亲,顺便询问寿宴的事情。

"妈,小刚那边安排得怎么样了?地点定了吗?"小丽问道。

李大妈尴尬地笑了笑:"他说他在安排,具体我也不清楚。你有空的话,给他打个电话问问吧。"

小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出手机拨通了哥哥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兄妹俩聊了好一会儿。李大妈在一旁看着女儿的表情由期待变成严肃,再到失望,心里不禁一沉。

"小刚怎么说?"等小丽挂了电话,李大妈迫不及待地问道。

小丽犹豫了一下,勉强笑道:"他说他会安排的,让我们不用担心。"

李大妈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但还是选择相信儿子的承诺。她甚至开始准备寿宴要穿的新衣服,想着到时候儿子肯定会风风光光地给她庆祝生日。

06

寿辰前一天晚上,李大妈接到了小刚的电话。她满心期待地接起来,以为儿子是来告诉她明天寿宴的具体安排。

"妈,我有点不好的消息要告诉您。"小刚的语气有些低落。

李大妈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公司临时有个重要项目,明天我必须去外地出差,没法参加您的寿宴了。"小刚说道,语气中带着歉意,但不知为何,李大妈总觉得有些假。

"那寿宴怎么办?"李大妈问道,声音有些颤抖。

"这个,我想可能需要推迟了。妈,您知道的,工作重要,等我回来再给您补办,好吗?"小刚建议道。

李大妈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只说了一句:"好吧,你工作要紧。"

挂了电话,李大妈坐在黑暗中,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倾其所有帮助的儿子,竟然连她的六十大寿都不愿意参加。

第二天一早,李大妈正坐在桌前发呆,突然听到了敲门声。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去开门,一开门就愣住了——

门外站着女儿小丽和女婿张强,两人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妈,生日快乐!"小丽一把抱住了母亲,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李大妈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你们...这是..."

"今天是您六十大寿,我们怎么能不来呢?"张强笑着举了举手中的袋子,"这是我们给您准备的礼物和食材,今天要好好给您庆祝一番!"

小丽推着母亲进屋,张强则径直走向厨房,熟练地开始忙活起来。

李大妈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很是感动,但又忍不住想起儿子的爽约,心情复杂。

"小丽,你哥哥昨晚给我打电话了,说他要出差,不能来参加寿宴了。"李大妈低声说道,眼里满是失落。

小丽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安慰道:"妈,没关系,我们来陪您过生日。再说了,今天有惊喜等着您呢!"

李大妈疑惑地看着女儿:"什么惊喜?"

小丽神秘地笑了笑:"等会儿您就知道了。"

上午十点,门铃响了。小丽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七八个人,都是李大妈的老姐妹和一些亲戚。他们手里提着礼物,脸上挂着笑容。

"大姐,生日快乐啊!"王婶第一个冲上来,给了李大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李大妈惊讶地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又转头看向小丽,后者冲她眨了眨眼睛。

"你们这是?"李大妈不解地问道。

"我们是来给您祝寿的呀!小丽早就安排好了,说今天给您过六十大寿,让我们都来热闹热闹。"王婶笑眯眯地说道。

李大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寿宴不是小刚安排的,而是小丽一直在准备。她看着女儿忙前忙后的身影,心里既感动又愧疚。

中午时分,寿宴开始了。虽然不是在豪华的酒店,只是在家里简单布置了一下,但亲朋好友的到来让气氛热烈而温馨。张强担任了临时主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小丽则忙着招呼客人。

"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我妈妈的六十大寿。"小丽站起来,举起酒杯,声音有些哽咽,"妈妈一生勤劳善良,含辛茹苦把我和哥哥养大。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谢谢妈妈的养育之恩,祝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所有人都举起酒杯,齐声祝福。

李大妈红着眼圈,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她看着围坐在桌前的亲友们,心里暖洋洋的,刚才因为儿子不来而产生的失落感也减轻了许多。

饭后,小丽神秘地宣布还有一个环节:"各位,请安静一下,我们给妈妈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

小丽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茶几上,打开了一个视频。视频开始播放,画面上出现了李大妈年轻时的照片,配上了温情的音乐。

"这是我妈妈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刚嫁给我爸爸不久。"小丽的旁白响起。

照片一张张切换,从李大妈年轻时的笑颜,到她和丈夫的合影,再到抱着小刚和小丽的幸福瞬间。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回忆,每一个画面都是家庭历史的见证。

"这是妈妈三十岁时的样子,那时候我和哥哥还小,全靠妈妈一个人照顾我们和生病的爸爸。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回来做饭,再去照顾爸爸……"

07

随着小丽的讲述,李大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含辛茹苦的日子,如今通过女儿之口重现,让她感到无比欣慰。

视频的最后,是一段小丽对着镜头的独白:

"妈妈,今天是您六十岁的生日。六十年来,您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却始终坚强勇敢。您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骄傲。我和张强希望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健康快乐,无忧无虑。我们会一直陪在您身边,照顾您,爱您。生日快乐,妈妈!"

视频结束,屋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被这份情深意切的礼物感动了,尤其是李大妈,她已经泣不成声,只能不停地用手帕擦拭眼泪。

"妈,您别哭,今天是开心的日子。"小丽抱着母亲,轻声安慰道。

李大妈抽泣着说:"我不是伤心,我是太感动了。小丽,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孝顺。"

就在这感人的时刻,李大妈的手机响了。她擦了擦眼泪,拿出手机一看,是小刚发来的短信:

"妈,生日快乐!对不起,今天实在走不开。等我回来给您补上生日礼物。"

短短一句话,没有任何温度,更没有任何诚意。李大妈看了一眼,默默地放下手机,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小丽注意到了母亲的表情变化,猜到了可能是小刚的消息。她握住母亲的手,轻声说道:"妈,不管怎样,今天是您的日子,我们都在这里陪着您。"

李大妈点点头,强打起精神,继续参与到寿宴的欢乐氛围中。但内心深处,她已经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两个孩子的关系。

寿宴接近尾声时,门铃再次响起。小丽去开门,惊讶地发现门外站着几个陌生人,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看起来像是某个公司的员工。

"请问这是李大妈家吗?我们是来给李大妈送祝福的。"为首的年轻人礼貌地问道。

小丽点点头,将他们请进门。那几个人带着一个大蛋糕和一束鲜花,还有一个精美的礼盒。

"李大妈,祝您生日快乐!这是我们公司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将礼物交给李大妈,又补充道,"这是张总特意嘱咐我们送来的。"

李大妈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张总"是谁。小丽悄悄在母亲耳边解释:"是张强的老板,他知道今天是您的生日,特意让人送来的。"

李大妈感动不已,连连道谢。送礼的人离开后,大家开始分享那个大蛋糕,气氛再次热烈起来。

晚上,客人们都散去后,家里只剩下李大妈、小丽和张强三人。李大妈坐在沙发上,看着满屋子的礼物和祝福卡片,心里五味杂陈。

"小丽,谢谢你们今天给我办的寿宴,我很开心。"李大妈真诚地说道。

小丽笑了笑:"妈,您开心就好。其实我们还有一个礼物没给您呢!"

李大妈惊讶地看着女儿:"还有礼物?你们已经给了我那么多了!"

张强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李大妈:"妈,这是我和小丽给您的一点心意,希望您收下。"

李大妈疑惑地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房产证。她戴上老花镜,仔细一看,房产证上写的是她的名字,地址是在县城一个不错的小区。

"这是?"李大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妈,这几年我和张强一直在存钱,去年终于凑够了首付,买了这套房子。我们想着您一个人住在村里不方便,这套房子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您可以搬过来住,我们也能经常照顾您。"小丽解释道。

李大妈震惊地看着房产证,再看看女儿和女婿,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初被她"亏待"的女儿,如今却给了她这么大的一份礼物。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李大妈摇头道,想把房产证还给女儿。

"妈,您必须收下。这是我和张强的一点心意,也是我们的心愿。您把我养大,给了我生命和爱,这点回报算不了什么。"小丽坚持道,眼里满是真诚。

张强也跟着说:"是啊,妈,这房子就是给您准备的,您不收,我们心里会难受的。"

李大妈的泪水再次涌出,她紧紧抱住女儿,哽咽道:"小丽,妈对不起你。当初把拆迁款全给了你哥,一分都没给你,你不怪妈吗?"

小丽摇摇头:"妈,那是您的钱,您有权决定怎么处理。我从来没有怪过您。"

"可是,可是我对你太不公平了!"李大妈自责地说道。

小丽擦了擦母亲的眼泪:"妈,在我心里,亲情比钱更重要。我不在乎那些钱,我只希望您能健康快乐。"

08

这一刻,李大妈仿佛被当头棒喝,她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儿子拿了她全部的钱,却连她的生日都不愿参加;女儿没拿她一分钱,却把最好的礼物给了她。

这个对比太过强烈,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决定。

"小丽,妈错了。妈一直以为儿子是家里的根,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可现在看来,根深不深,不在于是儿是女,而在于心里有没有你。"李大妈感慨道。

小丽抱着母亲,轻声安慰:"妈,您别太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现在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还能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这就足够了。"

这天晚上,李大妈在小丽家住下了。躺在舒适的床上,她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心情复杂而又释然。

在经历了欣喜、失落、感动和领悟后,她终于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亲情不能用金钱衡量,真正的爱是无私的付出和陪伴。

第二天一早,李大妈接到了小刚的电话。出乎她的意料,儿子说他已经回来了,想去看望她。

"妈,我在您家门口呢,您在家吗?"小刚问道。

"我在你的妹妹家,昨天的寿宴后就住在这里了。"李大妈平静地回答。

"哦,那我去小丽家找您吧。"小刚改口道。

半小时后,小刚带着妻子王玉出现在小丽家门口。他们手里提着一个精美的礼盒,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像是特意打扮过的。

"妈,生日快乐!对不起,昨天实在是走不开。"小刚一进门就道歉道。

李大妈看着儿子和儿媳,脸上没有太多表情:"没关系,你们工作要紧。"

小刚将礼盒递给母亲:"妈,这是我和王玉给您买的生日礼物,希望您喜欢。"

李大妈接过礼盒,打开一看,是一条金项链。在以前,这样贵重的礼物一定会让她喜出望外,但现在,她却只是淡淡地道了声谢。

小丽招呼哥哥和嫂子坐下,准备了茶水和点心。几个人坐在一起,气氛有些尴尬。

"妈,听说您昨天的寿宴办得很热闹?"王玉试图找话题。

李大妈点点头:"是啊,多亏了小丽和张强。"

"那个,妈,我们昨天真的很想来,但是真的有急事。"小刚再次解释道。

李大妈看了儿子一眼,没有接话。小丽见状,赶紧转移话题:"哥,嫂子,你们吃早饭了吗?要不要尝尝我做的小馄饨?"

就在这时,张强从卧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那张房产证:"妈,您的房产证,我帮您收好了。"

小刚看到房产证,好奇地问道:"妈,您买房子了?"

李大妈摇摇头:"是你的妹妹和妹夫给我买的,说是让我搬到县城住,方便他们照顾我。"

小刚愣住了,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他转头看向妹妹,问道:"小丽,你们买的什么房子?在哪个小区?"

"就在翠竹园,两室一厅的小套,离我们家很近。"小丽回答道。

"哇,翠竹园可是新开发的高档小区啊!"王玉惊讶地说道,眼里闪过一丝嫉妒。

小刚的表情更加复杂了,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妈,其实我和王玉也一直想接您去我们那住,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要不,您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吧?我们家有空房间。"

李大妈看了看儿子,再看看女儿,笑了笑:"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我想还是搬到小丽给我买的房子里住比较好,那里离她近,也方便照应。"

小刚明显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那也行,只要您住得舒心就好。"

接下来的谈话中,小刚突然变得特别殷勤,不停地给母亲夹菜倒水,还说要经常来看望她。李大妈和小丽都看出了他的变化,但都没有点破。

午饭后,小刚和王玉告辞离开。临走前,小刚欲言又止地对母亲说:"妈,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别跟我客气。"

李大妈微笑着点点头:"知道了,你们忙你们的去吧。"

送走儿子后,李大妈和小丽坐在沙发上休息。沉默了一会儿,李大妈突然说道:"小丽,妈想通了一件事。"

小丽疑惑地看着母亲:"什么事,妈?"

"亲情这东西,不是血缘决定的,而是平时的关心和付出积累的。"李大妈感慨道,"我把所有钱都给了你哥,以为这样他就会孝顺我,可事实证明,金钱买不来真心。而你,没拿我一分钱,却一直默默陪在我身边,关心我,照顾我。"

09

小丽握住母亲的手:"妈,您别这么说。我相信哥哥也是爱您的,只是他可能太忙了,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李大妈摇摇头:"不,小丽,别再为他找借口了。妈现在看得很清楚了,真正对我好的是你,而不是他。妈以前太偏心了,对不起你。"

"妈,您别这样说,我从来没有怪过您。"小丽安慰道。

李大妈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小丽,答应妈,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你都要好好的,别让妈再为你担心了。"

小丽点点头:"我答应您,妈。您也要保重身体,开开心心的,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母女俩相拥而泣,那一刻,所有的隔阂和误解都消散了,留下的只有纯粹的爱和牵挂。

一周后,李大妈在小丽和张强的帮助下,搬进了新房。这套位于翠竹园的两居室虽然不大,但阳光充足,周围环境优美,最重要的是,离小丽家很近,走路只需十分钟。

搬家那天,小刚也来帮忙了,还带来了一些新家具,说是送给母亲的礼物。李大妈道了谢,但对儿子的态度明显没有从前那么亲热了。

当天晚上,小丽留在母亲家陪她住了一晚。两人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星空,聊起了过去的日子。

"妈,您还记得我小时候,您总是给我编小辫子的样子吗?"小丽笑着回忆道。

李大妈点点头:"记得,那时候你总嫌我扯痛你,每次都哭鼻子。"

"是啊,可我还是喜欢您给我编辫子。因为每次您编完,都会亲亲我的头,说我是最漂亮的小姑娘。"小丽眼里闪着泪光。

李大妈也湿了眼眶:"傻孩子,在妈心里,你永远是最漂亮的小姑娘。"

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她们最单纯美好的日子。

此后的日子里,李大妈逐渐适应了县城的生活。小丽每天下班后都会来看望她,周末还会带她去公园散步,或者一起去超市购物。张强也时常带着母亲去饭店改善伙食,让她尝尝城里的美食。

小刚也开始频繁地来看望母亲,每次都带着礼物,嘴上说着关心的话。但李大妈心里很清楚,儿子的改变只是因为看到了妹妹给她买了房子,心里不平衡罢了。

一天,小刚单独来访,坐下后欲言又止。李大妈看出他有话要说,主动问道:"小刚,有什么事吗?"

小刚犹豫了一下,最后鼓起勇气说道:"妈,我想跟您借点钱。公司最近接了个大项目,需要一笔启动资金,大概五十万左右。"

李大妈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小刚,妈手里哪有那么多钱啊?当初的拆迁款都给你了,我现在就靠那点退休金过日子。"

"我知道,但我想您应该有些积蓄吧?"小刚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李大妈摇摇头:"真的没有,妈现在全靠你的妹妹照顾,哪来的积蓄?"

小刚有些失望,但还是勉强笑了笑:"没关系,妈,我理解。是我考虑不周到,您别放在心上。"

李大妈看着儿子落寞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当初她掏空家底只为儿子好,可如今儿子却只在需要钱的时候想起她。这个认知让她心如刀绞,但也让她看得更加清晰。

又过了半年,李大妈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每天早晨,她会去小区的花园里跟邻居们一起打太极拳;白天,她会在家看看电视,做做家务,或者去菜市场买菜;晚上,小丽下班后会来陪她聊聊天,有时候一家人一起吃晚饭。

这样简单而充实的日子,让李大妈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幸福。

一天下午,小丽带着一个意外的消息来到李大妈家。

"妈,我有件事要告诉您,"小丽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悦,"我怀孕了!"

李大妈一听,激动地一把抱住女儿:"真的吗?你终于怀孕了?这可太好了!"

小丽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这个消息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惊喜。李大妈喜极而泣,拉着女儿的手絮絮叨叨地嘱咐着各种注意事项。

"妈,您别太激动了。医生说我现在一切都很好,您不用担心。"小丽笑着安慰母亲。

李大妈连连点头:"好好好,妈不担心,妈相信你一定会平平安安生下我的外孙的!"

消息很快传到了小刚那里。让李大妈意外的是,小刚和王玉第二天就来看望了她,脸上带着真诚的祝福。

"妈,恭喜您要当外婆了!"小刚笑着说道,眼里没有了往日的算计,只有单纯的喜悦。

李大妈看出儿子的变化,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或许,这个家庭最终还是会和睦相处的。

10

几个月后,小丽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李大妈经常去女儿家帮忙,给她熬汤煮粥,陪她去医院做检查。张强也特别体贴,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陪妻子,晚上还会给她读书,帮她按摩腿脚。

看着小两口恩爱的样子,李大妈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愧疚。她想起当初对女儿的"亏欠",总觉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女儿用宽容和爱换来的。

"小丽,妈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初拆迁款我分一部分给你,你和张强或许能早点买房,早点要孩子。"一天,李大妈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小丽摇摇头,握住母亲的手:"妈,您别这么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和时间表。我和张强这些年工作稳定,感情也越来越好,现在有了宝宝,一切都刚刚好。"

李大妈的眼眶湿润了:"小丽,妈真的很幸运有你这样的女儿。"

小丽笑了:"妈,您养育了我,教会了我如何去爱。现在我只是把这份爱回馈给您和这个家。"

这段对话让李大妈深受触动。她越发感到,真正的亲情不在于血缘的远近,而在于心与心的距离。

当小丽怀孕八个月时,小刚和王玉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也怀孕了。李大妈听后既惊讶又高兴,一下子成了"双喜临门"。

"妈,您看我们兄妹俩,差不多时间都要当爸妈了,您一下子就能抱上外孙和亲孙了!"小刚兴奋地说道。

李大妈笑得合不拢嘴:"这可真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礼物啊!"

在全家人的期待中,小丽平安地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小刚和王玉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妹妹和小外甥。兄妹俩久违地相谈甚欢,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的亲密无间。

李大妈看着重归于好的儿女,心里比什么都满足。她明白,这个家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和睦的晴天。

小外孙满月那天,小刚主动提出要在自己家里办满月酒,邀请了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席间,他举杯向全家人敬酒,特别是向妹妹小丽道歉。

"妹妹,这些年来,是哥哥不懂事,只顾着自己,没有关心妈和你。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向你道个歉。谢谢你一直以来对妈的照顾,也谢谢你的宽容和理解。"小刚真诚地说道。

小丽眼含泪水,举起杯子:"哥,我们是一家人,不说这些。只要我们以后和和睦睦的,妈就会很开心。"

李大妈看着儿女和解的场面,老泪纵横。她站起来,向在座的所有人端起了酒杯。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外孙的满月酒。今天,我想说的是,人这一辈子,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亲情和爱。我很幸运,有一双这么好的儿女,还有这么好的儿媳和女婿。今后的日子,我只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扶持,一起走过春夏秋冬。"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李大妈感到,自己的人生虽然有过曲折,但最终还是找到了最美好的归宿。

来源:九申体育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