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的伊斯坦布尔,转播画面里那位22岁的长发中锋一脚踩在三分线内,抬手就投。球进,观众席爆炸,休斯顿球迷的微信群也瞬间被刷屏——他们现在比土耳其人还关心申京的每一次回合。
凌晨三点的伊斯坦布尔,转播画面里那位22岁的长发中锋一脚踩在三分线内,抬手就投。球进,观众席爆炸,休斯顿球迷的微信群也瞬间被刷屏——他们现在比土耳其人还关心申京的每一次回合。
土耳其国家队把进攻组织权直接交到申京手里,挡拆、延伸投篮、肘区传球一口气全做了。他近七场命中率逼近65%,外加场均22+8+5,关键是连打三场“20+5+5”,把欧锦赛统计表翻回30年也找不到第二个人。
这样的使用方式让人想起掘金用约基奇的模式,却又不是简单复刻。约基奇靠高位策应撕裂防线,申京则更爱在罚球线附近持球,转身抛投或者背后击地给空切队友。两人都是低调又毒辣的传球手,差别恰好在“脚步”——申京更快半拍,约基奇更会慢半拍,把节奏拖进自己的舒适区。
不过火箭内部很清楚:即便申京能复制约基奇的效率,球队今年也未必能跨过西部那堆成年怪物。他们需要再添一块“能立即改变天花板”的拼图,否则季后赛体验卡也只是体验。
目标指向阿德托昆博并不神秘。字母哥五年2。28亿的合同在手,可真正在乎的还是“又拿一个戒指”。雄鹿这个夏天失去利拉德和大洛,两端都变薄,一旦新季排名跌出东部前四,膝伤隐患、年龄结构、奢侈税都会被媒体放大,交易申请也就从谣言变成新闻。火箭要做的,就是为那一刻备好最像样的礼包。
礼包里的头号筹码无疑是申京。对雄鹿而言,他22岁、场上角色与字母哥互补,还自带潜在全明星标签——这比收下一堆未来选秀权更能向球迷交代“重建并不意味着摆烂”。问题是,休斯顿真的舍得送出自己亲手培养、已证明有效的中轴吗?这就是赌桌上的经典两难:如何在争冠和后劲之间做微妙平衡。
火箭管理层的思路是“两步走”。第一步,先解决眼下的外线火力缺口,让球队在常规赛就能稳住攻击效率和节奏。第二步,等到赛季中段观察雄鹿气压,再决定是否把申京推上交易台——届时火箭的战绩、阵容化学反应以及字母哥的态度都会给出提示。
雄鹿若陷入泥潭,火箭的补刀方式必须“声东击西”。《BR》给出的试探性方案是:阿隆·霍乐迪加两个次轮换来小加里·特伦特。笔面上看只是3换1的小修补,却能暗中撬动雄鹿轮换——他们少了一个侧翼投手,还得多承担奢侈税,而火箭则多了一位乌度卡最缺的“60秒就能落位的射手”。
小特伦特上季季后赛三分命中率50%,外加每场2。6次抢断,防守站位比想象积极。他曾与范弗利特在猛龙打了三个赛季,手感热时两人能直接把比赛打成三分线外的二人转。更重要的是,小特伦特合同仅两年,金额可控,火箭接手后仍能保留足够空间应付第二土豪线。
此交易有一个技术门槛——双方球员都刚续约,要等到12月15日才能执行。火箭正好拿这三十多场比赛做实验:没有特伦特,球队三分命中率能否稳定在联盟前十?申京和阿门·汤普森的双持球能否减少范弗利特单点爆破的压力?实验结果将决定他们下一步到底是“冲刺”还是“下注”。
如果一切顺利:1)火箭凭投射和机动性跻身西部前六;2)雄鹿跌到东部中游且内部氛围紧张;3)字母哥在镜头前暗示“我想赢”。那时,斯通会拿着申京+合同匹配+若干首轮去敲霍斯特的门,双方将在“未来核心”与“立刻夺冠”之间完成一次典型的NBA式互惠。
也可能出现更为尴尬的剧情——申京继续爆发、火箭化学反应绝佳、雄鹿却同样高歌猛进。到那时,谈判筹码会瞬间倒转,火箭只能保留现状,把未来押在年轻中轴继续进化上。可就算如此,那条路径也不算失败:毕竟他们已经拥有一名22岁的“迷你约基奇”,以及一套年龄层次合理的轮换。
走向何方,没有人此刻能给出标准答案。火箭真正想做的是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该押重注时有底气,该保持耐心时不慌张。对一支过去三年合计赢球不足30%的队伍来说,这份从容本身,就已经是最难得的进步了。
来源:魔法水滴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