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喊了十来年,为什么很多企业依旧失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22:22 1

摘要:那一年,阿里巴巴提出“云计算将改变世界”;那一年,几乎所有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的老板,都在被劝着“上云”。

从2013年开始,“数字化转型”成了中国企业的热词。

那一年,阿里巴巴提出“云计算将改变世界”;那一年,几乎所有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的老板,都在被劝着“上云”。

十多年过去,中国企业在数字化上的投入已经超过3万亿元。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是: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项目,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

我在调研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系统上线了,但没人用。”

“投入了几百万,结果销售额没长多少。”

“数据堆在那儿,好像没什么用。”

为什么?

2018年,我在深圳遇到一家服装厂。老板很有前瞻性,投了500万上了ERP系统,还请了顾问团队。

上线的第一周,老板很激动,觉得自己终于抓住了“数字化”的风口。

但三个月后,车间主任偷偷把系统关掉,继续用纸笔记账。

原因很简单:系统太复杂,反而拖慢了生产。

结果,钱花了,人还回到老路子上。

这就是“口号的幻觉”。数字化不是装个系统,而是改变流程和习惯。

如果没有改变人的行为,那一切投入都只是空中楼阁。

1. 制造业:系统上线≠效率提升

苏州一家五金厂,2019年上了MES系统,希望能“实时监控生产”。

结果,工人们根本不愿意在机器上录数据,信息录入缺失,系统报表一塌糊涂。

后来,老板换了思路:先在一个车间试点,用“多报多奖”的方式激励工人录入。

半年后,车间效率提升了12%,这才逐步推广到全厂。

数字化不是买软件,而是改变激励机制。

2. 零售业:数据堆积≠客户洞察

一家连锁母婴店,2020年上线会员系统,收集了几十万用户数据。

但门店员工不会分析,只会把客户群发优惠券,结果被投诉“骚扰”。

真正的转折点,是他们聘请了一个年轻的数据分析师,用标签把客户分为“刚生宝宝的”“二胎妈妈”“高消费家庭”。

优惠从“群发”变成“定向推荐”。

三个月,复购率提升了18%。

数字化的关键,不是数据多,而是能不能让数据真正“会说话”。

3. 农业:数字化≠高大上,而是接地气

黑龙江有个养牛合作社,老板花了几十万买了“智能饲喂系统”。系统能计算营养配比,但村里的饲养员不会用电脑,最后还是用老办法拌料。

后来,一个懂点技术的年轻人改造了方案:在手机微信里做个小程序,饲养员只要点一下,就能生成饲喂单。

成本不到2万,却立刻普及开来。

数字化的价值,不在于“酷炫”,而在于能不能让一线真正用得起、用得上。

为什么这么多数字化项目失败?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技术导向,而非业务导向:很多企业为了“跟风”,而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缺乏场景切入:大多数系统“一刀切”,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业务差异。

人是最难的环节:系统能上线,习惯难改,组织激励跟不上。

一句话总结:数字化不是软件项目,而是管理工程。

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投入已经是天文数字,但真正见效的并不多。

我见过很多老板在展会上豪情万丈,却在年底财务报表前唉声叹气。

我也见过一些小企业,花小钱,从一个点切入,却逐渐跑出了新的效率。

数字化的本质,不是买工具,而是重构逻辑。

真正的问题不是“你要不要数字化”,而是:你的数字化,是帮你赚钱,还是让你看起来很现代?

来源:小园说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