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网红演 “深情求婚” 吸粉?5 人被拘!流量狂欢该降温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23:53 1

摘要:“亲爱的,嫁给我吧!我会让你一辈子幸福!”2025 年 8 月 16 日,西安一场精心策划的网红求婚直播在欢呼声中 “圆满成功”。单膝跪地的男主眼含热泪,戴戒指的女主感动落泪,周围十几人举着手机记录 “浪漫瞬间”,这场直播在多个平台迅速发酵。然而不到一个月,这

“亲爱的,嫁给我吧!我会让你一辈子幸福!”2025 年 8 月 16 日,西安一场精心策划的网红求婚直播在欢呼声中 “圆满成功”。单膝跪地的男主眼含热泪,戴戒指的女主感动落泪,周围十几人举着手机记录 “浪漫瞬间”,这场直播在多个平台迅速发酵。然而不到一个月,这场看似甜蜜的求婚就被警方揭穿 —— 这不过是 5 名网红为吸粉带货自编自导的低俗剧本,而男主角韩某 1 不仅早已结婚,更是有过炒作 “婚外情怀孕” 前科的惯犯。

9 月 4 日,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通报:韩某 1(网名 “刘增怂”)、韩某 2(网名 “苏建武”)等 5 人因虚构人设情节、在网络空间起哄闹事,已被依法行政拘留,网信部门同步启动账号联合惩戒机制。这场流量闹剧终以法律制裁收场,也再次撕开了短视频行业 “剧本化生存” 的乱象疮疤。

从浪漫求婚到违法现场: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骗局

警方通报还原了这场闹剧的全貌:31 岁的韩某 1 明知自己已婚,却与韩某 2、赵某等 4 人共同策划 “求婚” 剧本。他们虚构单身人设,安排 15 名人员到现场烘托气氛,通过短视频预热、直播 “求婚”、后续剪辑扩散等全流程操作,在多个平台持续炒作。在留存的宣传视频中,韩某 1 对着镜头深情喊话:“愿不愿意给我一次机会,做你老公,我挣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这类刻意设计的 “土味情话” 精准击中部分观众的情感软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韩某 1 首次踩线。2022 年 4 月,其账号就因炒作 “婚外情怀孕” 发表低俗言论被网信部门约谈警告,责令删除视频整改。为何顶风作案?答案藏在流量背后的利益链条中。据行业数据显示,此类 “情感冲突” 题材的直播往往能带来粉丝量激增,而粉丝规模直接与带货佣金、广告报价挂钩。正是这种 “流量 = 金钱” 的畸形逻辑,让他们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

法律专家指出,该事件并非简单的 “吹牛”,而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该条款明确规定,“散布谣言或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与宁夏近期查处的马某某虚构婆媳矛盾卖惨引流、张某某雇佣演员演 “苦情剧” 等案件一样,都属于 “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的违法行为。

流量异化下的行业怪象:剧本泛滥谁之过?

西安这场虚假求婚并非孤例。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街头偶遇真爱”“前任重逢互撕”“绝症患者突然康复” 等离奇剧情层出不穷。有从业者透露,“无剧本不流量” 已成为潜规则,甚至出现专业编剧团队为网红量身定制 “冲突剧本”,涵盖求婚、分手、家庭矛盾等多种 “爆款题材”。

这类剧本炒作为何屡禁不止?深层原因在于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某 MCN 机构运营人员坦言:“真实生活的平淡内容很难获得推荐,只有强冲突、高情绪的内容才能突破流量池。” 为追求点击量,平台算法无形中鼓励了 “越狗血越热门” 的恶性循环。国务院 2021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早已明确要求平台落实 “总编辑负责制” 和内容审核制度,但显然执行仍有漏洞。

对比之下,正能量内容的传播困境更显讽刺。2019 年央视报道的铁路情侣 “1 分 52 秒神仙爱情”,凭借真实坚守的故事获得 2 亿次阅读量,证明真诚永远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如今,部分创作者却舍本逐末,误以为只有编造谎言才能获得关注。这种认知偏差不仅拉低了内容品质,更污染了网络生态,让观众对真实情感表达产生信任危机。

平台监管的滞后性也助长了违规气焰。尽管抖音等平台 2025 年已封禁 89 万个色情导流账号,处理 53 万个违规直播间,但针对 “情感剧本炒作” 的识别仍显不足。西安这场求婚视频能在多平台传播,直至群众举报后才被查处,反映出技术审核对 “软性违规” 的识别能力有待提升。

法律亮剑:流量狂欢终有边界

西安警方的查处释放出明确信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此次不仅涉事人员被行政拘留,网信部门还依据《网络安全法》启动了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意味着这些账号将面临跨平台限制,商业变现之路彻底断绝。这种 “法律 + 信用” 的双重惩戒,比单纯封号更具震慑力。

治理剧本炒作乱象需要多方合力。对创作者而言,必须清醒认识到:流量的本质是价值认同,而非眼球刺激。那些靠低俗内容吸引的粉丝不仅转化率低,更会面临法律风险。平台则应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加大对 “剧本炒作” 的识别处罚力度,建立 “红黄牌” 预警系统,对多次违规账号实施行业联合封禁。监管部门需持续强化 “一案双查”,既追究创作者责任,也严查平台审核失职。

观众同样需要建立理性认知。当我们在屏幕前为 “浪漫剧情” 感动或愤怒时,不妨多一份警惕:这场表演是真实记录还是商业策划?你的每一次点击、评论和转发,都在塑造网络内容的生态。拒绝为低俗剧本买单,才能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脱颖而出。

从华山悬崖求婚的早期网红炒作,到如今的虚假求婚被拘,十余年间网络流量生态几经变迁,但 “内容为王” 的本质从未改变。西安这场闹剧的落幕,或许能成为行业反思的契机:当流量褪去泡沫,唯有真诚与价值才能支撑长久的创作生命力。网络世界的浪漫与感动,永远不该是违法剧本写出来的,而应是生活本真的流露。

来源:纪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