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艘原本用于环保监测的无人船,平静地停靠在珠海码头,却因为普大帝的随口一问,意外开启了一条通往国防工业的新航道。
一艘原本用于环保监测的无人船,平静地停靠在珠海码头,却因为普大帝的随口一问,意外开启了一条通往国防工业的新航道。
真是这样吗?
2010年,张云飞和几位同学带着科研成果,在珠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无人船艇企业。
当时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无人车都初现端倪,水上的无人船艇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十多年后,这家原本专注于环境监测的民营企业,却因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次参观和随口提问,被外界传说走上了军工之路。
事实上,普京确实在参观过程中对云洲智能的无人船表现出了兴趣。
据现场人员回忆,他当时好奇地询问了这艘无人船的技术参数和潜在应用场景。
但是从没有任何证据表示,普京提到了让云洲智能转型军工。
这原本是一次普通的技术交流,却被外界传成了“普京一句话指定云洲转型军工厂”,也算是个美丽的误会了。
云洲智能成立于2010年,那时国内无人船艇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只有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有一些研究和运用。
张云飞团队选择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云洲智能的“军工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他们从零开始,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2018年11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第一艘导弹无人艇“瞭望者Ⅱ” 公开展示。
这艘无人艇长7.5米,宽2.7米,排水量3.7吨,最大航速45节,可适用于4级海况。
艇上搭载光电和雷达系统,艇艏位置搭载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
“瞭望者Ⅱ”一亮相,就惊艳了展会。
这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在以色列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导弹无人艇技术的国家。
云洲智能的无人船艇拥有全自主、半自主、远程手动遥控、人工驾驶等多种驾驶模式。
这些船艇海上累计测试时长接近14万小时,测试里程超过10万海里。
公司已经掌握了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拥有专利400多项,牵头制定了9项行业标准。
尽管在军工领域崭露头角,云洲智能的主要市场仍在民用领域。
他们的产品已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数量超过500个。
在北部湾海域涠洲岛油汽平台,有4艘无人艇常年往返进行物资运输、水面巡逻、应急预警,打破了过去海上石油平台只能依靠大型船舶补给的局面。
无人艇不仅减少了涉水、涉险场景,规避了工作强度大、雾航和夜航难等痛点,还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传统的海上石油平台补给和巡逻,严重依赖大型有人驾驶船舶,成本高昂,且受天气人力限制。
大型船舶维护保养复杂,折旧成本还高。
而无人艇的应用,直接替代了这种高成本作业模式。人工成本降低80%,燃油成本节省91%,每年节省的燃油成本达1000多万元。
全球无人艇产业增长迅猛,2023年规模已达1500亿元,预计2032年将突破万亿元。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无人艇在自主感知、智能化控制、水下作业等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云洲智能的L42海洋调测无人艇最近交付给了西非一家海洋测绘企业。
这艘无人艇单次续航能达到1500公里,可以持续作业8天无需补给,从海底地形测绘到海洋环境监测一艇搞定。
所以军工订单真的不是云洲智能的全部。民用市场才是这家公司持续创新的根基所在。
回过头来看,普京的那次参观和提问,至多只是云洲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判断,而非任何人的“一句话”。
像云洲智能这种真正的创新型企业,从来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不是靠别人的一句话“点化”而成的。#头条深一度#
—END—
1. 360doc:《我国一家玩具厂因为一句话,瞬间成为军工企业》
2. 中国高新网:《珠海高新区智能无人艇在西非乘风破浪》
3. 湖北日报网:《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丨拓荒“水上智能”为海洋强国筑梦,他们行!》
4. 中新网广东:《云洲智能张云飞:中国无人船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航员》
5. 人民日报:《“無人船+”賦能海上作業(創新故事)》
6. 南方plus:《“百千万”珠海战法丨云洲智能:以无人艇技术为引擎,为海上新广东建设注入核心动能》
7. 和讯网:《无人船艇制造商云洲智能:冷门赛道的“领军人”》
8. 全球无人机网:《导弹无人艇“瞭望者Ⅱ”公开亮相》
(小可 老A)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