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智能电视的开机率从2016年的70%跌至2022年的不足30%,“电视成摆设”的论调甚嚣尘上。有人调侃,如今的电视像客厅里的“电子相框”,开机只是为了证明它还存在。现在的八百年都不会打开电视机看一眼(我就是)到底该不该买电视呢?
当智能电视的开机率从2016年的70%跌至2022年的不足30%,“电视成摆设”的论调甚嚣尘上。有人调侃,如今的电视像客厅里的“电子相框”,开机只是为了证明它还存在。现在的八百年都不会打开电视机看一眼(我就是)到底该不该买电视呢?
传统电视的式微,源于其“中心化”地位的瓦解。曾几何时,一家人围坐看《新闻联播》是固定仪式,春晚直播的欢呼声能穿透楼板。而现在,手机、平板等小屏设备以“去中心化”的姿态重构了娱乐场景:通勤路上刷短视频、深夜被窝里追网剧、健身时用Pad跟练,人们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了对大屏的替代。
技术进步加剧了这种替代效应。智能电视虽搭载了流媒体平台,却陷入“套娃式收费”的怪圈:想看热门电影需充会员,想跳过广告得升级超级会员,想观看少儿节目还要单独付费。有网友吐槽:“买电视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付费陷阱在哪里。”
但否定电视的“摆设论”,忽视了其不可替代的场景优势。首先,大屏的沉浸感仍是小屏无法企及的。观看体育赛事时,65英寸屏幕上球员的汗水清晰可见;欣赏电影时,4K画质能还原每一帧的光影细节。正如北京一位80后球迷所言:“手机看球像隔靴搔痒,电视才是真正的视听盛宴。”
其次,电视承载着独特的社交功能。家庭聚会时,打开电视播放综艺能打破冷场;社区活动中心的大屏直播,是居民交流的天然媒介。更重要的是,电视对特定群体仍具不可替代性:老年人习惯通过电视获取新闻资讯,儿童需要大屏观看护眼动画,健身爱好者依赖电视投屏跟练。这些场景中,电视不仅是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载体。
电视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它既是客厅里的“仪式感担当”,也是智能家居的“智慧中枢”。当行业真正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电视终将打破“摆设”的标签,在数字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是被淘汰的旧物,而是重新定义家庭生活的入口。
来源:甜心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