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如行舟,风浪常伴,琐事缠身。古人留下 “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 的箴言,看似是低调处世的智慧,实则是历经世事打磨后,与生活和解的通透。这 “三不” 如同三面镜子,照见人心的浮躁与从容,也指引着我们在纷繁世间,寻得一份内心的安稳与自在。
人生如行舟,风浪常伴,琐事缠身。古人留下 “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 的箴言,看似是低调处世的智慧,实则是历经世事打磨后,与生活和解的通透。这 “三不” 如同三面镜子,照见人心的浮躁与从容,也指引着我们在纷繁世间,寻得一份内心的安稳与自在。
生活从非坦途,每个人都有咬牙扛过的艰难时刻。有人遇挫便四处倾诉,将苦楚当作博取同情的筹码,却不知抱怨如蛛网,只会缠绕住前行的脚步。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把苦楚嚼碎了咽进心里,在沉默中积蓄力量。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黄州的风雨、儋州的蛮荒,都曾将他推向人生低谷。可他从未在信中向亲友大肆宣泄悲苦,反而写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词句。他把贬谪的苦,化作了东坡肉的醇香,化作了《赤壁赋》的旷达,在自我沉淀中,把苦难酿成了流芳百世的诗意。苦事不宣,不是麻木隐忍,而是明白他人难悟己身苦,与其期待外界的怜悯,不如靠自己撑起一片天。当我们学会在困境中沉默,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难,都会成为日后脚下的路,让我们在再次面对风雨时,多一份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从容。
人生难得有欢愉时刻,金榜题名的喜悦、阖家团圆的温馨、事业有成的自豪,这些美好本应珍藏于心,可总有人急于向外界炫耀,将快乐变成了他人眼中的刺。乐事不扬,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懂得欢愉易逝,过度张扬只会引来不必要的纷扰。
晚清名臣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家中添丁、仕途顺遂时,从不向外人炫耀。他在日记中写道:“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即便在功成名就之时,也始终保持低调,教导子女勤俭持家。反观现实中,有人因一时的成功便沾沾自喜,四处张扬,最终却因骄傲自满栽了跟头。乐事如春日繁花,悄然绽放时最是动人,大肆宣扬反而会让这份美好失了本真。学会将快乐藏于心间,与亲近之人共享,不张扬、不炫耀,才能让欢愉更长久,也让自己在顺境中保持清醒,不迷失于掌声与赞美之中。
世间之事,纷繁复杂,总有一些与自己无关的闲事,如同缠绕的藤蔓,让人陷入无尽的纷争。闲事不管,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懂得守住自己的边界,不干涉他人的生活,也不被他人的琐事所拖累。
鲁迅在《而已集》中写道:“管闲事,惹是非,行好心,遭雷劈。” 并非讽刺行善,而是告诫人们不要盲目插手他人之事。生活中,有人总爱家长里短、搬弄是非,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最终不仅没能帮到别人,反而让自己陷入人际矛盾的漩涡。真正聪明的人,懂得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的智慧 —— 这里的 “不管”,是不越界、不添乱,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而非在无关之事上浪费精力。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被闲事干扰,才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活出自己的节奏与章法。
“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这短短十二字,藏着人生最深刻的处世哲学。苦事不宣,是沉淀自我的风骨;乐事不扬,是谦逊内敛的修养;闲事不管,是守护边界的清醒。愿我们都能读懂这 “三不” 的智慧,在人生的旅途上,少一份浮躁,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纷扰,多一份自在,活出属于自己的通透与豁达。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升学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