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2年入伍,因专业成绩拔尖频繁调动工作,这才知道首长也有私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16:13 1

摘要:"老李,下次接外调任务,还是要先上报审核啊,连队首长也不能随便做主的,这事得给你记个过。"指导员把手里的鲜红小本往桌上一搁,脸色铁青地看着我。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李,下次接外调任务,还是要先上报审核啊,连队首长也不能随便做主的,这事得给你记个过。"指导员把手里的鲜红小本往桌上一搁,脸色铁青地看着我。

那是1972年我入伍的第三个年头,刚从无线电通信学校结业。那会儿我二十出头,年轻气盛,又在学校里拿了全优成绩,心里难免有点飘。

我从小就对收音机、电线路这些玩意儿感兴趣。村里谁家的收音机坏了,都喊我去瞧瞧。打小这股子兴趣,到了部队反而派上了用场。训练期间,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别人做不出来的电路故障,我摆弄两下就搞定了。

分配工作那天,连长把我叫去办公室:"老李,看你专业成绩不错,通信室就交给你负责了。"我摸着后脑勺,又紧张又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通信室里有四部电台和一堆线路设备。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检修这些设备,保证它们正常运转,还要教其他战友怎么使用。虽然有点累,但心里挺满足的。

"老李,通信室收音效果咋样?广播听得清楚不?"连长经常这么问我。

"连长,清楚着呢!我刚调好天线,信号比以前强多了。"我总是乐呵呵地回答。

我们连队驻扎在山区,离县城有二十多里地。冬天山里特别冷,半夜值班的时候,我就缩在通信室里,一边听着滋滋啦啦的电台声,一边往手心哈气。好在通信室有个小炉子,比宿舍暖和多了。

那天一大早,我正在机房检修电台,连长匆匆走进来:"老李,二营请求支援,他们的通信设备出故障了,要不你带上工具箱去看看?"

"没问题,连长。"我拍拍胸脯,收拾好工具就出发了。

二营离我们连队有十多公里山路,我背着工具箱,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营里的通信员小张见我来了,跟见了救星似的,一把拉住我:"老李,你可算来了!营长都急眼了,这两天有上级检查,通信设备却突然罢工了。"

通信室里,几个战士围着一台电台发愁。我把工具箱往桌上一放:"都别急,让我瞧瞧。"

检查了一番,原来是振荡器出了故障,几个元件需要更换。我从工具箱里翻出备件,小心翼翼地焊接、调试,两个小时后,设备就恢复了正常。

"真他娘的厉害!"二营长大步走进来,拍着我的肩膀,"听说你是无线电学校的尖子生啊,难怪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

我有点不好意思:"营长过奖了,这都是基本功。"

营长递给我一支烟:"老李啊,说实话,我们营正缺个懂技术的人才。小赵下个月就要退伍了,通信室没人顶上来,要不你就留在我们这儿吧?我跟你们连长打个招呼。"

我受宠若惊:"这个...要按规定走程序吧?"

"这有什么,我和你们连长是老战友,还是同一届军校毕业的,他会卖我这个面子的。"营长笑着说,"再说了,我们这离县城近,每周都有卡车进城,放假时方便多了。伙食也比你们连队好,有专门的炊事班。"

这话听得我心里直痒痒。我们连队地处偏远,一个月才能进城一次,还得走很远的山路。想到可以经常去县城,还能改善伙食,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回到连队,连长笑着拍我肩膀:"二营长打电话来了,说你小子技术不错,他要调你过去。我答应了,明天收拾行李吧。"

我心里乐开了花,连夜收拾行李,还给老乡小刘炫耀:"哥们,我要去二营了,那边条件好,而且离县城近,以后放假了请你吃饭去!"

谁知第二天一早,就被指导员叫到了办公室,挨了一顿批评。

"我...我不知道还要上报审核。"我低着头,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这是部队纪律!人员调动怎么能随随便便?"指导员声音提高了八度,拍着桌子,"首长也有私心,你知道吗?"

我不解地抬起头。

"你以为二营长为啥要调你过去?"指导员缓和了语气,"他们营的通信员小赵下个月就要退伍了,急着找替补。看你技术好就想调你过去。可你想过没有,咱们连队的通信工作谁来做?这边也缺人啊!"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部队里的调动也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首长之间也有各自的考量和难处。

"再说了,"指导员继续说,"你这么有潜力,连里打算推荐你参加军区的技术比武呢,好好表现还能评个三等功。现在二营一叫就把你调过去,咱们连的规划怎么办?这事连长也做得不对,他太念老交情了。"

我站在那里,脸上发烫。感觉自己像个被大人们摆来摆去的棋子,还傻乎乎地以为是因为自己技术好才被调动。

"我知道错了,指导员。"我老老实实地认错。

"行了,这事我已经和团里打了报告,说明情况了。你还是留在连队,好好干你的本职工作。至于二营那边,团里会另外调人的。"指导员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从那天起,我才真正明白了部队的规矩和人情世故。看似简单的调动背后,是各级首长的不同考虑和安排。我这个愣头青,还是要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能被一时的虚荣心和小便宜冲昏头脑。

后来我确实参加了军区的技术比武,虽然只拿了个第五名,但也为连队争了光。回来后,政治处还给了我一个嘉奖令,贴在连队的光荣榜上。老乡们看了都说:"老李,你可给我们老家长脸了!"

连长还是那个连长,对我挺照顾,但我能感觉到他也在遵守规矩,不再随意做决定了。他有次还跟我说:"老李啊,我那个决定确实草率了,以后你有什么事,咱按程序来。"

至于二营那边,最终调去了另一个通信连的老赵。听说他技术一般,但胜在经验丰富,能带新人。有时候,专业成绩拔尖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这也是我在部队学到的一课。

那年冬天,我回老家探亲。村里人围着我问东问西,都说我变化挺大的,不像以前那样毛躁了。我爸问我在部队怎么样,我就把这事讲给他听。

老爸抽着旱烟袋,笑着说:"娃啊,你是不是以为当兵了,就没有人情世故了?哪里都一样,单位领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重要的是你自己踏实,把分内的事做好,机会自然会来。"

老爸那句话我记了一辈子。入伍五年后,我转业到了县里的广播站。虽然离开了部队,但那次的经历却让我受益终身。在新单位,我依然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做事风格——认真负责,不投机取巧,按规矩办事。

那时候广播站条件也不好,设备陈旧,经常出故障。我就用从部队学来的技术,把那些老旧设备修修补补,硬是多用了好几年。站长常夸我:"老李啊,你这手艺,比那些专门来修设备的还强!"

八十年代末,我被调到市里的电视台当技术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退休。每次单位有人事变动,我都想起当年在部队的那次教训,心里就会暗暗提醒自己:规矩不能破,人情要把握。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偶尔和老战友聚会,提起当年的事,大家都会笑着说:"老李啊,要不是指导员拦着,你就去二营发展了,谁知道命运会怎样!"

我总是笑而不语。谁知道呢?也许去了二营会更好,也许不会。但那次经历告诉我,在任何组织里,都有明规则和潜规则,首长也好,领导也罢,都有自己的私心和考量。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规则之内,找到自己的位置。

去年,我和老伴回了趟老部队。看着现在的通信设备,哪还有当年那些笨重的电台?年轻战士穿着整齐的军装,操作着电脑和先进设备,我心里既感慨又欣慰。

"老头子,想啥呢?"老伴拍拍我肩膀。

"哎,想当年,我要是去了二营,现在会怎么样?"我感慨道。

"少臭美了!不都一样退休回家带孙子。"老伴白了我一眼。

我哈哈大笑。是啊,无论当年去了哪个连队,最终不都是这样的生活吗?人生就像无线电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找对频率,就能传递到想去的地方。而我,很庆幸当年那个犯了错的自己,在对的频率上,接收到了人生的重要讯号。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