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四四年的四月,鲁西南平原尚未完全回暖。麦田才刚泛青,风里还夹着残冬的寒意。在这一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之上,敌我双方的激烈角力却从未有过半分的停止。
一九四四年的四月,鲁西南平原尚未完全回暖。麦田才刚泛青,风里还夹着残冬的寒意。在这一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之上,敌我双方的激烈角力却从未有过半分的停止。
金乡县城内,日军新司令官石原刚刚到任。
他的前任石井,已在李桥伏击战中毙命。城里尚有日军二百余人,伪警备队与自卫团合并为伪警备团,团长褚庆萱,加上祁保德旅,总兵力两千多人。而距金乡不远的喻屯据点,则驻扎着伪军大队长赵坤亭的千余人马。
赵坤亭是伪县长李连壁的亲信,李连壁一心想当“兖济道道尹”,早在两年前就在喻屯和唐口安插据点,企图扩大日伪的势力,不断挤压、影响我方抗日根据地的生存空间。
面对这一形势,军分区开会做出决定:当务之急,便是立即拔掉喻屯据点!
原本,军分区设定的战斗计划是远距离奔袭,出其不意,直插敌人心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行动那日黎明时分,一场罕见的大雾笼罩四野,雾气浓重得令人窒息,几步之外不见人影。分区警卫连连长杨怀玉是队伍中最熟悉当地地形的人,可就连他,也在茫茫白雾中迷失了方向。
部队在浓雾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等到终于抵达喻屯外围时,天已微明,敌人早已警觉。强攻未果,只能改为土工作业——利用夜晚挖掘战壕,逐步逼近敌人据点。
喻屯据点外围是一片开阔地,白日无法作业,至少要三个夜晚才能完成土工作业。军分区首长下达严令:情报站必须严密监控金乡敌军动向,坚决阻止敌人出城增援!
重任落在了金乡情报站的肩上。金乡情报站随即设法联系到了,一直安插在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高志亮。
高志亮时年二十八岁,平日里在敌营中表现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怯懦,但内心深处却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当天黄昏,围打据点的战斗打响不久,他便传来紧急情报:金乡敌军已出动增援部队,约一千五百余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日军和大部分伪军。日军司令官石原特别命令谍报队先行至万福河北岸侦察,小心探查沿途是否有我军埋伏。
情报站得此消息后,经过研判得出:敌人既想增援,又担心遭遇伏击,行动迟疑。这正是可利用的良机。
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形成:虚张声势,吓退敌军。
高志亮接到指示后,毫不迟疑地整了整衣裳,装作匆忙的样子跑进石原的临时指挥所。
“太君!万福河北岸发现大量八路军!”他气喘吁吁地报告,同时用手比划着,“密密麻麻,正在运动调动!”
石原眯起眼睛,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他没有立即相信高志亮的话,但也不敢完全不信,只是命令部队放缓前进的脚步,同时加强警戒。
与此同时,情报站派出了三名队员骑着自行车,悄悄抵达万福河北岸的袁楼、十里铺一带村庄。
此时附近的村庄笼罩在一片夜色当中,寂静无声。三名队员既不喊叫,也不点火,只是时不时地突然按响自行车铃——
“叮铃铃——叮铃铃——”
清脆的铃声在夜空中格外刺耳。
与此同时,他们手中的手电筒不时亮起,白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有意无意地扫过村舍的土墙、草垛和柴门。
犬吠声最先从一两家农户传来,接着如同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整个村子。一家吠,家家吠;一村吠,村村吠。犬吠声连绵成片,愈演愈烈,仿佛有千军万马正潜行于黑暗之中。
高志亮一直紧随石原身旁,闻声细心观察着对方的表情变化。见石原眉头越皱越紧,他趁机再添一把火:
“太君,您听这狗叫声……平常夜里哪有这般叫法?定是有人经过才会如此!”
石原突然抬手,立即下令队伍停止前进。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儿,只听那犬吠声一阵高过一阵,其间还夹杂着若隐若现的车铃声。他虽听不懂狗的叫唤,但他听得懂这异常动静背后的含义——这动静太大了,肯定有问题。
“狗说话的有……”他喃喃自语道,脸上肌肉绷得紧紧的。突然,他猛地一挥手,声音严厉:“前面危险,我们的回城!”
命令一下,伪军们明显松了一口气,本身众人对这趟差事都一直心里打鼓,此时得到回去的消息,大伙儿脚步都立马轻快了许多。日军这边自然也没有坚持,大队人马迅速调转方向,原路返回金乡县城。
情报站得到日军撤退的消息之后,没有放松警惕——以日军的多疑性格,很可能会再次试探。
果然,第二天拂晓,敌人派出邓四老虎的突击队,四十多人轻装简从,直扑十里铺大桥。
但嘉祥支队的一个排此刻早已埋伏在桥头灌木丛中。两挺机枪突然开火——“哒哒哒!哒哒哒!”——子弹追着敌人的脚后跟打。突击队慌忙后撤,丢下几具尸体,再也未敢出城。
喻屯据点那边,赵坤亭盼不来援兵,士气日益低落。第三夜,我军终于挖通壕沟,突然发起总攻。
八百多名伪军全军覆没,赵坤亭垂头丧气地做了俘虏。
此役之后,济宁以南、东至鱼台、西至嘉祥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金乡县的敌人被牢牢封锁在包围圈中。
军分区司令部特地传令嘉奖金乡情报站,并发放七千元会餐费以示鼓励。这笔钱数额不大,却承载着对情报工作者胆识与智慧的充分肯定。
多年后,每当人们提及那场战斗,总会想起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那突然响起的车铃声、那此起彼伏的犬吠声,还有高志亮那张镇定而机智的面容。
他未曾开过一枪,未曾暴露过身份,却用一句话、几个动作,影响了整个战局。
参考资料:《金乡文史资料》
来源:青史如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