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的智慧:未来几年,我们要凭借“靠谱”赚钱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22:53 2

摘要:第一个师傅说 “明天给方案”,结果消失三天;第二个师傅承诺 “用环保材料”,合同里却写着 “普通建材”;第三个师傅最实在,带着卷尺反复量了三次,当场说 “有些角落不好处理,我得回去查资料,后天给你精确方案”。

上个月我家装修,找了三个师傅测量报价。

第一个师傅说 “明天给方案”,结果消失三天;第二个师傅承诺 “用环保材料”,合同里却写着 “普通建材”;第三个师傅最实在,带着卷尺反复量了三次,当场说 “有些角落不好处理,我得回去查资料,后天给你精确方案”。

最后我选了第三个,哪怕他报价贵了 20%。

这事让我突然想起纳瓦尔的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稀缺的不是聪明,是让人放心。”

这三个月我翻遍了纳瓦尔的访谈和《纳瓦尔宝典》,发现这个硅谷创投大佬反复强调的 “财富密码”,竟然不是什么高深理论,而是 “靠谱” 这两个字。

他投资推、U等 200 多家公司的核心逻辑里,藏着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未来的财富分配,会疯狂向 “让人放心” 的人倾斜

今天就把我拆解的纳瓦尔 “靠谱赚钱论” 全盘托出,保证让你明白:为什么那些 “不玩套路” 的人,很快会迎来赚钱的黄金时代。

一提 “靠谱”,很多人觉得是 “按时还钱”“说话算数” 的老好人标签。

可纳瓦尔在播客里敲着桌子说:“你们搞错了!靠谱不是道德品质,是降低社会协作成本的超级算法 ,它能让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产生复利。”

纳瓦尔投资 Ub时,不是看商业模式多炫,而是盯着创始人卡兰尼克的一个细节:每次和司机开会,他都会带着录音笔,承诺 “你们提的问题 48 小时内给答复”,并且真的安排专人跟踪解决。

纳瓦尔说:“当一个创业者把‘承诺 - 兑现’做成闭环,他的公司就有了最坚固的护城河。” 后来 Ub在全球扩张中,正是靠司机群体的信任度过了多次危机,这印证了纳瓦尔的判断:靠谱是可量化的信任资产,比专利、技术更难复制

这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

我一直以为赚钱靠 “聪明”,比如会做 PPT、能谈价格、懂流量密码。

可看看身边,那些总在 “玩技巧” 的人往往走不远:前同事小王靠 “过度承诺” 签下大单,结果交付不了被客户投诉;楼下服装店老板总搞 “虚假打折”,现在门可罗雀;连我那装修时消失的师傅,后来听说是因为口碑太差,在建材市场混不下去了。

纳瓦尔给 “靠谱” 下了个数学公式:靠谱 = 责任 × 一致性 ²× 兜底能力

责任是 “敢把名字签在承诺上”,一致性是 “每次都做到”,兜底能力是 “出问题时能解决”。

他投资时必问三个问题:“这个人是否对结果负责?他的过往记录是否稳定?出了岔子他会跑路吗?” 这三个问题筛掉了 90% 看似光鲜的项目。

我邻居老杨开水果店的故事就很典型。

他有个 “三赔承诺”:水果不新鲜?赔!缺斤少两?赔!比别家贵?赔!有次一批草莓轻微碰伤,他直接按半价卖,还主动说明原因。有顾客劝他 “偷偷混着卖没人发现”,老杨说:“我骗一次,可能多赚几百块,但损失的是以后的生意。”

现在他的店成了小区的 “水果保险箱”,每天营业额比旁边两家加起来还多。这就是纳瓦尔说的:“靠谱的人一开始赚得慢,但越到后面越轻松, 因为信任会自动帮你吸引客户。”

纳瓦尔自己更是 “靠谱商业模式” 的践行者。

他创办 AngelList 时规定:“员工推荐的项目如果亏损,推荐人要承担 10% 的责任。” 这看似苛刻的规则,反而让团队养成了 “不随便推荐、推荐必负责” 的习惯。

结果这个平台成了硅谷最靠谱的创业孵化器,纳瓦尔也因此获得了 “放射性泥浆” 的绰号,沾到他的项目都会因为信任加持而爆发式增长。

我们这代人总被教育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老实人吃亏”。

可纳瓦尔冷笑一声:“那是因为以前信息不对称,骗子能浑水摸鱼。

现在呢?互联网把每个人的信誉都挂在脸上,靠谱的人会像金子一样发光。”

这三个月我发现一个惊人的变化:身边赚钱的人正在 “换血”。

以前靠 “信息差” 赚钱的人越来越难,黄牛被官方票务系统干趴,代购被电商取代,连小区门口的 “野生装修队” 都被正规平台淘汰了。

反而是那些 “有点轴” 的人开始崛起:我表姐坚持 “每篇文案都查三次资料”,现在成了某平台的签约作者;同学小林做自由设计,承诺 “修改不超过三次就定稿”,客户排队等他档期;就连小区修鞋的大爷,因为 “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从不临时加价”,生意比隔壁连锁修鞋店还好。

纳瓦尔早就预言了这个趋势:“当世界从‘线下熟人社会’变成‘线上陌生人协作’,信任就成了最硬的通货。”

他在《纳瓦尔宝典》里强调:“赚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知名度和信誉度,也就是说,大家要知道你、信任你,这样人们便会通过你达成某些交易。”

看看现在的远程工作、电商、知识付费,哪一样不是建立在 “靠谱” 的基础上?你敢找一个 “经常失联” 的远程助理吗?敢买 “评价里全是差评” 的海外商品吗?敢报 “老师经常拖更” 的网课吗?

更颠覆认知的是,AI 的普及会让靠谱变得更值钱。

纳瓦尔说:“未来 AI 能做所有重复劳动,但它没法替你背锅,当系统出问题时,人们需要一个敢站出来说‘我负责’的真人。”

去年我公司用 AI 生成财务报表,结果因为参数错误导致数据偏差,最后还是请回了那个 “每次出错都会连夜修正” 的老会计。

老板说:“机器再聪明也没人靠谱,至少人会脸红,会负责。”

纳瓦尔投资加密货币时的逻辑更能说明问题。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比特币时,他却重仓以太坊,理由是 “以太坊团队在代码漏洞时,敢公开承认并全额赔偿用户损失”。

后来以太坊果然成了第二大加密货币,纳瓦尔这一波赚了几十亿。

他说:“所有可大规模复制的商业模式终将内卷,而真正的壁垒来自‘非共识正确’,也就是在没人监督时,你依然选择做对的事。”

纳瓦尔把这种现象叫做 “信任的复利效应”:“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靠谱的人就像滚雪球,刚开始雪少,但每一次履约都会让雪球变大,到最后根本停不下来。

而不靠谱的人就像在沙子上盖楼,每次违约都会让地基松动,总有一天会塌。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问:“我也想靠谱,可总忍不住拖延、敷衍怎么办?” 纳瓦尔早就给出了答案:“靠谱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 ,就像健身,只要方法对,人人都能练出‘靠谱肌肉’。”

他自己的 “靠谱训练法” 就很简单粗暴。

纳瓦尔规定自己 “所有邮件 24 小时内必须回复”,做不到就罚款 100 美元捐慈善;投资项目时,他会让助理把 “承诺事项” 列成清单,每周对照检查;甚至和朋友吃饭,他都坚持 “提前 10 分钟到”,说 “早到是对别人时间的尊重”。

这些看似小题大做的习惯,让他在硅谷赢得了 “最守时、最靠谱投资人” 的名声。

普通人该怎么开始?结合纳瓦尔的方法和我这三个月的实践,总结出三个 “反人性但有效” 的训练法:

第一招:给承诺加 “缓冲带”,做 “保守派” 而非 “激进派”

纳瓦尔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他投资时从不说 “这个项目一定成”,而是说 “根据数据,有 60% 的概率成,风险点在于……” 我学着这么做后,把 “明天给你方案” 改成 “后天中午前给你,需要的话我先给个框架”,结果履约率从 60% 升到了 100%。

表妹做自媒体,把 “日更” 改成 “每周三更,但保证每篇质量”,粉丝反而涨得更快了, 因为大家知道她的内容 “有保障”。

第二招:主动暴露 “缺陷库存”,把问题摆在明面上

纳瓦尔投资时会要求创业者 “先告诉我你们最大的三个问题”,他说:“敢于暴露问题的人,才值得信任。” 我家装修的第三个师傅就是这么做的,他主动说 “阳台角落不好处理,可能要多花半天时间”,反而让我更放心。

反观那些拍胸脯说 “没问题” 的人,往往藏着更大的坑。

我朋友开民宿,在详情页写着 “房间临街可能吵,我们准备了耳塞”,结果差评率比同行低一半,真诚永远是最好的套路。

第三招:建立 “靠谱反馈循环”,用外部监督逼自己履约

纳瓦尔让助理每周发 “承诺完成表” 给他的合作伙伴,公开自己的履约情况。

我借鉴这个方法,立了个 “flag”:每周三更新一篇文章,没做到就发 200 元红包。

现在已经坚持了 12 周,不仅没发过红包,还因为 “准时更新” 吸引了不少粉丝。

这三个月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从 “学聪明” 变成 “练靠谱”。

不再追求 “快速成交”,而是在意 “每次合作是否让对方满意”;不再纠结 “怎么显得厉害”,而是专注 “怎么让别人觉得放心”。

结果是:朋友更愿意帮我,客户更信任我,连家人都说我 “变得靠谱多了”。

纳瓦尔说:“选择聪明过人、精力充沛的商业伙伴,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正直诚信。” 未来的社会,聪明会越来越不值钱,因为 AI 比你更聪明;资源会越来越容易获取,因为资本到处都是;唯有 “让人放心” 这种品质,需要时间积累,无法速成,也没法造假。

就像黄金在任何时代都值钱,靠谱的人在任何社会都能赚到钱。

我想起装修师傅最后说的话:“现在的人总想着走捷径,其实最笨的办法最管用 ,你对别人靠谱,别人就愿意给你机会,机会多了,钱自然就来了。”

这正是纳瓦尔想告诉我们的:财富不是靠技巧赚来的,是靠信任积累来的。当你成为别人眼中 “靠谱” 的代名词,赚钱就会从 “求别人给机会” 变成 “别人主动给机会”。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