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是带来带去,俺发现了一个问题:以酱香酒为主,占据绝对优势。据我以偏概全管中窥豹的统计,在关注的76个视频号中14个主播推荐了9款酱香酒,其他香型仅有5个主播推荐4款。
虽年过花甲,俺也刷手机,还关注了一些有味儿有趣儿的视频号。
俺也喝小酒,清香浓香酱香混合香国酒洋酒都喜欢不时滋啦一小口。
主播们除了讲文化讲艺术讲科学讲段子之外,还要带货(并非所有主播)。可以理解,增加收入,方便大众,还发展经济。
显然,酒是一类重要货物。
只是带来带去,俺发现了一个问题:以酱香酒为主,占据绝对优势。据我以偏概全管中窥豹的统计,在关注的76个视频号中14个主播推荐了9款酱香酒,其他香型仅有5个主播推荐4款。
而且,这些酱酒无一例外地喋喋不休地语重心长地掏心掏肺地强调其与茅台的血缘关系:有亲兄弟的,有双胞胎的,有叔侄的,甚至有茅台见了都得叫声三叔二大爷的,有堂的还有表的,实在不行还得认个干亲拜个把子的,不是茅酒之源就是同宗同源要么就是当年搭伙一块干的,反正都沾亲带故,而且个个口味纯正得不能再纯正甚至比茅子还茅子。
俺就不明白了!
酒厂往茅子上腻乎可以理解,抱粗腿嘛,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可主播们为啥都要推酱香呢?酱香无非就是一种香型而已。人的口味是多样化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俗语常言不是说嘛:众口难调。莫非在喝酒这件事上要酱香一家独大一统江湖吗?
是酱香味比别的味高级吗?俺老王个人理解,香型无所谓高级低级,全凭个人感觉个人爱好。不过,在近年来“国酒”风暴下,确实有些人的口味在变,本来一喝茅台就上火起泡跑肚窜稀者也津津有味于茅味了。之所以如此,大抵与某种心态不无关系:茅子似乎是一种象征……。真茅喝不起,咱就喝他的亲戚吧。
还有一方面,南方人脑筋灵活,市场意识强,能抓住民众爱慕虚荣的心理:酱味即茅味即国味即高级味。而历史久远得多堪称酒祖的清香酒固步自封呆头呆脑,自己不找人带货,也没吸引周边小酒坊攀亲戚,任由山河破碎。
那年二弟三弟在家修缮老屋,竣工之际俺想订制几箱酒纪念一下,上网这一通搜哇,本想订杏花村杜康啥的,根本没人承接这等微型订单,无奈只能把目光投向贵州。方便得很,提要求,下单吧。人家不嫌少,苍蝇腿虽小也是肉呀。北方人的思想意识还得开放开放再开放啊!
喝酒本是佐餐助兴增加生活情趣的,香型无高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2023年是虎峪清风社15年庆,一帮吟诗作文者的纪念活动就该有一款酒作纪念。选什么酒呢?下定决心,茅味肯定不行,与诗赋无关:刘伶醉,是不是很贴切!酒厂不给订制,俺就买几箱成品,请朋友设计标签印刷粘贴。
整天介酱香啦茅子啦,我都对酱香逆反了,不想喝茅台了(为喝不起找台阶)。遵从自己的口味,返璞归真。自然界要生机勃勃需生物多样性,酒文化要耐人寻味应香型多样化。当然,若有人赠茅台,俺也会欣然“笑纳”,味觉广谱,海纳百川,哈哈!
王革华,1961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研究领域为能源系统分析与规划,侧重于农村能源、新能源经济与政策分析,能源与气候变化等。1987~2001年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曾任能源环保所所长。200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副院长,主讲研究生课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概论》。著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概论》《新能源:人类的必然选择》《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规划》《农村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等专业著作,以及《半瓶集》《无所集》等诗文集。
来源:道玄斋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