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1823期)试验二十九号卫星发射成功;河北交投集团九州时空(雄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亚马逊“柯伊伯计划”拿下首个航司订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21:02 1

摘要:#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9月5日10时34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九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执行本次发射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

——狄德罗

#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9月5日10时34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九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执行本次发射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是由基础级和上面级组成的四级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

本次任务是长三甲系列火箭2025年第11次发射。继2016年2月1日长三丙火箭携手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我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后,二者时隔9年多再度合作。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2次发射。

#

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9月4日至5日在合肥举行,40多国400余名代表围绕“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利用”展开研讨。开幕式上,深空探测实验室与7个国际机构签约,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备忘录。大会认为小行星兼具科学、安全与资源价值,呼吁全球在监测预警、在轨处置等方面协同合作,共建安全共同体。

吴伟仁院士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首次系统阐述中国小行星探测、防御与资源开发体系。他指出,小行星既是太阳系“活化石”,也蕴藏丰富金属与水冰资源,同时存在撞击地球的重大风险,美、日、欧已多次实施探测并验证动能撞击可行。中国2025年5月发射天问二号,将采样近地小行星2016HO3并伴飞主带彗星311P,并正构建“天地一体”监测预警网,形成“动能撞击为主、多手段互补”的在轨处置能力,拟实施“伴飞+撞击+伴飞”演示任务,精准评估轨道改变效果。吴伟仁强调,小行星资源开发将成深空经济核心,空间核能源、量子技术、具身智能将推动其智能化、低成本、商业化运营。面对全球共同威胁与机遇,他倡议各国在观测、研制、数据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防御体系,发展太空经济,守护地球家园。安徽拥有核聚变、量子、深空探测三大高地,可率先融合创新,打造小行星资源开发产业示范。

#

河北交投集团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于8月29日在雄安新区正式注册成立九州时空(雄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时空公司”)。

九州时空公司由河北交投集团所属河北空天信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北邮所属北京北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北斗+室分”融合定位技术团队,面向地下停车场、高速高铁隧道、商业综合体、港口、核电站等典型场景,提供室内外一体化、连续性、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北斗+室分”融合定位技术成果被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认定为国际领先,并获2024年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与首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一等奖,已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200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落地应用。

该公司入驻雄安新区后,将围绕雄安“地下一座城”,打造遮蔽空间导航定位的标杆典范,未来面向全国推广应用,同时不断拓展芯片模组、应用终端等上下游产业,积极助力雄安新区产业体系构建。

#即将投产

近日,由济钢集团倾力打造的济南卫星总装基地顺利完成厂房建设与核心设备验收,即将投产。这是山东省首个柔性化、智能化卫星AIT产线,占地75亩,具备年产20颗500公斤级卫星能力,计划三年内扩至年产100颗。基地集研发、总装、测试于一体,配备洁净厂房和环境试验、电测设备,已承接商业卫星试验任务并获认可。项目将整合周边200亩用地,引入上下游企业,构建“星载一体化”产业生态,助力济南打造空天信息新城和全国遥感数据应用高地,成为济钢从传统钢企转型为空天信息“链主”的标志,支撑国家商业航天战略。

#

亚马逊低轨宽带星座“Project Kuiper”宣布获得捷蓝航空(JetBlue)战略采购协议,为后者全空客机队提供机载互联网,终结其长期使用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的传统。根据协议,首批300架A320/A321将在2026年开始改装柯伊伯Ku/Ka相控阵终端,速率峰值可达400Mbps,单机制造成本低于25万美元。捷蓝表示,LEO低时延可支撑免费流媒体、实时支付与机组电子飞行包同步,从而提升客舱体验与运营效率。柯伊伯团队正与航空电子设备商Viasat-Antenna合作开发双波段薄型天线,预计2025年Q2拿到FAA补充型号合格证。此次胜利被视作低轨星座在航空互联市场首次大规模替代GEO,或将刺激Starlink、OneWeb加速争夺剩余航司订单。亚马逊计划2025年上半年发射首批量产卫星,2026年底在北美实现全球初始覆盖。

#Viasat敲定10月中下旬由ULA发射第二颗ViaSat-3

美国卫星运营商Viasat宣布,第二颗ViaSat-3高通量通信卫星拟于2025年10月中下旬由联合发射联盟(ULA)Atlas V 551自卡角升空,目前星箭组合体已进入佛罗里达厂房做最后通电测试。该星重约6吨,配备Viasat新一代Ka波段有效载荷,设计总容量超1 Tbps,定点西经89°,覆盖美洲及北大西洋航线;其弟弟(ViaSat-3 APAC)已于2023年5月发射,待本星入轨后,三颗中的最后一颗EMEA(欧非中东北非)也将于2026年由SpaceX猎鹰重型发射,届时形成全球宽带无缝大网。Viasat表示,本次窗口预留10月13日至30日,发射后约7小时星箭分离,随后10天完成轨道抬升、太阳翼与天线展开,11月底开始系统验收测试,力争2026年初投入商业服务。公司已与达美航空、挪威邮轮等签署容量预售合同,单Gbps年租费目标低于现有大GEO 30%,并计划叠加2026年启动的低轨IoT星座实现“高+低”混合连接。若发射成功,Viasat将拥有超2 Tbps在轨容量,显著缓解北美航空Wi-Fi拥堵,并为政府移动作战、偏远社区宽带提供新选项。

#

2025年9月4日,欧洲通信卫星运营商Eutelsat宣布完成与低轨星座OneWeb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母公司将更名为“Eutelsat Group”,GEO机队沿用“Eutelsat”商标,而648颗在轨及后续规划的低轨卫星继续以“OneWeb”名义服务市场。新集团LOGO把原Eutelsat蓝环与OneWeb红点融为一体,官网统一为eutelsatgroup.com,股票代码仍保持EPA:ETL。董事长兼CEO Eva Berneke称,此举旨在向客户清晰区分“高轨广播+低轨宽带”双产品线,同时保留OneWeb在全球政府、海事及航空等移动场景的知名度。集团计划2026年底前把OneWeb卫星数量扩充至约1,000颗,并推出多轨道终端,实现同一面天线自动切换GEO-LEO。市场分析指出,统一品牌可减少渠道冲突,但如何整合两套销售团队、定价体系与终端生态仍是挑战。Eutelsat Group重申2026财年营收目标30亿欧元,其中低轨业务贡献占比将首次突破25%。

#美太空军“PTS-G”项目:小卫星登上GEO轨道,打造弹性战术通信

美太空军启动“PTS-G(Proliferated Tactical Satcom-Geostationary)”试点,拟用3~6颗约500公斤的小型卫星取代传统校车级军用GEO通信星,2027年起分批部署至东、西经关键轨位。小卫星配全电推、Ka/W相控阵天线和激光交叉链路,单星容量达现有AEHF的四分之一,成本却降60%,生产周期仅24个月。其“快速补网”能力可在战损后半年内发射替补,显著提升抗打击韧性。PTS-G将与中轨、低轨星座组成多层战术通信网,直接支持印太、欧洲战区B-21、无人机及航母打击群。项目已获2024财年1.2亿美元研发经费,太空系统司令部计划2025年选定两家厂商进入最终竞标,2026年授出首批卫星合同,若成功将把美军高轨通信从“大卫星”全面转向“小GEO+扩散”混合新架构。

#

美国初创航天企业“轨道范式”(Orbital Paradigm)宣布,其首艘再入实验舱“OP-1”计划于今年底前自国际空间站通过“龙”货运飞船释放入轨,并在24小时内完成受控离轨、再入与海面溅落。此次任务旨在验证公司自研的低成本碳-陶瓷防热罩、可折叠减速环与AI轨迹规划算法,把再入精度控制在±5千米以内,为后续商业样本返回、太空制造回收及微重力实验快递奠定基础。若成功,轨道范式将成为继SpaceX、Sierra Nevada之后第三家掌握再入返回技术的美国私营公司,并拟于2026年启动定期“太空快递”服务,单公斤返回成本目标低于1万美元。任务已获得NASA“商业近地轨道开发”计划部分资助,并吸引多家生物制药与半导体客户签署意向订单。

#

美国初创AscendArc宣布与韩国唯一卫星运营商KT Sat签署“锚定客户”协议,为其定制一颗300公斤级小型Ku/Ka高通量GEO卫星,拟2026年Q2由猎鹰9拼单送至东经116°(KT Sat现有113°邻轨)。合同采用“先租后买”模式:KT Sat先支付10年容量租赁,保留中途回购卫星资产权,总价约6000万美元,仅为传统大GEO 20%成本。AscendArc提供平台+载荷一体化,采用全电推进、可展开式多波束相控阵与软件定义载荷,支持在轨频率和波束重构,单星可覆盖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提供2.5Gbps海事与航空互联网回程。此次签约使AscendArc获得首单外部融资触发条件,B轮拟募5000万美元用于加州长滩工厂扩产。KT Sat则借小GEO快速补位,填补KOREASAT-5A(2017年发射)后续容量缺口,并为韩国海军、商船及5G回传提供低时延备份。卫星计划2025年Q3完成总装与测试,2026年中投入商业运营。

#

美国太空军学院刚出炉的102名少尉成为首支完全按“大国竞争”需求设计课程毕业的军官群体。过去三年,他们的教材与演练把焦点从反恐维稳转向中、俄太空反制威胁:巨型星座攻防、轨道机动伏击、地面链路干扰与网络-电子一体战。课程新增轨道力学-电子战交叉课、X-37模拟作战实验,并与国家侦察办公室、网络司令部进行保密联合演训。每名学员须通过“轨道拒止/反拒止”兵棋推演方可毕业。毕业仪式上,太空军作战部长萨尔茨曼上将授予他们“太空卫士”臂章,强调“今晚即可部署印太”。这批少尉将直接分往加州、科罗拉多与德国三大太空作战司令部,操作导弹预警、卫星导航与战术数据链系统,为2027年前拟扩建的“太空未来司令部”提供骨干。美军希望以此打造懂技术、敢交战的新一代太空战军官,强化对高轨与月宇空间的战场优势。

#具备AI智能体能力,剑指年底发布

9月4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DeepSeek正在开发一款具备更先进AI智能体功能的人工智能模型,意在与OpenAI等美国竞争对手在技术新前沿展开竞争。

该公司正在打造的模型能够在用户仅提供最少指令的情况下,代表用户完成多步操作,并能根据以往操作不断学习和改进。

消息称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正在推动团队,目标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发布该新产品。

今年1月,DeepSeek发布的R1模型以模拟人类推理过程的能力,颠覆了全球科技行业。据称,这款模型的开发成本仅几百万美元。然而自那以后,DeepSeek仅推出了小幅升级,而来自中美两地的竞争对手已陆续推出多款新模型。

近几个月,OpenAI、Anthropic和微软分别推出各自的智能体软件,旨在简化个人和职业任务。中国创办的ManusAI也凭借其通用AI智能体获得全球关注。

#

近日,参观完特斯拉办公室的Salesforce创始人MarcBenioff,放出了全新Optimus的视频。

50秒视频中,Benioff让擎天柱带路去找可乐,接收指令后,它并没有立即行动。

马斯克表示,我们得后退一些给它留点空间。

果然,过于谨慎的擎天柱,在有了充足的空间后,开始向前行进了。

对此,Benioff惊叹道,「物理智能革命开始了!可替代20万-50万美元人类工作的机器人出世,简直就是生产力核暴级突破」。

可以看到,这款擎天柱采用了全新金色的外观,更精简的设计。最有趣的是,它的手部几乎和「人类」一模一样,一瞬间便成为了全网焦点。

#

早在3个月前,Figure机器人就展示了其在物流场景包裹分拣的能力,整个过程长达一小时。

面对各种形态的包裹,它都能进行完成识别、抓取、翻转,并运送到传送带上,其操作灵活性和速度已接近人类水平。

就在上个月,这个Figure02又精进技艺,学会了叠毛巾和衣服。

现在同样的Helix架构、同样的机器人却在处理一个完全不同的任务——将餐具装入洗碗机。

乍一看,将餐具放入洗碗机的操作或许很简单,只需拿起每个餐具并将其放入洗碗机即可。然而,这其中还是涉及很多难题的。

这些餐具往往需要从杂乱的堆叠中分离出来、重新调整角度,甚至需要双臂协同传递。不仅如此,光滑或易碎的物品则要求指尖级的精细操作,洗碗机的碗架对误差的容忍度也仅有厘米级。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