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一师参谋长,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多次主动申请退居二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15:16 1

摘要:湖南省湘潭县青山桥镇的山坳里,1901年的深秋,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刘先胜降生在一间用竹篾和黄泥糊成的茅屋里,父亲望着襁褓中的儿子,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墙角的锄头——这个贫苦佃农家庭的命运,似乎早已被刻在世代耕种的土地上。

湖南省湘潭县青山桥镇的山坳里,1901年的深秋,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刘先胜降生在一间用竹篾和黄泥糊成的茅屋里,父亲望着襁褓中的儿子,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墙角的锄头——这个贫苦佃农家庭的命运,似乎早已被刻在世代耕种的土地上。

1917年的安源煤矿,16岁的刘先胜背着铺盖卷站在矿洞口。潮湿的巷道里,豆大的油灯光在煤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矿工们佝偻着脊背,像黑色的蚂蚁在暗无天日的巷道中穿行。每天十二个小时的劳作,换来的却是连高粱面都掺着煤渣的窝头。1921年深冬,当李立三带着《劳动周刊》来到工棚时,刘先胜正蜷缩在漏风的草席上,膝盖上摊着本翻烂的《三字经》——这个在私塾旁听过半年的青年,是工友中少有的文化人。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大罢工的汽笛声响彻云霄。时任工人俱乐部代表的刘先胜,带领三百多名矿工手挽手组成人墙,用血肉之躯阻挡军警的马队。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标语在秋风中猎猎作响,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青年,第一次在万人集会上振臂高呼:工友们!我们不是骡马,我们要活得像个人!罢工胜利当晚,他在日记本上工整地写下:今日始知,团结之力可碎金石。

1927年的血色黄昏,长沙城头的青天白日旗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刺目。23岁的刘先胜攥着染血的镰刀锤头旗,跟随毛泽东的部队向罗霄山脉转移。在莲花县三湾村的枫树坪,他亲耳聆听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当整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向井冈山进发时,这个曾经的煤矿工人背着三支汉阳造,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红军指挥员之一。

1930年冬,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时任红十二军营长的刘先胜创造性地将煤矿爆破技术运用于战场。他带领突击队顶着刺骨寒风,用竹筒装填黑火药,在张辉瓒部必经的山道上布设土地雷。当敌军先头部队踏入雷区时,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让白军误以为遭遇重炮袭击,阵型大乱。此役缴获的德式勃朗宁手枪,后来成为他最珍爱的战利品。

1938年深秋的茅山,枫叶红得似火。新四军第一支队组织科长刘先胜,正带着战士们帮老乡抢收稻谷。远处突然传来尖利的枪声——日军第15师团的扫荡部队逼近了!他立即指挥群众转移,自己却带着警卫班抢占制高点。在青弋江畔的芦苇荡里,他们用麻雀战与日军周旋三天三夜,成功掩护上千群众脱险。老船工王德顺至今记得:刘政委的绑腿都被血浸透了,还笑着说这点伤比矿上的冒顶轻多喽。

1940年黄桥决战的雨夜,时任第三纵队政委的刘先胜率部突袭韩德勤部89军军部。他亲自攀上15米高的云杉树,用缴获的日式望远镜观测敌阵。当发现敌军炮兵阵地存在射击死角时,他果断改变原定方案,指挥突击队沿排水沟潜行突进。这场教科书般的夜袭战,为新四军在苏北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

1946年7月的宣家堡,蝉鸣声裹挟着硝烟。华中野战军参谋长刘先胜站在作战地图前,手中的红蓝铅笔突然停在如皋至黄桥公路的某处:这里,鬼头街!他敏锐发现国民党49师侧翼暴露,建议粟裕采取攻其必救战术。七战七捷的首胜就此拉开序幕,捷报传来时,他正在战壕里就着雨水啃玉米饼,听到消息只是淡淡一笑:告诉炊事班,给突击队加个荤菜。

孟良崮战役前夜,高烧39度的刘先胜坚持要上前线勘察。警卫员记得他在陡峭的山路上摔了三次,却把最后半壶水喂给了受伤的侦察兵。看到74师的榴弹炮阵地没?他趴在岩石后对炮兵团长说,明天拂晓,咱们的飞雷要从这个角度打过去......三天后,当张灵甫的佩剑被缴获时,这位钢铁般的将军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指挥所里

1955年金秋的南京,刘先胜抚摸着中将肩章上的金星,眼前浮现出安源工棚里那些永远定格在青春面容的战友。担任江苏省军区司令期间,他力排众议在太湖之滨建设荣军农场,让伤残老兵重拾生活希望。老部下李焕文回忆:司令员把组织上配的吉普车卖了,换成二十头荷兰奶牛,说不能让流血的同志再流泪。

1969年深秋,南京中山陵的梧桐叶翩然飘落。病榻上的刘先胜最后一次整理军装,将珍藏的党费证交给组织:这些年攒了1200块,给山区的孩子们买书本吧......1977年10月12日,这位从安源矿井走出的开国将军,安然长眠享年76岁

来源:Yoke3H8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