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30余年的“ 高血压 ”,即便是规律服药、尽量控制,也没能挡住5年前“ 冠心病 ”的来袭,并因此植入支架;2年前的不慎摔倒导致她“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从此有了头晕的症状。
难道只能解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吗?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王玉伟
01
“外伤后遗症”
患者年已七旬,身上的病也随年龄与日俱增。
比如,30余年的“ 高血压 ”,即便是规律服药、尽量控制,也没能挡住5年前“ 冠心病 ”的来袭,并因此植入支架;2年前的不慎摔倒导致她“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从此有了头晕的症状。
单说头晕,发作不频繁,持续时间也仅有几秒钟,还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有“过来人”告诉她,头晕就是外伤的“后遗症”,好处是不会加重,坏处是难以根治。患者信以为真,不再从事体力活动,只要感觉到晕就坐下来休息,小心谨慎之下倒没出啥大事儿。
可意外就在2天前降临,患者晕倒了,而且是两次,每次都在晕倒后10余秒钟自行清醒,两次间隔时间大约5分钟,醒来后稍感头晕,但无明显 头痛 ,发作时也没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这下坏了,患者觉得自己“外伤后遗症”加重了,立即由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查颅脑CT发现少量脑缺血灶及腔隙灶、左侧颞骨陈旧 骨折 ,未见 脑出血 、 脑梗死 表现,输了几瓶液体后也没再发作 晕厥 ,医生考虑她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劝告对方实在不行就去上级医院就诊。
02
“从头开始查”
晕厥查因一向棘手,核心在于其背后病因复杂、发作短暂且不可预测,诊断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拼凑一幅拼图。
晕厥最常见的原因是神经反射性晕厥,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相关,虽然多为良性,但发作无规律,常规检查捕捉不到异常,有时需要靠诱发试验进行诊断。
风险最高的是心源性晕厥,由 恶性心律失常 、结构性 心脏病 等原因引起,发作时间极短、但 猝死 风险极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的晕厥,CT或MRI看不到结构性病变,无法直接确诊,需要进行排除性诊断。
接诊医生分析,患者既有头部外伤史,又有头晕病史,那就“从头开始查”,于是为其开具了颈动脉超声和颅脑MR+MRA;此外,患者还有“冠心病、PCI病史”,也得查动态 心电图 ,以期发现心律失常。
经检查,血常规、生化、甲功、凝血功能、肌钙蛋白、BNP均为提示有临床意义的异常。
心电图提示前壁导联ST-T改变,较既往检查结果无演变(图1),动态心电图未见长RR间歇,心脏超声未见严重结构性病变。
图1 入院心电图
颈动脉超声发现右侧 颈动脉狭窄 约50%,颅脑MRI依旧提示缺血灶、腔隙灶,MRA见脑 动脉粥样硬化 ,但这些显然不足以成为晕厥的主要原因。
难道只能解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吗?
查房时,医生问患者冠脉支架术后有没有什么症状。
患者说,自己平常活动量较小,尤其是外伤后,害怕诱发头晕、或在活动中摔倒,活动量就更小了,平常倒是没觉得 胸痛 、胸闷;但是自己一共放了4个支架,没再复查过造影,如果能检查一下也行。
也行,那就安排冠脉造影吧!没想到这个决定竟叩响了真相之“门”。
03
叩响真相之“门”
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口部偏心性局限性80%狭窄,其余第一对角支、回旋支远段、右冠脉间断支架内也可见80%左右的狭窄(图2)。
图2 冠脉造影见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这即是患者晕厥的原因!
对于患者而言,她是幸运的,大多数左主干病变患者在发病后猝死,失去就医机会,医生能拨开迷雾、发现真相,已经实属不易。
因为左主干是左冠状动脉的“总阀门”,供应左心室75%的心肌血液,供需失衡的后果严重:左主干病变导致晕厥常突然发生、缺乏明显先兆或仅有短阵胸痛,背后隐藏着大面积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血流动力学紊乱,是心源性晕厥中最危险的类型,也是冠心病中最高危的病变。
目前国际上将目测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70%、左主干狭窄≥50%定义为显著狭窄,对左主干的重视也体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指征上,这包括:心肌缺血症状典型的显著狭窄(非左主干>70%和/或左主干>50%)以及心肌缺血症状不典型的严重狭窄(非左主干≥90%)病变(I,C-EO)。
单纯药物治疗的左主干病变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60%,本例患者的左主干狭窄达80%,显然具备血运重建指征。但是,对于左主干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争议从未停止。
04
敢问路在何方
PCI和CABG在血运重建方面各有优劣:
PCI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危急患者操作实施迅速、围手术期风险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短期临床预后好,对于病变解剖简单的患者预后与CABG基本相当。
CABG的优势在于易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术后所需抗栓药物力度小、再次血运重建风险低、远期临床预后好,尤其对于病变解剖复杂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左主干病变具有异质性,单一的方法不适用于每例患者的情况,专家建议:首先根据造影结果,结合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检查,判断病变是否需要干预;然后再由包括内科和心外科专家在内的心脏团队,结合SYNTAX评分、SYNTAX II评分、EuroSCORE II评分、STS评分等评分工具对患者病变解剖复杂程度及外科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解剖简单、年龄大、合并症多、出血风险低、预期寿命短、外科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更倾向于PCI,反之则倾向于CABG。
当医生将手术方式告知患者家属时,患方选择了PCI,在 血管内超声 的指导下,医生为患者在左主干病变处植入支架1枚(图3),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图3 PCI后复查造影
就是这枚小小的支架,撑开了左主干这个“总阀门”,血流重新顺畅地滋养着大片心肌。
曾以为是“后遗症”,竟是心脏深处的巨大隐患。因祸得福、揪出真凶,老人感觉脚步似乎都轻快了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53(07):717-745.
[2] 王卓群,于向东,茹文鑫,等.左主干病变:介入抑或开胸的地盘纷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0,03(01):1-8.
[3] 颜红兵,韩雅玲.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全面评估共同决策重视手术质量[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02):103-1
责编|Zelda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外阴切除术中患者猝死,门诊小手术秒变百万“大坑”!鉴定专家列举6大过错点丨医眼看法
患者术后康复,三甲医院却还是遭到家属投诉……这次,网友力挺医生!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健康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