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陆九三阅兵刚结束,台湾社会陷入一场疯狂的舆论地震。民间热议如沸,当局却噤若寒蝉。为何赖清德突然改口?77岁的洪秀柱真会有麻烦吗?台海局势正暗流涌动——
大陆九三阅兵刚结束,台湾社会陷入一场疯狂的舆论地震。民间热议如沸,当局却噤若寒蝉。为何赖清德突然改口?77岁的洪秀柱真会有麻烦吗?台海局势正暗流涌动——
一、民间沸腾:从网红到将领,岛内舆论场刮起“震撼风”
大陆九三阅兵在台湾民间引发强烈反响。以《中国时报》、中天新闻为代表的媒体进行了密集报道,内容涵盖装备细节、方阵解读甚至历史回顾,几乎“铺满”岛内新闻版面。
知名统派评论员邱毅虽因健康原因未能到场,但通过直播直言:“这是最震撼的大阅兵……‘台独’分子该醒醒了!”
而亲临现场的王炳忠更是激动落泪,称“山河无恙,告慰先烈”。
网红“馆长”陈之汉则撂下狠话:“认同中国人就骄傲,是‘台独’就只能万念俱灰。”
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指出,阅兵装备“明显针对美国”,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和隐身技术让美军“不得不掂量”。台军前将领张延廷更直言“战略拐点已到”,并列举了四大特点:
1. 无人化、AI智能化成体系;
2. 预警机+低轨卫星构建新作战模式;
3. 隐身技术突破;
4. 核打击能力跃升,东风-61或具高超音速能力,“拦截难度极高”。
二、庙堂无声:赖清德“终战”说法惹众怒,蓝营集体沉默
与民间热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当局高层几乎集体失声。唯一跳出来表态的赖清德,却因两句争议发言引火烧身。
其一,赖清德沿用日本官方表述,将二战结束称为“终战”,而非“抗战胜利”。此举被蓝营痛批“媚日卖台”,更被指责“将历史叙事权拱手让给大陆”。
其二,回避阅兵本质,炒作“和平人设”。赖清德在社交媒体称:“台湾不拿枪杆子纪念和平。”但很快遭打脸——台北市议员杨植斗直接晒出台军士兵训练照片反问:“毒刺导弹不用枪杆子操作?”讽刺台军连基础装备都操作不熟,却空谈“捍卫和平”。
面对阅兵,国民党几乎无人公开表态。分析认为,蓝营一方面不愿替民进党“抗陆”,另一方面也怕被贴“亲中”标签,只能选择暂时隐身。
三、洪秀柱风波:赖清德敢不敢对77岁洪秀柱下手?
九三阅兵后,最戏剧性的冲突聚焦于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她因登上天安门观礼被绿营威胁“法办”,但台当局态度却悄然软化。
从“法办”到“甩锅”
台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改口称,洪秀柱曾任“立法院副院长”,需由原单位(现由韩国瑜主持)启动调查,“陆委会仅配合”。被岛内嘲讽:“不敢动就甩锅!”
为何赖清德可能退缩?有四大原因
民意反噬风险:民进党刚经历“大罢免”惨败,此时动洪秀柱恐引发蓝营支持者激烈反弹;
国民党不会接锅:韩国瑜主导的“立法院”不可能对洪秀柱出手;
大陆反制威慑:阅兵展示的军力已说明一切——东风导弹可不是摆设;
2028选举算计:赖清德若强行出手,恐葬送民进党下次选举机会。
四、台海未来:电子战可“秒瘫台岛”,和统窗口正在收窄?
阅兵虽已结束,但威慑持续发酵。台军退将李翔宙警告:解放军电子战部队可让台岛“瞬间瘫痪”。而大陆无人艇、隐身战机等装备,已形成对台压倒性优势。
赖清德一边喊“和平”,一边却偷偷扩军购武。但岛内专家指出,台军征兵标准已降至“身高157cm、BMI超标也可入伍”,战斗力堪忧。
大陆已具备武力收台能力,但仍优先和统。然而民进党若持续挑衅(如动洪秀柱),可能迫使大陆采取断然措施。台海和平关键不在台军武力,而在两岸对话——可惜赖清德似乎选错了路。
九三阅兵像一面镜子,照出台湾民间对国家的认同与台当局的虚张声势。赖清德们若继续掩耳盗铃,终将被现实震醒。而洪秀柱们的勇气,或许正是唤醒岛内沉默多数的关键一击。
来源:冰枫观察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