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法者公心,定分止争。当“仁心”与“公心”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2025年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开展“阳光司法”庭审活动,邀请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近百名医护人员走进法院,沉浸式旁听案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法者公心,定分止争。当“仁心”与“公心”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2025年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开展“阳光司法”庭审活动,邀请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近百名医护人员走进法院,沉浸式旁听案件庭审,与法官“零距离”互动,共同探寻医法同行的和谐之道。
活动现场,近百名平日忙碌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护人员,走进法院审判庭,“沉浸式”旁听了一起真实案件庭审。
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整个庭审过程严谨有序。医护人员们认真聆听双方陈述,观察法官如何抽丝剥茧、查明事实,感受着法律程序的庄严与司法裁判的理性。这种“零距离”的接触,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和复杂的医疗责任认定,变得具体而深刻。
庭审结束后,盘龙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施晶晶为医护人员“专属定制”了一堂法治互动课,大家纷纷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法官,如果遇到年纪较大或者不识字的患者,该怎么有效履行告知义务?”“电子病历时代,签名和修改怎么规范?”“诊疗过程中,哪些环节容易引发争议,需要特别小心?”
面对这些来自临床一线的疑惑,施晶晶法官结合庭审案例和丰富的审判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且极具针对性的阐释了法律法规的要求,更着重分析了医疗案件中医方应尽的核心义务,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实用的操作指南,为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提升医疗质量提供了清晰的法治指引。
交流中,施晶晶法官建议医护人员作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方,在诊疗行为中更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唯有医法相济,方能行稳致远。
在这个属于“生命守护者”的节日里,这场“沉浸式”的法治课,不仅为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送去了实用的“法律锦囊”,更播撒下了医法同行、共筑信任的种子。
法治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实基石,也是守护医者仁心,保障患者权益的温暖力量。
今后,盘龙法院将进一步立足审判职能,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努力实现司法与普法责任的融合,为维护良好医疗秩序、营造安全温暖的医疗环境保驾护航,让“仁心”在“公心”的守护下,更好地绽放光芒。
全媒体记者:张小燕
编辑:冯颜
审核:段寅彬
终审:彭德光
来源:都市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