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两轮电动车王者归属 九号登顶 雅迪爱玛居次席 小牛极核为何掉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9:40 1

摘要:当90后、00后成为两轮电动车消费主力,智能属性便成了市场的“流量密码”。这类车型自带“吸粉体质”,各品牌粉丝围绕“谁是智能车第一”的争论从未停歇。而《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的发布,为这场角逐划定了清晰格局:九号稳居第一梯队,雅迪、爱玛位列第二

#2025成都国际车展#智能两轮电动车王者归属:九号登顶,雅迪爱玛居次席,小牛极核为何掉队?

当90后、00后成为两轮电动车消费主力,智能属性便成了市场的“流量密码”。这类车型自带“吸粉体质”,各品牌粉丝围绕“谁是智能车第一”的争论从未停歇。而《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的发布,为这场角逐划定了清晰格局:九号稳居第一梯队,雅迪、爱玛位列第二梯队,小牛、极核则落至第三梯队。

小牛、极核:先发未制人,短板拖垮竞争力

作为早期涉足智能两轮车的品牌,小牛和极核曾拥有先发优势,却因关键环节的缺失,与“第一”宝座渐行渐远。

小牛:技术停滞+投入缩水,优势荡然无存

1. 核心技术难筑壁垒:虽以智能技术叩开市场大门,但小牛始终未能掌握支撑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当行业竞品已普及牵引力控制系统时,其产品仍高度依赖基础的双通道ABS,技术迭代速度明显落后于赛道。

2. 研发投入持续退坡:2021年,小牛将战略重心转向新能源汽车,不仅分散了智能电动车业务的核心资源,更直接导致研发投入锐减。2023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59%,成为行业内唯一压缩研发成本的企业,智能技术发展陷入停滞。

极核:产品偏科+渠道薄弱,市场渗透受阻

尽管极核产品的智能体验口碑不俗,但基础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其发展上限:

1. 产品定位局限受众:以“电摩”为核心的产品路线,使其受众集中在特定群体,无法覆盖更广泛的智能电动车消费市场,市场规模拓展受限。

2. 渠道覆盖严重不足:全国门店仅数百余家,经销商体系远不及头部品牌完善,渠道渗透力薄弱,难以支撑销量增长与品牌影响力的扩散。

雅迪、爱玛:传统巨头的“智能短板”,规模难掩专注度不足

作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的传统龙头,雅迪、爱玛在研发投入与渠道覆盖上实力雄厚,却因定位偏差,未能跻身智能车第一梯队。

从硬实力来看,二者本具备突围基础:2024年,雅迪研发费用达11.47亿(行业第一),爱玛为6.59亿(行业第三);截至2025年6月,雅迪全国门店4.2万家(行业第一),爱玛3.8万家(行业第二)。但在智能赛道上,两大短板尤为突出:

1. 市场定位“求全不求专”:为巩固整体市场规模优势,雅迪、爱玛采取“产品全覆盖”策略,未将智能电动车作为核心发力方向,对智能赛道的专注度远不及九号。

2. 智能化研发占比偏低:高额研发投入中,70%以上集中在电池、电机、电控等传统部件升级,智能化研发占比不足30%,未能打造出标志性的智能技术成果,难以在智能领域形成竞争力。

九号:精准卡位+全面领先,凭什么稳坐智能第一?

九号能在智能两轮电动车赛道登顶,核心在于对“智能”赛道的精准聚焦,以及技术、市场、渠道的全方位突破,已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智能生态壁垒。

1. 高端市场占据绝对主导:4000元以上是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消费区间,九号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超60%,牢牢锁定对智能属性要求更高的高价值用户群体。

2. 研发资源向智能深度倾斜:2024年,九号研发费用达8.26亿,虽低于雅迪,但70%以上资源集中投向智能电动两轮车领域,高专注度保障了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 渠道扩张速度领跑行业:2025年初,九号全国门店已突破7600家,依托“线上电商+线下体验店”的双轨模式,渠道扩张效率显著。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增速高达78.8%,预计年底门店数量将超9500家,实现全国大小城市的深度覆盖。

从技术研发的专注度,到高端市场的掌控力,再到渠道网络的扩张速度,九号以全面领先的姿态,稳稳占据智能两轮电动车第一的位置。对于这场智能车王者之争的格局,你是否认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关注有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