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近日正式提出一项针对超罕见遗传病药物的新评审框架——罕见病证据原则(Rare Disease Evidence Principles,RDEP),允许符合条件的药物通过单臂试验(仅治疗组、无对照组)结合其他支持性数据,作为关键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近日正式提出一项针对超罕见遗传病药物的新评审框架——罕见病证据原则(Rare Disease Evidence Principles, RDEP),允许符合条件的药物通过单臂试验(仅治疗组、无对照组)结合其他支持性数据,作为关键疗效证据。这一提案被视为FDA在罕见病领域进一步放宽审评标准的尝试,但也引发了行业对实际落地效果的质疑。
核心内容:单臂试验松绑,但门槛严格
罕见病证据原则(RDEP)框架由FDA下属的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和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联合制定,延续了2023年起推动的罕见病监管改革思路,并基于2023年一份草案指南细化而来。
根据FDA文件,适用RDEP的药物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目标疾病为“超罕见”:在美国影响人数少于1000人;
疾病进展快且致命: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功能衰退,若不干预将迅速发展为严重残疾或死亡;
针对特定基因缺陷:药物需直接纠正或替换导致疾病的基因异常;
无有效替代疗法:当前无其他疗法能显著改变疾病进程。
在疗效验证方面,FDA首次明确:单臂试验可作为“充分且良好控制的试验”的主要证据,但需辅以其他支持性数据,包括:
药物对疾病直接病理生理学的作用证据(如生物标志物变化);
临床药效学数据(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验证);
非临床模型数据(动物实验或细胞模型结果);
病例报告及扩展使用(同情用药)数据。
此外,FDA还将考虑通过外部对照试验(如历史数据对比)或自然病史研究(追踪未治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提供的确证性证据,以降低单臂试验的局限性。
行业质疑:现有实践已覆盖?实际受益范围或有限
尽管FDA强调RDEP的创新性,但部分行业观察者和分析师对其实际影响提出疑问。
威廉·布莱尔(William Blair)分析师萨米·科温博士在9月3日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尽管FDA展现了对基因治疗审评的灵活性,但该框架对当前开发流程的实际影响尚不明确。事实上,Neurogene、Rocket Pharma、Lexeo Therapeutics、Ultragenyx和uniQure等公司已在其基因治疗项目中采用单臂试验作为注册依据。RDEP更多是对现有实践的正式确认,而非颠覆性变革。”
科温进一步分析,由于RDEP的“超罕见”门槛(美国患者大多数处于开发阶段的罕见病药物可能不符合资格。真正能受益的可能是针对同一基因不同突变类型的平台型公司——例如,某公司开发了针对基因A突变的治疗方案,未来若需针对基因B突变的亚型开发新药,RDEP的单臂试验路径或能缩短开发周期。
此外,行业人士还关注“确证性证据”的具体标准。例如,外部对照试验依赖历史数据,若患者群体异质性强(如不同年龄、病程),数据可比性可能不足;自然病史研究的长期跟踪也可能增加药企成本。“FDA需要明确充分支持数据的边界,否则药企可能面临既要单臂试验有效,又要额外数据确证的双重负担。”一位不愿具名的罕见病药企研发负责人坦言。
背景与意义:罕见病领域的“最后一公里”挑战
全球范围内,超7000种罕见病中,约95%尚无获批疗法。对于超罕见病(患者数单臂试验结合真实世界数据(RWD)的审评模式,已成为行业呼吁多年的改革方向。
FDA此次推出RDEP,既是对这一诉求的回应,也试图在加速审批与数据严谨性间寻找平衡。罕见病患者的时间以月甚至以天计算。RDEP的意义不仅在于简化流程,更在于让药企明确努力方向,避免因审评不确定性而放弃高风险但高价值的超罕见病项目。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热门推荐活动 点击免费报名
点击对应文字 查看详情
来源:Y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