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筝和鸣越天山:田泉与郭悦以非遗为桥筑就文化交融新丰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0:21 1

摘要:当广陵琴派的千年雅韵穿越河西走廊,当扬州古筝的婉转清音拂过天山牧场,一场由非遗名师田泉与郭悦领衔的文化对话,正在新疆大地上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乐章。2025年8月,“新疆是个好地方”江苏省扬州市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先后在和田与新源县盛大启幕,作为广陵琴

当广陵琴派的千年雅韵穿越河西走廊,当扬州古筝的婉转清音拂过天山牧场,一场由非遗名师田泉与郭悦领衔的文化对话,正在新疆大地上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乐章。2025年8月,“新疆是个好地方”江苏省扬州市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先后在和田与新源县盛大启幕,作为广陵琴派古琴传人与扬州古筝非遗传承人的杰出代表,田泉与郭悦以琴筝为媒,将江苏非遗的深厚底蕴与西域风情深度交融,既让扬州文化之花在新疆扎根结果,更以匠心与情怀搭建起两地民心相通的精神桥梁。

以艺为媒:千年非遗绽放西域舞台

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首站登陆和田,以“水韵江苏 精彩非遗”为主题,通过 “烟火非遗”“乐舞非遗”等多元版块,立体呈现江苏非遗的独特魅力。古琴、古筝艺术作为人类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田泉与郭悦的登场,成为这场文化盛宴的亮点。

田泉深耕广陵琴派数十年,其琴技兼具“清、和、淡、雅”的流派精髓与时代气韵;郭悦则以灵动技法与创新表达,让扬州古筝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在和田展区,两位名师通过现场展示与互动演绎,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西域大地的辽阔融入琴弦,让围观民众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地域的共通之美,为非遗援疆印下生动的画卷。

以心传心:从舞台展演到扎根传承

8月19日,活动走进新源县文化艺术中心,“扬新一家亲 春雨润新源”的主题在此刻升华为具体实践。当日,扬州市文化馆与新源县文化馆签署合作共建协议,16 台承载着扬州匠心的古筝正式捐赠到位,“扬州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传习所”与“古筝艺术传习所同步落户新源 —— 这一里程碑式的举措,标志着两地非遗传承合作迈入新阶段,进一步推动扬州与新源两地文化深度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民族团结,也标志着扬州琴筝文化在新源的传承步入“常态化、系统化”新阶段。

展演现场,田泉与郭悦联袂演绎的《烟雨唱扬州》成为全场焦点。古琴的古朴苍劲与古筝的灵动悠扬交相辉映,既流淌着瘦西湖的烟雨诗意,又暗含那拉提草原的开阔气象,一曲终了,掌声经久不息。郭悦随后独奏的《行者》更显功力:指尖翻飞间,时而如大漠风沙激越,时而似草原牧歌悠扬,将扬州古筝的丰富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张爱芬难掩激动:“在家门口遇见这样的艺术,才懂什么是文化的力量。”

舞台之外,文化扎根的种子已悄然播撒。郭悦专为当地学生开设的古筝课堂上,她从南北朝古筝的形制演变讲起,手把手纠正指法:“食指点奏要脆而不硬,像触摸草原的露珠。” 学生周佳祺课后坦言:“从《战台风》里读懂了文化的厚重,更坚定了传承的决心。”

以情致远:从文化交融到民族同心

活动的脚步并未止步于县城。在新源县别斯托别乡,田泉与郭悦再次琴筝和鸣,穿过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琴声,融入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舞步,成为最生动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交融画卷。

从和田到新源,从舞台到课堂,田泉与郭悦的非遗之旅,不仅是技艺的传播,更是心灵的对话。他们以数十年深耕非遗的坚守,证明着: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让千年雅韵扎根大地;真正的文化交融,是让不同地域的心灵在共鸣中贴近。当广陵琴音与天山歌声交织,当扬州筝韵与草原风情共舞,这场由非遗名师引领的文化对话,成为新时代民族同心、文明共兴的生动缩影。

来源:文史百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