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香”传 雅韵千年 !“闽南非遗印象”融媒体专栏带您感受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11:12 1

摘要: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源于同安,宋时鼎盛,明清时流行。其主要制作过程为:应时采收天然香草香料,因人因时设计香方,配伍炮制香材,捣碎研磨诸香,制成各式香品及香丸、香饼等,经阴干或烘干处理,收入瓮缸,窨藏后使用;对香料的取材、性能、研制、作用、配方等均有精细化、系统化

清代漳州窑瓷质香炉

唐 · 熏香炉(陶瓷)

檀香

非遗名片

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源于同安,宋时鼎盛,明清时流行。其主要制作过程为:应时采收天然香草香料,因人因时设计香方,配伍炮制香材,捣碎研磨诸香,制成各式香品及香丸、香饼等,经阴干或烘干处理,收入瓮缸,窨藏后使用;对香料的取材、性能、研制、作用、配方等均有精细化、系统化要求,制品幽香,具有清香养神、静心养生、净化空气、驱疫避秽等功效。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作为“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组成部分,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晨报记者 叶子申 王温萍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 陈心晖 ●采访团成员 陈美鹭 颜晓雯 陈翠娟 纪锦颖

提及燃香,古人有诗云:“梨花白白柳条青,闭阁焚香奈雨声。”“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可以说,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香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焚香依然承载着人们祈福消灾的美好期许。

在闽南地区,香道延续千年,散发着悠悠古韵。那么,厦门的香道历史如何?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的传承情况如何?近日,“闽南非遗印象”融媒体专栏采访团走进厦门香道博物馆,对话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您讲述萦绕无数人心头的一缕香的故事。

“闽南非遗印象”融媒体专栏采访团参观厦门香道博物馆。记者 陈理杰 摄

千年香脉 源远流长

海沧青礁村远离城市喧嚣,仿佛静止在时光里。这里古厝林立,每一栋都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在这里,采访团找到了厦门香道博物馆、妙吉祥制香技艺传习中心——这是一座闽南红砖古厝改建而来的地标性建筑。

厦门香道博物馆馆长、厦门市香道研究会会长陈建兵热情接待了采访团。据陈建兵介绍,香道博物馆的展示面积达1600平方米,这里展示了100余种香料标本、60种活态本草香料、300多件香道历史图文遗存。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一站式”了解中国香道渊源。

实际上,早在6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利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闽南地区的香道发展同样历史悠久。据悉,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源于同安,到宋代时达到鼎盛,明清时也颇为流行。清代《厦门志》翔实记载了闽南民众逢年过节用香的习俗和场景。

改革开放以后,厦门的制香产业快速发展,翔安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卫生香产业园区。目前,翔安也是中国制香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热潮涌动,闽南天然香走入更多人的视野,通过瑜伽、修禅、阅读、办公、冥想、静坐等传播得更广、更远。

匠心传承 推广非遗

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在厦门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匠心。陈建兵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制香世家,从小就热爱传统医药、经典文学。20多年前,陈建兵放弃了银行的工作,回乡继承祖传衣钵,坚持天然香事业。由他一手创办的天然香品牌“妙吉祥”成为在中国甚至东南亚同业中都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陈建兵扎根传统古村落,开展一系列有利于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工作。他开放工厂供人参观体验、开办学校进行教学研讨、开展社会香道科普教育、举行跨界联合共建、组织业界学术交流等,在不断挖掘、探索、完善制香技艺的同时,不间断开展制香技艺传习,重点培养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如今,陈建兵已成为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来自东北的姑娘张文熙,从2005年开始跟随丈夫陈建兵学习本草香料识别及传统制香技艺,共同推动“妙吉祥”香道品牌的运营与发展。如今,她已成为这项非遗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香道资深讲师,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普及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

目前,厦门还有多位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的区级传承人,如陈贤金、涂师杨、杨琼芬、梁科文等。多年来,他们积极通过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举办天然香制作“公益学堂”、参加公益宣传活动等,不遗余力推广这项优秀非遗。

情牵两岸 创新合作

闽台隔海相望,燃香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习俗。香脉传承,也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据史料记载,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海沧乡贤颜思齐率众三千纵横台湾海峡,后被尊为“开台王”,其移民登台时“凭妈祖香火符佑而摒患无忌”,感于神灵昭著,将妈祖和保生大帝信俗分灵到台湾,用香文化随同民俗文化成了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文化标志。

可以说,作为闽台两地民间信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产物,香道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几乎无处不在,它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重要代表和体现,更是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不久前,台湾青年杨善富将当地的天然香带到了厦门。据杨善富介绍,台湾的天然香从精挑细选的原料、到晾晒研磨,再到精心调配,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的匠心与精巧构思。

近年来,杨善富致力于将台湾本土的优质香料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打造出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美感的香品。他希望能持续加强闽台在天然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基地风采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以普及闽南文化知识、传承民间艺术技艺为宗旨,聚焦闽南非遗项目、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研究并支撑民间艺术产业化;同时,通过普及闽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基础知识,承担保护和传承的历史使命。基地聘请了多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工艺美术大师入驻,推进非遗项目、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支持和推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来源:海西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