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8年那个闷热的八月黄昏,我在厦门高射炮阵地第一次摸到滚烫的弹壳。十七岁的眼睛还看不清对岸金门的轮廓,只记得排长扯着沙哑的嗓子吼:"小崽子们记住!炮弹飞过去要七秒!"话音未落,对岸突然炸开漫天火光,像除夕夜的烟花照亮了整个海峡。
1958年那个闷热的八月黄昏,我在厦门高射炮阵地第一次摸到滚烫的弹壳。十七岁的眼睛还看不清对岸金门的轮廓,只记得排长扯着沙哑的嗓子吼:"小崽子们记住!炮弹飞过去要七秒!"话音未落,对岸突然炸开漫天火光,像除夕夜的烟花照亮了整个海峡。
六十四年后的清明,我拄着拐杖站在曾厝垵新建的观景台。咸涩的海风裹着游客的笑语,远处货轮拉响的汽笛声里,孙子举着手机凑过来:"爷爷您看,军事博主说现在收台湾只要三天!"我眯起昏花的眼睛,屏幕里跃动的三维动画正演示着东风导弹的飞行轨迹,恍惚间又听见老排长在硝烟里的咳嗽声。
现在的年轻人怕是很难想象,咱们的海军曾经穷得叮当响。1950年解放海南岛,韩先楚将军带着木帆船硬闯琼州海峡。前些天电视里说第四艘航母要下水,我盯着新闻画面里锃亮的甲板,突然想起在金门滩头中弹的老班长——他咽气前攥着的,是半块被血浸透的压缩饼干。
去年参加老战友追悼会,遇见个刚退役的火箭军上尉。听说他管着能把台湾岛犁三遍的远程火箭炮,我故意问:"你们现在打靶,还像我们当年要拿算盘算风速吗?"小伙子憋着笑给我看手机视频:两千公里外的戈壁滩上,十辆发射车齐刷刷扬起炮管,无人机传回的画面里,靶标区炸起的烟柱比清明上坟的纸灰还密。
这些年看新闻联播,我养成个特别的习惯——专门盯着国防部发言人的领带颜色。每当有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他们的领结就会换成喜庆的中国红。去年九月那次对峙,发言人系着绛红色领带宣布:"中方已采取必要措施"。后来外孙女告诉我,那天六艘052D驱逐舰把美国军舰围成了端午节的龙舟。
说起台军现状,倒让我想起老伴在阳台种的草莓。前些日子连续暴雨,那些鲜红水灵的果子全泡烂在泥里。正巧电视里播出台军汉光演习的滑稽场面:装甲车卡在消波块中间,士兵们手忙脚乱的样子,活像我家小曾孙搭积木塌了房。要论战斗力,现在的台军怕是还比不上当年金门的炊事班——好歹人家能用铁锅烙出能砸死人的杠子馍。
今年春天老战友聚会,在总参干过的老赵拄着拐杖敲地板:"要我说就该学北平解放,先拿澎湖当敲门砖!"这话让我想起2016年南海仲裁那出闹剧,咱们三大舰队摆开阵势,硬是把美国航母逼得调头回夏威夷。要是用在台湾海峡,这种"敲山震虎"的招数,可比当年给傅作义送密信痛快多了。
记得2005年连战先生来大陆,我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参加接待。握手时察觉他掌心有薄汗,想来这趟"破冰之旅"并不轻松。如今岛内年轻人把"茶叶蛋自由"当网络热梗,我倒觉得这透着某种微妙转变——当新竹的科技园要靠大陆订单养活,所谓的"民意铁幕"怕是比蛋壳还脆生。
前些天参观某合成旅演练,99A坦克劈开雨幕的轰鸣,让我想起1948年打锦州时缴获的美制谢尔曼。陪同的少校说现在一个合成旅的火力顶得上九十年代整个集团军,我掰着指头算:要是三个这样的铁拳头砸过去,台北那些喝着珍珠奶茶的草莓兵,怕是连枪栓都来不及拉开。
不过咱们也不能光想着动武。我家小孙女最近迷上台湾偶像剧,天天跟着学"机车啦""超扯的"这些口头禅。要我说啊,这种"文化登陆"可比两栖战车温柔多了。等岛内年轻人习惯了用简体字刷弹幕,用美团点外卖,统一就成了瓜熟蒂落的事。
有网友总担心美军干涉,我倒想起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现在的美国海军确实强,可咱们的"东风快递"也不是摆设。去年南海那场暗涌,听说美军航母后撤了三百海里。要真动起手来,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两个大国——只要某些人别越界捞过界。
说到可能的变数,我倒觉得最该防着"温水煮青蛙"。当年蒋介石就是吃着美国罐头,最后困死在阳明山上。现在咱们的军舰下饺子似的服役,等第六艘航母下水那天,岛内那些政客怕是要连夜绣五星红旗。要不怎么说"势比人强"呢?等大势成了,台独分子连讨价还价的桌角都摸不着。
最近重读《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让我这老兵鼻子发酸。现在咱们的远火能把钢雨泼到海峡对岸,经济制裁能让台股半小时熔断,文化交流能让岛内学生争考大陆名校。这种全方位的"降维打击",可比单纯的枪炮对决高明多了——当年商鞅立木为信,咱们现在搞的是"实力圈粉"。
不过真到紧要关头,我还是盼着用最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就像当年北平和平解放,既保住了故宫琉璃瓦,又少流了多少同胞血。上月看到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的新闻,清水汩汩流过海底管道,这场景让我想起淮海战役时老乡推着独轮车送粮。要我说啊,这清凌凌的自来水,就是最好的"心战"利器。
夜深人静时,我常摩挲着泛黄的战友合照。相片里的小伙子永远定格在十八岁,而我这个老头子有幸活着看见歼-20划破长空。前些日子偷偷写了遗书,就压在枕头底下:"若今夜收台,请把我的党费交给组织。若是天亮前走不了,就把攒的退休金捐给福建舰的建造基金。
海风穿过窗户,掀起案头那本翻烂的《台海军事地理》。书页间滑落半片干枯的凤凰花瓣,那是去年重阳节去金门旅游时,当地老兵硬塞给我的伴手礼。月光照在花瓣蜷曲的纹路上,恍惚勾勒出海峡两岸的地图轮廓。
来源:历史品鉴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