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全国各地陆续迎来开学季,而黑龙江的边境小城黑河,则上演了寻常中又极不寻常的一幕。9月1日,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黑河小学的门口,一群群金发碧眼的孩子,穿着与中国同学别无二致的蓝白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汇入了开学的人潮。他们是来自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小留学生”,将
黑河小学开学日,大批俄罗斯小学生来华留小学。中国校方的答复很干脆:不管来读书的是哪国学生,都将统一使用汉语教学。
9月,全国各地陆续迎来开学季,而黑龙江的边境小城黑河,则上演了寻常中又极不寻常的一幕。9月1日,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黑河小学的门口,一群群金发碧眼的孩子,穿着与中国同学别无二致的蓝白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汇入了开学的人潮。他们是来自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小留学生”,将在这里接受纯粹的汉语环境教学。
黑河小学是中俄两国边境线上一所小班化特色学校。据黑河小学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共有16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他们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黑河,并接受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其实每逢招生季,黑河会接收有需求的俄罗斯学生入学,因为带的俄罗斯学生多了,所以学校慢慢地也形成了一套制度规范。不管来校就读的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学生,学校都统一实行汉语教学。
这条新闻一经披露,很快就在国内舆论场上引发了热议。广大吃瓜群众纷纷打趣道:“照这节奏,一学期后俄罗斯的学生怕不是都会说东北话了”“好家伙,现在连小学生都开始留学了吗?”
这幅画面不仅是中俄边境线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同时也是一个缩影,折射出中国对俄罗斯民众吸引力的深刻变迁。中国的这种吸引力,早已超越了最初俄罗斯人贴给我们的“物美价廉”的刻板标签,并逐渐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肌理之中。
要想理解这种变化,那就不得不提一嘴大名鼎鼎的黑河早市了。对于许多俄罗斯人来说,黑河里是距离他们最近的购物天堂。每天清晨,总有一帮俄罗斯人还乘坐最早的轮渡,拉着小车或背着大包,来到黑河早市,穿梭在琳琅满目的摊位之间,从新鲜的瓜果蔬菜到热气腾腾的肉饼包子,不管有什么需求,最后总能满载而归。
让俄罗斯感到新奇的,并非仅仅是黑河商品的丰富与实惠。一位俄罗斯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景象引发了热议:这里的商贩,摊位上几乎看不到现金,只有一个二维码。所有的商品都敞开摆放,老板们忙着招呼客人,丝毫没有防盗的措施。这种基于移动支付的高度便利和人与人之间的淳朴信任,对于仍习惯现金交易、事事需要留心的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
这种吸引力,还体现在一种肉眼可见的时代变迁中。有俄罗斯摄影师曾翻出48年前在布拉戈维申斯克江畔拍摄的老照片,那时的黑河,在他的镜头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村落,与对岸繁华的苏联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形成鲜明对比。
而如今,人们再次站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景象却已截然相反:河还是那条河,对岸的黑河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现代化都市拔地而起;而仅一江之隔的布拉戈维申斯,反倒在时光的冲刷下显得有些落寞,说好听叫“复古怀旧”,被“冻结在了时间胶囊”里;说实在点其实就是发展停滞了,没啥增长的空间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让许多俄罗斯人感慨万千。他们亲眼见证了中国速度,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代表着机遇、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当中国对俄罗斯的吸引力从生活消费延伸至未来规划的时候,这个吸引力的强度就非同一般了。俄罗斯家长们将孩子送来中国读小学,接受全汉语教学,并非只是出于一时兴起,而是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投资。他们相信,掌握中文、了解中国,将是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张重要王牌。
这话可不是我脑补出来的啊。当地时间9月4日,在海参崴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被许多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扎姐”的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用中俄双语向住在中国的俄罗斯侨胞送上祝福。
扎哈罗娃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是一位俄罗斯东方学家、中国语言与文学专家,曾担任苏联及俄罗斯驻华使馆秘书和文化参赞;母亲伊琳娜·扎哈罗娃同样是东方学家,曾在普希金博物馆工作。受家庭影响,扎哈罗娃自小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扎哈罗娃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北京度过的,长大之后还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实习过一段时间。2017年,普京总统为她亲自颁发了“友谊勋章”,现在的扎哈罗娃不仅是俄外交部新闻出版司的司长,同时也是俄外交系统最炙手可热的女外交官,前途无可限量。
不仅扎哈罗娃,甚至就连普京都亲口承认,他的儿孙正在学习中文。这些莫斯科的顶级精英都对中国文化如此追捧,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俄罗斯家长们会选择把孩子送到黑河来读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教育和文化之外,如今的中俄交往热潮也为两国催生了新的职业机遇。随着中俄交流的火热,黑河的俄罗斯面孔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催生了一批以此为生的边境主播。更有敏锐的中国商人,看到了俄罗斯本土市场的空白,开始反向布局,开出优渥的薪资,邀请精通俄语的中国人去俄罗斯开拓直播带货的新蓝海。
黑河夜景
作为一个在南国广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我亲眼看着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渔村,成长为令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看到北国边境的这一幕,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曾几何时,我们这边的家长们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去对岸的香港,期望他们能接受更“先进”的教育。而今,在祖国的另一端,俄罗斯的家长们却正把他们的心肝宝贝送到黑河的小学里来。
时代的潮水,真的调转了方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我们曾经那么努力地追赶,那么羡慕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而今,我们自己也终于活成了别人眼中那道羡慕的风景。
来源:孤烟暮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