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医疗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设备已成为妇幼保健院建设和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套可靠的处理设备不仅关乎环保达标,更直接关系到公共健康安全。
随着医疗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设备已成为妇幼保健院建设和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套可靠的处理设备不仅关乎环保达标,更直接关系到公共健康安全。
妇幼保健院作为特殊的医疗机构,其污水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门诊及住院部的生活污水(洗漱、餐饮、卫生间排水)、医疗废水(检验科室排水、消毒水残留、妇产科冲洗废水等)以及少量医疗器械清洗废水。
这类污水不仅含有有机物、悬浮物等常规污染物,还可能存在大量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消毒剂、抗生素残留,部分污水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和化学药剂。若未经严格处理直接排放,易造成疾病传播,对周边水环境和公共健康构成威胁。
01 处理工艺与流程
妇幼保健院污水处理通常包含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与消毒三个主要阶段。
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过滤和调节。机械格栅(栅隙设置为5-10mm)可阻拦污水中的毛发、纸屑、医疗器械包装碎片等固体杂质。
调节池则安装潜水搅拌器,均衡水质水量波动,停留时间设计为8-12小时。对于悬浮物较多的污水,可增设混凝沉淀池,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等混凝剂改善水质。
生化处理阶段常用A/O工艺(厌氧-好氧)或MBR膜生物反应器。A/O工艺中,污水先进入厌氧池(停留2-4小时),再进入好氧池(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4mg/L,停留6-8小时),通过微生物作用降解有机物和氨氮。
MBR工艺则将生物反应与膜过滤结合,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1/3-1/2,且出水水质更佳。
深度处理与消毒是医疗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过滤处理通常采用石英砂+活性炭双层过滤介质。消毒多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双重工艺:
二氧化氯投加量为10-20mg/L,接触时间不小于30分钟;紫外线剂量控制在30-40mJ/cm²,确保大肠杆菌群数≤3个/L。
02 设备选型指南
根据妇幼保健院的规模和需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设备。
对于小型妇幼保健院,可选择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这类设备采用多级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少、无噪音、无二次污染、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等优点。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另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20-1000张床位的医院。这类设备可埋设于地表之下,地面以上可种花种草,不影响周围环境,具有投资省、自动化运行、维护操作方便等优点。
MBR膜生物反应器则属于配置,适用于水质要求较高或场地受限的妇幼保健院,出水水质稳定清澈,悬浮物和浊度低。
03 设备特点与优势
现代妇幼保健院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多项优势:
处理效果好且运行成本低:一些设备将生物净化与流体力学融为一体,能根据不同水量、水质自动投加生化剂、净化剂、消毒剂,每吨污水处理费用仅为0.2~0.27元。
自动化程度高:许多设备可在不用电源的条件下自动运转,做到有污水自动开机,无污水自动停机,实现无人值守,管理方便。
处理效果好无污泥:通过充分利用生物作用,使难溶解、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气体,没有污泥产生,节省污泥设备费用。
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设备没有机械转动、不存在机械磨损,不怕污水腐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均在25年以上。
04 选型考虑因素
选择妇幼保健院污水处理设备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医院规模与水量:根据床位数和日均用水量选择适宜处理能力的设备。小型门诊可能只需要处理能力为0.5-5m³/天的设备,而大型妇幼保健院可能需要更大处理能力的系统。
排放标准: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规定。不同地区的排放要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了解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
空间有限:对于空间有限的医院,地埋式设备或MBR工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预算与运行成本:考虑设备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用,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
05 应用与维护
妇幼保健院污水处理设备不仅适用于医疗单位,还可用于城镇、村镇、农村、住宅小区及开发区生活污水处理,宾馆、饭店、学校、商场及办公楼污水处理,车站、码头等污水处理场合。
在维护方面,污泥池清理周期应为半年以上。过滤器运行周期为7-15天,需要通过反冲洗恢复过滤性能。二氧化氯消毒系统约一周内需要添加消毒剂。
来源:健康十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