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年代,不同于当今社会,结婚的物质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奢侈品、豪车、大平层似乎成了标配。在那个年代,流行结婚四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谁能凑齐这4种物件,那绝对会引起周边邻居羡慕的目光。
80年代,不同于当今社会,结婚的物质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奢侈品、豪车、大平层似乎成了标配。在那个年代,流行结婚四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谁能凑齐这4种物件,那绝对会引起周边邻居羡慕的目光。
80年代的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更迭,成为家庭生活的焦点。
起初,黑白电视机凭借亲民价格与实用性,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像凯歌牌4D14U型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当时备受青睐,价格约500元,以物价增长约18.5倍计算,这相当于现在的9250元 。但在80年代初,普通人月工资仅30到50元,这意味着攒上近一年的收入才能将其带回家。
记得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小小的黑白屏幕前观看《西游记》、《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尤其到了夏天傍晚,不少家庭把黑白电视机搬到院子里,邻里们带着小板凳围在一起一同观看节目,有说有笑,成为了难忘的时代记忆。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彩色电视机在80年代中后期逐渐进入大众家庭,成为新婚家庭的理想选择。
泰山牌、金星牌等彩电量产上市后,掀起抢购热潮。1983年,上海金星牌彩色电视机,部队购买价980元,放到现在约为18130元,还得托关系、开证明才能买到。
彩色电视机以其绚丽色彩和更清晰画面,让《上海滩》里的繁华街景、《排球女将》的热血赛场更加鲜活生动。能拥有一台彩电,瞬间成为周围邻居羡慕的对象,每到播放热门节目,客厅常常挤满前来观看的邻居,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电冰箱以雪花牌最为知名。1956年,北京雪花冰箱厂研制成功国产第一台电冰箱。
在80年代,它的价格高达2900块,按物价倍数换算,差不多是如今的53650元,堪称奢侈品。要知道,当时人们每月工资才30 - 80元。即便价格高昂,雪花冰箱仍凭借过硬质量占据了40%的市场,可谓供不应求。以往,夏天的食物容易变质,人们常常为食物的保鲜发愁。电冰箱的普及,使新鲜的食材得以长时间保存,家庭饮食变得更加多样。对于新婚家庭来说,电冰箱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是对未来安稳生活的保障。
洗衣机领域,广东威力、北京白菊、南京水仙等品牌影响力极大,家喻户晓 。
1987年末,广东中山生产的“威力”牌洗衣机售价377块钱,折合成现在约6974.5元,而合肥百花牌洗衣机售价在200元左右,放到现在约3700元,后来改名为荣事达洗衣机,在90年代年销量高达200万台,风靡一时。1987年广州市民平均年收入在1261元,折合月收入105元,意味着普通市民要不吃不喝攒四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洗衣机把人们从繁重的手工洗衣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习、工作和娱乐等,也让新婚的妻子不必再为繁重的家务而疲惫不堪,有更多精力经营家庭。
收录机当数燕舞牌最为火爆,一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燕舞牌电视录放一体机在当时售价约2000元,换算到现在约为37000元,而大多数人的月工资才四十块钱,一年收入不到500元,足见其价格不菲 。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年轻人对它的喜爱,对于新婚夫妻来说,收录机里播放的每一首歌曲,都是他们爱情的背景音乐。亲朋好友相聚时,打开收录机,大家跟着音乐唱歌跳舞,为新婚增添了无数欢乐。
当年结婚的四大件放到现在虽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确是结婚的顶配。我们可以算一下,当时这四台家电的总价相当于现在将近10万块。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曾经的结婚四大件早已更新换代,变得更加智能和先进。但80年代的结婚四大件,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承载着那一代人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 。
来源:枫哥这样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