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越来越需要刘强东,阿里在淡化马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8:07 1

摘要:刘强东在2018年遭遇明州事件,马云是在2020年外滩演讲,各自危机之后两人都低调异常,也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期间偶有曝光,但像今年这样高频出现在媒体视野,还是少。

2025年的外卖大战是属于刘强东和马云的“自我救赎”。借事修人,借假修真。闪购外卖之外,他们还有各自新的战场——京东重启出海,阿里豪赌AI。

刘强东在2018年遭遇明州事件,马云是在2020年外滩演讲,各自危机之后两人都低调异常,也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期间偶有曝光,但像今年这样高频出现在媒体视野,还是少。

2023年,刘强东挥泪换帅,京东CEO徐雷换成许冉,徐雷与刘强东同岁,都是1974年的,徐雷在2007年以顾问身份加入京东,几进几出,几起几落,陪着刘强东熬过了京东的“至暗时刻”。许冉是1977年出生的,在2018年加盟京东,一路扶摇。

也是2023年,张勇辞去了阿里集团董事长兼CEO职位,两个职位分别换成了蔡崇信和吴泳铭——他们都是马云创办阿里的团队成员,蔡崇信与马云同岁,都是1964年的,两个人也都是阿里仅有两席的永久合伙人,吴泳铭是1975年的,比刘强东小一岁,是阿里创业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现在也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了。

刘强东和马云两个人的“救赎”方式不太一样,在宣传上是这样的:

围绕京东的宣传,始终绕不开“刘强东”三个字,京东COE许冉、外卖核心负责人郭庆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时,都在访谈中强调刘强东的战略眼光、战略定力;阿里的宣传,更多的集中在了业务本身,蔡崇信、吴泳铭、蒋凡的访谈问答也极少出现马云二字,阿里已经越来越少看到马云跟具体的业务挂钩,跟马云捆绑最多的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刘强东最近两次曝光,一次是身着深色西装,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再配合媒体抛出两次登《新闻联播》的宣发,弥补一下今年年初未能参加民营经济座谈会的遗憾。

另一次是荣归故里,宿迁开特卖超市,喝啤酒,看苏超,高兴之余手舞足蹈,然后,路边小摊来顿小烧烤,主打一个亲民。千亿身价的人民富豪,能文能武,既能登大雅之堂,也可与民同乐。京东围绕刘强东的宣传,始终切题京东的战略和具体业务。

马云最近两次曝光,一次是被动的,西湖边夜骑,路人打招呼微笑回应,另一次是主动的,在内蒙古科右中旗的科尔沁沙地蚂蚁森林项目现场,吃着西瓜,再跟樟子松比比个子看谁高。

跟马云相关的这上一次主动寻求的曝光,应该就是钉钉员工离职在阿里内网发表万字长文,谈大公司病,马云回复说,“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阿里巴巴在发生变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

马云跟阿里的业务捆绑不深,更多的都是在企业管理、文化和价值观层面。

刘强东每一次曝光,就有一大波热门话题和流量。派代网老邢说,东哥太会做传播了。马云的话题并不多,但他依旧是各个短视频平台中切片短视频里企业家流量和热度第一的。

9月5日,“京东”公众号推出文章,邀请用户去北京国际饭店与东哥共赴“品酒会”,“阿里巴巴公益”推送文章,人人3小时公益,马云、吴泳铭、蒋凡的签名骑士制服将公益拍卖。

刘强东兄弟多,马云学生多。大家称刘强东为“东哥”,称马云为“马老师”。刘强东是“挑战者”,不服就干,兄弟聚义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吃个烧烤什么的,永远的赤忱,永远的热泪盈眶。

马云是“布道者”,电商已经不需要布道了,至于AI,还是需要交给年轻人。挑战者,永远需要兄弟,挑战也永远需要带头大哥。

刘强东心心念念的是京东的供应链优势。马云念兹在兹的是“我们(阿里)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2019年的时候,这一愿景前面加了一句话:我们不追求大,不追求强。

从去年开始,刘强东的公开信已经很少用“!”,感叹号了,但“挑战者”还是“挑战者”,2025年刘强东要挑战的是美团,却不想意外激活了淘宝闪购。刘强东扮演着动力牵引的角色,以一己之力,给京东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和话题,也有了京东外卖撕开一个窗口。

从京东的投票权和业务来看,刘强东和京东始终如一,京东就是刘强东,刘强东就是京东,现在的京东,其实越来越需要刘强东了,他可能不会像2013年、2018年那样,开车去趟荒漠,搞个自驾游,或去趟美国,闲庭信步。现在的竞争,是存量较量,人口红利早就没有了,京东是供应链起家的,核心也是供应链,除了内卷,还有一条路是只能出海。

马云也没有演讲布道了,甚至很少写公开信,他标志性的“。。。。”也没有再见了。当然,淘宝闪购也好,出海也好,电商交给蒋凡,AI通义、阿里云交给吴泳铭,他扮演的其实是“兜底”的角色,给蒋凡他们做好后勤保障。

2011年3月,32岁的王兴在杭州第一次见马云,王兴问马云,“你最强的是什么”,马云反问王兴,“你觉得呢”?王兴说,是战略和忽悠。马云很认真的告诉王兴,其实他的强项是管理,王兴说,我相信。

2016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刘强东也是在慢慢会变老的”,“时代是一浪推一浪,很难相信30年后中国电商还是现在这些大佬”。

2019年4月,40岁的王兴转发“晚点”稿件《黄峥的100种偏执》时说,“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

黄峥在2021年“退休”。如你所知,2025年的外卖大战,刘强东冲冠一怒,一心想把美团挑下马,京东外卖一时间气势如虹,一鼓作气,然后,闪购大战却慢慢地演变成了淘宝蒋凡和美团王兴的对决。

电商无决战,却每天都在打仗。

竞争之下,京东、阿里、美团都在重回“创业”模式,京东还是依靠刘强东,也越来越需要刘强东。阿里的权力是“双重结构”,既有合伙人,也有执行层,保持某种超稳结构的同时,已经历了好几个职业经理人周期——马云回来了又好像没有回来。

一个公司基业常青需要创始人,但不可能永远依靠创始人。

来源:科技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