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院·百廿芳华︱校友叙情深(四十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7:14 1

摘要:百年栉风沐雨,双甲弦歌不辍。当历史的指针轻轻拨动,邯郸学院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邯院·百廿芳华”专栏。这里不仅是时光的收藏夹,更是全体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共叙情谊、回望征程的精神家园。以专栏为媒,在文字与影像中,见证百年学府的薪火相传,续

百年栉风沐雨,双甲弦歌不辍。当历史的指针轻轻拨动,邯郸学院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邯院·百廿芳华”专栏。这里不仅是时光的收藏夹,更是全体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共叙情谊、回望征程的精神家园。以专栏为媒,在文字与影像中,见证百年学府的薪火相传,续写属于邯郸学院的崭新篇章!

柿树荫下育桃李 百廿邯院谱芳华

—— 一位体育系毕业生的教育之路

站在农村学校的操场上,秋风轻轻拂过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邯郸学院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柿子树旁。2004年的金秋时节,阳光透过柿子树茂密的枝叶,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我手捧着《运动解剖学》课本,穿梭其中,聆听着老师在沙沙的落叶声里,深入浅出地讲解着“从肌肉记忆到教学智慧”的奇妙转化。那时的我,青涩懵懂,丝毫没有预料到,这些在专业课上如点点繁星般的知识与教诲,竟会在日后成为我扎根乡村教育十五年的燎原火种,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

感恩恩师:操场课堂铸育人之基

在邯院求学的那段宝贵时光里,实验10室是我们探索知识的重要阵地。解剖课上,老师细致入微地讲解骨骼肌理的精妙构造,让我惊叹不已,也让我逐渐明晰每一块肌肉的起止点与功能。体育教法课上,为了一个标准的示范动作,我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反复打磨,汗水浸湿了衣衫。实习时,老师用红笔密密麻麻圈改的教案,那些细致的批注与建议,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无小事”的真谛。
毕业后,当我站在农村学校尘土飞扬的土操场上,那些曾被我们戏称为“魔鬼训练”的微格教学、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演练,在这设施简陋的环境里,竟成了我应对各种教学状况的“制胜法宝”。运动场上,老师手把手纠正过的排球打、垫技能,规范我们铿锵有力的体育口令,早已如同老柿子树一圈圈的年轮,深深烙印进我的教学基因,成为我教学实践中最坚实的基础。

感恩母校:百廿校风育初心之志

担任班主任的八年,是我教育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历练。每当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难题,马淑卿老师常说的那句话“体育不只是跑跑跳跳,更是教人做人的学问”就会在我耳边响起。我将邯院“爱心、专心、精心”的校风,巧妙地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化作独特的“调味剂”。
用拔河比赛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呐喊与拼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长跑训练里大家咬牙坚持、永不放弃的身影,锤炼他们的意志品格。班主任工作就如同在田埂上悉心播种、辛勤耕耘,付出多少汗水,就能收获多少学生成长的喜悦。这让我真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责任心是教育者最坚实的鞋,只有踏过泥泞坎坷,才能引领学生走向繁花盛开的未来。
当我成功带好一个班,便有了规划一所校的勇气;当我凝聚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心中便燃起了点亮一片教育星空的豪情壮志。

感恩专业:体育沃土生破局之智

2018年,我开始做学校管理工作,脚步踏遍了乡间的每一所校舍。身为体育人,我深知操场上孩子们尽情奔跑、释放活力的画面,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这些年,我们积极探索乡村体育教育之路,努力克服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校园体育故事登上了人民日报,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绽放在省运会赛场,邯郸电视台的镜头也聚焦到了这方充满希望的乡土操场。 母校传授给我的,不仅仅是体育动作的要领,更是一种“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坚韧不拔的韧劲。这种精神,恰如星星之火,成为农村教育最迫切需要的宝贵火种,激励着我不断为乡村孩子创造更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百廿邯院,宛如那棵年年金秋挂满红灯笼般柿子的大树,将知识与精神的甜滋味,播撒向四面八方。从体育系初出茅庐的青涩学子,到农村学校肩负重任的总校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浸润着母校的丰厚养分。值此邯郸学院双甲华诞之际,我愿以万千校友的成长故事为砖瓦,共同筑起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梦想与回忆的精神家园的长青丰碑。因为我们都深深明白,邯院的每一圈年轮里,都蕴藏着能让教育之花在乡野间绚烂盛开的磅礴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光芒。

个人简介:

孙超,2007年毕业于邯郸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现任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寨总校支部书记、校长。曾获邯郸市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邯郸经开区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

来源:姝姝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