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春耕备耕里的金融“及时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0 09:41 1

摘要:当下,正值凉山大地春耕备耕时节,中国人民银行凉山州分行聚焦“三农”工作需求,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作用,积极引导各家银行精准发力,以“春雨行动”为凉山地区春耕备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及时雨”。

当下,正值凉山大地春耕备耕时节,中国人民银行凉山州分行聚焦“三农”工作需求,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作用,积极引导各家银行精准发力,以“春雨行动”为凉山地区春耕备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及时雨”。

精准运用大数据 搭建高效信贷桥梁

木里县后所乡中村,海拔2600多米。过去,传统贷款模式手续繁琐、审批周期较长,村民们在春耕备耕时常因资金短缺而发愁,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无法引入,土地的产能也难以提升。

如今,借助金融大数据,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充分认识大数据在优化金融服务中的关键作用,人行凉山州分行积极推动农行凉山分行借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开展春耕金融服务。

这个平台,整合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农作物种植历史、信用记录等多维度数据,构建了精准的生产“画像”。

在对中村精准“画像”后,人行凉山州分行指导农行凉山分行迅速评估农户信用状况和贷款需求,大大缩短了贷款审批时间。

中村村民马拉布对此赞不绝口:“以前贷款要跑好几趟,审批还不一定通过。现在有了信贷直通车平台,在手机上填填资料,没几天贷款就到账了。今年,我用这笔钱买了优质的种子和化肥,还买了一台小型播种机,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农行凉山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71亿元,较年初净增19亿元,“惠农E贷”余额突破100亿元,较年初净增10亿元,累计发放笔数达到14.45万笔。

金融科技助力,让凉山农户得到及时的金融支持,春耕生产更加有序有效。

依托云计算 创新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

昭觉县解放沟镇拉莫村,村民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种养殖大户们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种苗、饲料和养殖设备。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完善的财务记录,部分种养殖大户遭遇贷款困难。

如何解决种养殖大户资金短缺问题,不误春耕农时?人行凉山州分行指导凉山农商银行依托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农村种养殖大户网格管理平台。

该平台不仅解决了种植养殖大户贷款难的问题,还设立了春耕备耕“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贷款,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线上申请贷款。

拉莫村种植户沙大姐说:“以前贷款,手续复杂。今年,银行工作人员指导我通过平台办贷款,钱很快就批下来了。我买了种子,更新了种植设备,下地也比往年早,相信今年收入一定比去年高。”

拉莫村不是个案。春耕时节,人行凉山州分行指导凉山农商银行借助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在原有DAS(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基础上,新增种养殖大户网格管理功能,并利用北斗定位技术,为前期进村入户收集的种养殖大户经营项目数据建立“地理围栏”,实现对种植养殖大户生产经营活动的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联动品种、规模、生产投入、价格趋势、技术影响等多要素分析,探索建立生产模型与授信收入模型联动机制,准确掌握种养殖大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资金需求额度,实现精准授信,高效放款。

今年以来,凉山农商银行通过基于云计算的网格化管理平台,累计走访农户(种植养殖大户和个体工商户)3.56万户,走访个体工商户3.5万户,收集客户需求3934个;累计投放春耕备耕领域贷款5.22亿元、贷款余额10.48亿元,投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12亿元、贷款余额21.87亿元。

“我们将继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春耕备耕及“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活水。”人行凉山州分行负责人表示。(武光成 记者 刘建荣)

来源:凉山政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