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长达半月,从北京上海跑来西湖边当志愿者,贴钱贴时间他们图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09:39 1

摘要: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茶博)的人气也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外国的宾客来访团、源源不断的爱茶散客、带着小朋友来参观的亲子团……随着西湖龙井知名度不断提升,冲着“茶”来中茶博的游客越来越多。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 俞刘东

春茶季,西湖景区绿芽飘香,茶是这段时间的主旋律。

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茶博)的人气也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外国的宾客来访团、源源不断的爱茶散客、带着小朋友来参观的亲子团……随着西湖龙井知名度不断提升,冲着“茶”来中茶博的游客越来越多。

中国茶叶博物馆 俞刘东摄

展厅里,志愿者们忙着为往来游客讲解指引。

常住上海的王燕和北京的渠继英等“跨城志愿者”,是团队中特别的存在。渠继英春秋两季从北京飞杭州,一次呆上大半个月,每趟杭州住食的成本约为4000元。王燕为了能准时赶上讲解任务,早晨5点从上海出发,跨4个小时抵达中国茶叶博物馆。

从北京上海跨城来到西湖边

这样的志愿服务,他们坚持了5年

56岁的王燕住上海,是茶文化的爱好者。

2020年,她加入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契机很偶然,“孩子来中国美院考研究生,我跟着她来杭州,看到中国茶叶博物馆正在招聘志愿者,就报名了。”

在爱茶人心目中,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魅力像一块磁铁。王燕说,稀缺性是她选择跨城做茶博志愿者的主要原因。但成为志愿者后,中茶博一年四季的美景、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互助、茶博内层出不穷的培训资源都在不断加持西湖和茶文化的魅力,让她越发坚定这一选择。

跨城不容易,特别是紧急任务来的时候。

志愿者们正在做讲解服务前的准备 俞刘东摄

上午9点的讲解接待,意味着早晨5点就要起床出门。有时,中茶博接待国外的宾客团队,“他们上午来的话,我得提前一天到杭州,在杭州住一晚。”

这些,王燕从没和其他团队成员提起,她觉得这些都是自愿的,“没必要让其他人觉得,你来做志愿者还要多花钱。”

成为跨城志愿者5年,一年至少从上海来杭州10次,王燕同样没有算过成本,反倒是收获了很多。

“我现在杭州的朋友比上海的朋友还要多,要不是家庭在上海要照顾父母,我真想移居杭州,杭州风景美,还有那么多的茶山,每次来我都很开心。”学习到丰富系统的茶文化知识,自如地对游客英文讲解茶文化,做中国茶文化的宣传者,这都让王燕觉得自豪。

志愿者们正在给团队讲解 俞刘东摄

北京的渠继英也是5年前加入志愿者团队的。

此后每年,她春秋季都会来一趟杭州,待上半个月。白天讲解,晚上住在酒店,闲时,就去西湖景区逛一逛:“我选择春秋季来,是一举两得,春天茶山之美,秋天金桂飘香,都是杭州最美的时刻。”

渠继英退休后爱上做志愿者:“中国茶叶博物馆,准许外地志愿者集中完成一年80个小时服务时常,他们给了我面试机会,给了我学习茶文化的平台,我很珍惜,只要我体力够,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中国茶叶博物馆 俞刘东摄

像渠继英、王燕这样的跨城志愿者,中国茶叶博物馆“绿叶子”志愿服务队里有10来位,队员们对他们的评价都是“佩服”、“真爱”。

金融投资大咖化身英文讲解员

896人团队中,年轻人占6成

中国茶叶博物馆绿叶子志愿队总队长黄忠告诉记者,团队成立于2007年,目前有注册志愿者896人,包括社会志愿者500人、亲子志愿者53对106人、企业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国际志愿者290人,35周岁及以下青年占比62.05%,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比例达到63.8%。

“社会志愿者的占比很高,大家都不图名利,单纯是爱西湖爱杭州爱茶文化。”黄忠说,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经过面试、培训、考核成功后才能上岗,没有特别的补贴,反而可能要付出个人的时间和金钱。近年来,为了“讲好中国茶故事,讲好世界茶文化”这一主题,在志愿者招募、选拔与培训方面,都在进步和升级。

志愿服务队里“卧虎藏龙”。

茶艺组组长孙妍,是西湖景区茅家埠村的茶村村民,已有5年中茶博志愿服务的经历。

春茶季,孙妍很忙,采茶、炒茶、对接茶客,这段时间她没太多时间去服务。

不似祖辈凭借经验传授龙井茶制作步骤,经过中茶博系统培训后,孙妍能在外国游客面前更自如展示龙井茶艺,能应对茶客们的“一千零一问”,茶园管理也更加专业。

茶艺组组长孙妍 俞刘东摄

“作为核心产区的茶农,系统学习茶文化相关知识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传播龙井茶文化,做志愿者,听茶博大咖讲解知识,这是一个不能替代的专业平台。”孙妍认为,志愿者和中茶博是双向奔赴。

讲解组副组长武大为是一位金融行业从业者,也是中国茶叶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英文讲解队伍中的重要一员。

“我是做投资的,时间比较自由。做志愿者之前,就考了高级茶艺师、高级花艺师等证书。”成为中茶博志愿者后,武大为凭借良好的双语技能,承担起外国团队的英文讲解工作。

讲解组副组长武大为 俞刘东摄

这两年,中茶博的外国游客逐渐增多,英文讲解的需求增加,武大为还帮忙培训更多的英文讲解员。

中国茶叶博物馆 俞刘东摄

西湖的美和文化

不仅仅是杭州人在守护

每每说起这些志愿者,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都很感动。

她喊他们“绿叶子”。她说,从日常的基础服务、展厅讲解与茶会分享,到“行走的中茶博”茶文化五进活动,从“茶都伢儿 快乐学茶”暑期夏令营,再到接待近4.2万人次的第二课堂研学,处处活跃着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这支志愿服务队,已逐步成为博物馆文脉的守护者、茶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中有本地人、有跨城的,甚至还有外国大学生。

对西湖和中国茶文化的热爱,让大家聚在了一起。

他们让我们明白,西湖不仅仅是杭州的,浙江的,也是全国的世界的。守护西湖和茶的也不仅仅是杭州人,浙江人,还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

任何一段稳定且长久的关系,基础都是双向奔赴。

中国茶叶博物馆近900人志愿者和西湖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杭州的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当一座城市的景致和它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加持,随之诞生的魅力就会不断叠加。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