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营销,“套路”越来越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09:13 2

摘要:3月23日,无锡马拉松鸣枪开跑。当地媒体报道,完成2025无锡马拉松全马、半马项目的选手,凭完赛证明给予8万元购房优惠。

无锡总是能在平平无奇的水面搅出令人惊叹的浪花。

马未都流量尚未消退,马拉松又刮起一阵旋风。

3月23日,无锡马拉松鸣枪开跑。当地媒体报道,完成2025无锡马拉松全马、半马项目的选手,凭完赛证明给予8万元购房优惠。

这是无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体育局、市房地产业协会组织该市近4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发起的官方活动。只要是参加过历届无锡马拉松赛事,以及今年通过官网报名的选手,均可享受购房优惠。

江苏城市论坛分析发现,江苏最懂城市营销的,恐怕就数无锡了。城市营销的1.0是广告,无锡打太湖牌可谓经典成功案例;2.0是打造产业名片,如今提到物联网就能想到无锡;当前流量经济背景下,城市营销的3.0就是拉流量、拉人气,归根结底就是要拉人。

从春晚无锡分会场刷屏,到马未都、马拉松“吸睛”,背后是无锡想发设法为城市发展“抢人”,为未来发展储备资源。

1.0时代:太湖牌打响城市IP

无锡的营销之路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上世纪90年代,无锡凭借"太湖明珠"的天然禀赋完成城市营销的原始积累。

通过无处不在的“太湖”名称、“太湖”标识、“太湖”广告,铺天盖地、长年累月对内对外推介、宣传,将太湖美景与无锡城市形象、江南文化核心三者深度绑定,成功“出圈”。

当"太湖明珠"的广告语响彻全国,无锡完成了从乡镇经济到旅游城市的第一次跃迁。

这种依托地理标志的营销策略,让无锡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抢占了文旅经济的高地。而同时期的苏州、常州、湖州等同样拥有太湖资源的周边城市,还未“醒悟”。

2.0跃升:物联网重塑产业地标

进入新世纪,无锡敏锐捕捉到全球产业变革浪潮,将目光投向更具战略价值的"产业名片"。当然,那个年代还未有“产业名片”这种说法。

通过打造全球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和招引产业链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每年全力以赴举办物联网博览会,无锡成功将"物联网"概念植入城市基因。

提到物联网就能想到无锡,这是无锡与时俱进的最好注脚,也标志着城市营销从自然资源占有转向知识经济输出。

如今,杭州举起数字经济大旗,常州亮出新能源之都名片,无锡早已在物联网赛道上默默耕耘十几年。

不止是营销,更有产业扎根的深度。2009年获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十余年间培育出超3000家相关企业,形成从芯片设计到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全国物联网产业布局来看,无锡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种“产业即IP”的营销思维,让城市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路径依赖,建立起“硬核科技”的新标签。

3.0破局:场景化营销构建留人闭环

当下,国内产业升级、都市圈发展带来人才虹吸效应,二线城市面临人口结构优化的迫切需求和人口持续增长的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流量时代的无锡的城市营销呈现出双重维度:表层是流量争夺的"注意力经济",通过春晚分会场、文化名人联动(如马未都无锡行)制造传播爆点;深层则是"人才定居经济学",将马拉松赛事转化为精准的客群筛选机制。

无锡3.0呈现两大维度突破。

一是流量转化的系统工程。春晚分会场的选择暗含深意——借助顶级IP的流量裂变,配合"马未都文化事件"的社交媒体传播,形成"文化认同—情感共鸣—行为转化"的完整链路。

这种营销已超越传统的城市形象包装,演变为数字时代的关系运营。

二是人口质量的结构性优化。能完成全马/半马的群体,往往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健康意识和城市归属感。购房优惠表面是地产去库存的短期策略,实则是用真金白银筛选高净值人群,其本质是构建“赛事参与-城市体验-置业定居”的转化闭环。

这种创新背后藏着城市竞争的逻辑嬗变:当"抢企业"转为"抢人才",城市营销必须从形象宣传升级为价值交付。


结语,思考

一场由政企联动的"体育+地产"营销,看似是赛事福利的延伸,实则是无锡城市营销战略迭代的缩影——从早期的自然禀赋营销,到产业品牌塑造,再到如今的"抢人留人"攻坚战,无锡正以创新思维破解城市发展的终极命题:如何让流量变"留量",让人才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无锡的营销创新值得肯定。

从太湖烟波到万物互联,从马拉松赛道到“留人”学,无锡的城市营销史恰似一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观纪录片。

当“引人”“留人”成为新的城市宣传语,这既是城市焦虑的具象表达,更是发展智慧的集中展现。这场关于“人”的战争,终将考验城市经营者的战略定力。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