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武都区:科技赋能农事忙 特色产业播种新希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09:00 1

摘要:春分时节,武都区山野间农机轰鸣、人影穿梭。在汉王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播种机沿着北斗导航路径精准播种玉米;三河镇蔬菜育苗基地的智慧大棚内,嫩绿的辣椒苗在自动喷灌系统下舒展新叶;洛塘镇的山坡梯田上,农技专家正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花椒春季管护……一幅科技感十足

春分时节,武都区山野间农机轰鸣、人影穿梭。在汉王镇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播种机沿着北斗导航路径精准播种玉米;三河镇蔬菜育苗基地的智慧大棚内,嫩绿的辣椒苗在自动喷灌系统下舒展新叶;洛塘镇的山坡梯田上,农技专家正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花椒春季管护……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耕画卷正在武都大地徐徐展开。今年以来,武都区以“稳粮扩特、提质增效”为目标,统筹推进春耕生产,全区已播种粮食作物12.6万亩,完成经济作物栽植18.3万亩。

在角弓镇年家村,种粮大户王建国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土壤墒情:“这块地含水量19%,可以开始覆膜了。”武都区投入1200万元实施“智慧春耕”行动,在23个乡镇布设物联网监测站,配套推广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区农业农村局组建15支“春耕服务队”,调配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3200台(套),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8%。在坪垭藏族乡,藏族姑娘卓玛草第一次操作无人机给油菜田追肥:“培训3天就能上岗,200亩地半天就完成作业,省时又省力!”

春耕不仅是粮食生产的起点,更是特色产业链的“第一车间”。在桔柑镇大岸庙油橄榄种植基地,农人们正将新引进的“豆果”品种幼苗栽入梯田。“这批3年生大苗采用容器育苗技术,成活率超95%。”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新栽植油橄榄1.2万亩,同步实施低产园改造2.8万亩。安化镇艾草产业园的温室里,20万株艾草苗郁郁葱葱,技术人员通过控温控湿让出苗周期缩短15天。在马街镇姜家山村的林下经济示范区,农户们在核桃树下套种淫羊藿,形成“树上结果、地下生金”的立体种植模式。

“花椒春季修剪要遵循‘去弱留强’原则,伤口及时涂抹愈伤膏防止流胶病。”在柏林镇袁家坝村,省级科技特派员李斌的现场教学吸引百余名椒农围观。武都区创新“云上春耕”服务,通过视频连线、直播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技指导86场次,覆盖农户3.2万人次。区供销社设立42个农资保供点,储备优质种子180吨、有机肥2.6万吨,并开通“农资直通车”送货到田。针对春耕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推出“春耕贷”“特色产业贷”等产品,已发放贷款1.8亿元。

蒲池乡组建的“党员助耕小分队”成为春耕一线亮丽风景。针对留守老人家庭劳动力不足问题,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结对帮扶,已完成1300亩土地的代耕代种。五马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农机制,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12%,统一销售渠道签订6000亩订单辣椒。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成立47个春耕临时党支部,组织3200余名党员下沉田间,协调解决灌溉用水、土地流转等问题240余件。

武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耕突出“稳粮”与“强特”双轮驱动,在保障18.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打造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6个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已建成集约化育苗中心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人,春耕期间预计投入各类农业补贴资金3800万元。

春潮涌动处,耕耘正当时。从白龙江畔的智能温室到高山梯田的阡陌纵横,从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到生机勃发的特色产业,武都区正以“满弓”姿态抢抓农时,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来源:陇南武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