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的惨痛:洞察未来经济的基本方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07:34 1

摘要:美国收音机公司和通用汽车成了当年美国股市上最火爆的科技股,在1922年到1927年这六年间,美国金融投资者在股票市场获利超过150%。截止1929年,美国实现了23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拥有一辆汽车。

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十年,城镇化进程及中产阶级的崛起,给美国新的工业产能和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美国收音机公司和通用汽车成了当年美国股市上最火爆的科技股,在1922年到1927年这六年间,美国金融投资者在股票市场获利超过150%。截止1929年,美国实现了23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拥有一辆汽车。

到1929年初,华尔街日报还发文:“美国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过”。

到了1929年下半年,泡沫破裂,大繁荣之后的大崩溃到来,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由此爆发。

▌股市震荡

由于股市震荡,纽约证券交易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抛售狂潮。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的泡沫,终于被戳破,恐惧持续在美国民众心中蔓延着,股市一跌再跌。

1929年10月24日,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黑色星期四”。早上刚刚开市,人们纷纷脱手股票,仅仅这一天,就换手1289.5万股。事情到这里远没有结束。28日,再次出现了“黑色星期一”,29日又出现了“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价指数暴跌22%,而股价指数也从386点跌至298点。

以此为导火线,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终于拉开帷幕。

黑色星期四

失业率飞涨是大萧条的显著特征。

根据当年的数据,美国在大萧条的第三年,也就是1932年,有3400万成年人没有任何收入,还有1100万农民在萧条中苦苦挣扎。

找工作的美国人

减少去社交化的娱乐生活成为了大萧条时期的主要方式。美国人主要的娱乐方式趋向于家庭式娱乐生活,如听广播、看书、下棋。电影业和广播剧等精神娱乐行业发展反而比较繁荣,因为这些娱乐方式都是低社交化或去社交化,且低成本化的。

约1931年,纽约,人们涌向剧院观看查理·卓别林的最新电影《城市之光》,在当年看一场电影平均10美分的时代,电影毕竟还是廉价的大众娱乐消费品和在两个小时时间里制造梦想、逃避现实的绝佳途径。

大萧条期间,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下降了70%以上,美国的平均商品批发价下降了30%以上,一切资产都在快速贬值,一切消费意愿都在大幅下降,最值钱的资产就是钱本身。

负债成为最危险的行为,收入在减少,抵押的资产在贬值,而债务本身并不会减少,并且会随着资产的贬值而实际增多。

20-30年代美国繁荣的房地产

美国自20年代以来的禁酒令,终于在大萧条的第三年彻底废除了,可以说是大萧条促使了禁酒令的废除。于是,大量的失业美国人通过烟、酒、赌博与性来逃避现实,麻醉自己。而酗酒与赌博的泛滥也极大恶化了治安环境,当时的美国犯罪猖獗、黑帮横行,失业的人口、无家可归的青年全都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犯罪的后备军。

大萧条期间美国头号黑道教父阿尔卡彭

▌逆城市化

大萧条前的十年,美国城市高速发展,大量人口从乡镇地区向大城市汇集,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寻找财富与机遇。然而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口开始从大城市往小城镇和乡村倒流。失业的青年只能回到农场,破产而被银行没收了房产的中年人也无力支撑一家老小在大城市生活,只能回到乡村,种种地,养养牛,并且还有乡村的屋子可以遮风避雨。

约1933年,美国的“胡佛村”,人们将大萧条归咎于胡佛的不作为,因此常拿他开涮,城郊流浪者聚居的地方则被好事者称为胡佛村。20世纪30年代,数以百计的胡佛村遍布全国,成千上万的人居住在这些贫民窟中。

然而,这也只是在乡村有房子有地的人才有的生活,更多人则成为了流民,游荡于城市与乡野之间。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