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秀千年堆剪绝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4:44 1

摘要:年久失修的椽子已经腐朽,需一根根更换,瓦片也得重新挂上,细细打磨。两人满身尘土,汗水浸透衣衫,却谈笑风生。

剪瓷塑形,修缮古韵,省级传统建筑修缮

技艺传承人陈建泰在一剪一塑间,

守住岁月薪火——

屋顶上秀千年堆剪绝活

□蔡晨晖 吴桂勇

这天下午,天气有点闷,市区梅峰寺藏经阁的屋顶上,陈建泰和徒弟谷金雨正埋头修缮屋面。

年久失修的椽子已经腐朽,需一根根更换,瓦片也得重新挂上,细细打磨。两人满身尘土,汗水浸透衣衫,却谈笑风生。

歇息时,陈建泰带我们走进工作车间。这里满眼都是堆叠的木料,空气中弥漫着木香与匠心的沉淀。

陈建泰,1977年生于仙游县郊尾镇伍狮村,如今是仙游堆剪传统技艺传承人,也是福建省传统建筑修缮技艺传承人。

堆剪技艺始于唐五代,传至清代渐没落,目前列入我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工艺融合剪粘、灰塑与彩绘,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题,勾勒出既有画卷色泽又有雕塑立体的艺术之美,经年日晒雨淋而不褪色,常点缀于宗祠庙宇与民居的屋脊墙面。

陈建泰父辈是堆剪匠人。他自幼在剪刀与瓷片的敲击声中长大,对这门手艺情根深种。爬屋顶、换椽木、夯土墙,烈日暴晒下挥汗如雨,这些成了陈建泰人生的底色。他的双手布满老茧,指尖常被陶瓷划出血痕。

“六月天站在屋顶,两分钟就湿透了。”陈建泰回忆,地面温度三十八九摄氏度时,屋顶能飙到五十多摄氏度。到了冬天,风又刺骨如刀,他冻得瑟瑟发抖。

陈建泰一天八九个小时在屋顶度过,忙时甚至超过十几个小时,日复一日,只为让老屋重焕生机。

图为陈建泰介绍传统屋顶施工细节。

堆剪工艺繁复如诗。从构思草图到预制构件,全程沿用原始技艺,耗时费力。一个燕尾脊看似简单,却需打灰面,拌入糯米、红糖与麻根,用火烤毛竹片塑形,再以麻筋扎紧、灰泥加固。

陈建泰拿起剪钳敲碎彩碗,指尖轻舞,将瓷片修剪成花瓣、羽翼的形状,最后一一固定于屋脊。那一刻,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在与先人对话。经过多年淬炼,他将这门技艺推向新境。

十年前,他在福州培训,偶然撞见一位中央级专家讲授修缮课程。他悄悄旁听一周,如获至宝。他说:“堆剪活少,我得转型。”于是,他钻研起文物修缮和寺庙建造。

多年来,他修缮过南山广化寺、东岩山报恩寺、梅峰寺、南少林寺等莆田名迹,也在市内外留下佳作,口碑载道。

30多年,陈建泰带过不少徒弟,可这行太苦,其徒弟大多半途而废。唯有“85后”河北小伙谷金雨,2017年起跟随他,前几年也获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建泰的儿女深受感染,其女儿在福州大学读土木工程研究生,儿子学风景园林设计。“他们小时候常跟我在工地跑,看我剪瓷片、爬屋顶。”陈建泰欣慰地说。

“社会变了,老手艺逐渐淡去,但只要有人愿意守,总有希望。”告别前,陈建泰望向远方,语气坚定。

责编|陈君妍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