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丰富拓展“齐心解”矛调工作矩阵,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淄博政法特开设专栏,陆续刊发典
编者按: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丰富拓展“齐心解”矛调工作矩阵,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淄博政法特开设专栏,陆续刊发典型案例和先进做法,以供学习借鉴。
近年来,临淄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体系化承接“齐心解”矛调矩阵打造,依托齐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区级子品牌“晏语和齐”,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推动矛调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01突出“专业化”解纷,聚焦专业领域“精准突破”
一是建强专业队伍,组建解纷“主力军”。建立“基础库+专家库”调解人才库,基础库吸纳村居书记、社工、网格员等基层力量以及部门、镇街行政力量2206人;专家库引进“两代表一委员”、退休政法干警等外部资源68人。自2017年以来,按照辖区人口每人2元的补贴标准,每年拿出120余万元专项资金,采取“基础补贴+以案定补”的模式,激发调解活力。
二是覆盖专业领域,打造解纷“特种兵”。在区镇两级全部组建十大专调委基础上,全区成立464个调解组织,构成“全科”骨干力量;针对物业、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高频纠纷领域,聘请行业专家、退休干部组建“专科”行业专业调委会;针对医疗、教育、安全生产等领域出现问题后,调解不及时、不会调等问题,组建相应的“特科”调解团队进行解决。今年以来,行业专业调委会参与重大复杂案件调解27起。
三是创新专业机制,提升解纷“精准度”。规范化提升了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构建“1+12+N”立体化服务矩阵,制定矛盾纠纷事项化解流程图、部门事项清单等11项机制,综合受理窗口牵头负责日交办、日汇总、周分析、月研判,做到精准交办、专人督办,发送“四单”305份。“专业+社会”力量协同,组建区综治中心17名、镇街2-5名的心理服务志愿团队,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调解,为性格偏执人员提供心理服务,为62名困难当事人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02推进“机制化”调解,构建多元共治“立体网络”
一是建立“矛调信息共享”机制。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线上平台”三种渠道,对网格摸排、群众反映、12345、山东解纷码反映、平台转办等“九源信息”全面汇集,实现矛盾诉求“全面兜”。区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案件488件,环比上浮245%,吸附力明显增强。
二是实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发挥网格员、楼长单元长等人员“眼睛”和“耳朵”作用,及时发现、迅速化解矛盾隐患,镇街化解不了的,实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单一部门解决不了的,由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镇街站所合力进行化解,重大矛盾提级办理,落实重点人四级管控,做到矛盾纠纷“闭环解”。上半年,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化解矛盾纠纷394件。
三是用好“风险研判预警”机制。区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召开矛盾风险分析研判月例会5次,政法委副书记牵头召开周例会16次,镇街副书记牵头召开周例会15轮次,制发《预警提示函》17件、《风险提示函》8份,研究化解复杂矛盾纠纷144件。
03培育“品牌化”亮点,擦亮群众工作“金字招牌”
一是文化赋能品牌塑造。打造了区级子品牌“晏语和齐”(音同“言语和气”,意在以晏婴的和合理念,通过平和、理性的对话,共同推动矛盾纠纷的和谐化解),镇街村居层面,打造了金岭“邻里中心”、闻韶“闻哨而动”,以及胜辛社区“辛悦四方”、鞠源社区“鞠小源”等一批亮点品牌,形成了区、镇、村三级“齐心解”矛调矩阵。
二是个人IP引领品牌效应。挖掘群众基础好、调解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村居书记、法律工作者等,打造炳方工作室、老高调解室等21个以个人命名的品牌调解室,通过“名人效应”吸引群众主动上门,调处矛盾纠纷146件。
三是实效传播赢得口碑。制作《调解故事汇》系列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点击量突破10万次。品牌调解室收集社情民意1300余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49个,成为基层治理的“流量入口”。
来源:淄博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