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去踩,踩得水花乱溅;一个蹲着看,蚂蚁排队过桥;还有一个用树枝在水面画“地图”。
小区草坪上,刚下过雨的一滩水吸引了三个小孩。
一个去踩,踩得水花乱溅;一个蹲着看,蚂蚁排队过桥;还有一个用树枝在水面画“地图”。
大人第一句话往往差不多:别踩、别脏、快走。
其实,最该做的是闭嘴站旁边多看两秒,因为此刻的大脑正在开工。
好奇心启动的是整张神经元地图,一滩水够他们盖一座思维高楼。
再说搭积木,谁没看自家娃垒到半腰忽然哗啦散了。
第一反应是替他着急,恨不得代劳。
但耐心看五分钟就会发现,小孩会琢磨:哪块当支点,哪块当斜梁,哪块是多余。
这不是游戏,这是微缩工程现场,专注力悄悄练成肌肉记忆。
邻居家的老二画画,把太阳涂成绿,树叶涂成彩虹。
奶奶喊“画错了”。
小孩回:“它会变色”。
听起来像抬杠,其实是想象力在偷偷改物理定律。
别让正确答案把这条小路堵死。
说到陪伴,不是指24小时贴着。
晚饭前那十分钟,手机放餐桌外,把土豆变骰子,骰子变恐龙,恐龙飞进汤里。
这段胡说八道比早教机里的ABC更管用。
语言、情绪、逻辑一锅炖,锅边还冒笑声。
有人担心孩子脾气大。
昨天电梯里,小男孩吼妈妈“我再也不想戴帽子”。
当妈的没吼回去,只蹲下来摸摸帽沿:“风把耳朵吹痛过,你不想再来一次对吧?
”
一句话,情绪从炸毛到熄火,情商就是这么练的。
别把哈佛多元智能理论当课程表。
它提醒父母:也许孩子对字没感觉,但能把沙发垫拼成山洞,那是空间高手;
也许数学老掉链子,却能让同学分饼干分得毫无怨言,那是人际大咖。
成绩单只是冰山一角,底下藏着整片海底火山。
电子产品也别说一棍子打死。
平板里真有能教孩子拆分电路的App,前提是大人先陪他玩一把,用真灯泡和电池也复现一次。
数字和现实来回切换,注意力才不瘸腿。
最要警惕的是把娃当项目赶工期。
培训班排得比领导行程还满,时间表一格一格锁死。
留白不是浪费,是给大脑做梦的档期。
哪怕发呆五分钟,也可能藏着一场宇宙航行。
别把聪明压缩成几个数字。
它藏在一碗面汤的热气里,一趟公交车的窗户哈气上,睡前故事讲到一半忘了结局编着编的即兴里。
抓紧这些零碎小火花,时间会把它们炼成金子。
来源:才高八斗画板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