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聊一嘴,最近网上总有人争“历朝历代十大城市”,说到底,人对城市的感情,有时候比对人的还深。有人说成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两千年不改名、不挪地、没掉队”的大城市。这话听着气派,真要较真,竟然也有几分道理。毕竟,要找个一挂千年的城市,比的不是一时的风头,而是那种
先聊一嘴,最近网上总有人争“历朝历代十大城市”,说到底,人对城市的感情,有时候比对人的还深。有人说成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两千年不改名、不挪地、没掉队”的大城市。这话听着气派,真要较真,竟然也有几分道理。毕竟,要找个一挂千年的城市,比的不是一时的风头,而是那种“懒得折腾”的底气——你看苏州,风光无限的水乡,近代也有那么一阵子沉寂。再说其他地方,好像还真少哪个地方有成都这般是一张老面孔、却年年热闹。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有些人一说起那些盛传的“十大城市榜”,就嗤之以鼻,说是成都人、扬州人自己排着玩的。广东的朋友会笑,你们爱咋比咋比,广州上榜才稀罕——但其实榜单里广州很难年年稳坐头把交椅。说白了,城市排行这事,跟年终评优差不多,“评个热闹,别太真当真”。不过话说回来,每个人有自己的“心头好”,看问题偏见肯定也有。四川和成都常被外人拿来开涮,很多人一提成都,就想起短视频、火锅、懒散的巴适生活。但我偏偏觉得,这种标签未免太轻了。真正能把“城市老品牌”做到二千年的,不只是自来水流得清,就是有人气,有脾气,还得有骨头。
不妨换个思路,再仔细掂量掂量:如果从秦始皇埋下“郡县制”的时候算起,到今天为止,放眼全国,有几个城市既始终居于一流板块,还从来没被附近的“新贵们”撼动过地位?成都就像蜀地的定海神针,没重庆横空出世前,它多少年都是四川“当仁不让”的核心。别说那些短暂“主角”的城市,就连同在四川这块地上的绵阳、德阳,都从未真正在政治经济版图里与成都掰过手腕。而重庆的上位,真要说起来也是近代才“杀”出来的——那是铁路、电力、长江航运这些现代才有的机会,不是靠古代血统、地利自然冒尖。
你要把成都放到中国“狠角色”堆儿里,真是越看越耐咂摸味。江南板块说发达吧,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不说彼此“窝里斗”,光这几地也轮番攀爬高峰。南宋迁都杭州可是一道分水岭把经济政治中心全搅和了,上海、苏州谁敢说自己千年独霸?再说岭南,秦汉时岭南还常年靠近交趾(今越南河内)当大本营,广州直到隋唐才慢慢醒过神来。更别讲黄淮、中原这些板块,人口密度大,政权兴废快,城市迁徙更像下棋——今天开封,明天洛阳,后天又郑州了。而“郑州能否挑大梁”这种问题,连河南本地人都未必敢笃定。
成都的不同在哪?光看轨迹,这地带点逆天的“稳”劲儿:秦灭蜀立成都,汉朝它是益州首府,三国刘备定都、蜀汉垮台,被西晋、隋唐接着管,五代十国乱世也屡屡乱中有主。说个市井点的细节,成都是中国最早保留下来的街道制城市之一,唐朝史料里“东城西市”就是老成都形象,那种“路宽坊深”的格局,到现在春熙路的底子里都还有点影子。就连明清末年兵荒马乱,成都总归还能维持秩序,远不像北方那几个京师动辄进进出出,百姓流离。
当然,也有人会搬出西安来杠,说毕竟“十三朝古都”,“老大哥”名头谁都服气。是,西安(长安)绝对够份量,但它真空窗期比成都多得多。隋唐、两宋之后,尤其元明清,关中地位一路下滑,很多年只是地级行政区。曾有学者专门整理过中原与蜀地粮食运输出口量,这玩意儿乍一看无聊,仔细瞧却能发现蜀中自给自足、富庶安稳,可关中遇上干旱、战乱,百姓日子就直接从殷实跳水到凄惨。咱老百姓讲究“好死不如赖活”,其实城市亦然,成都能长盛不衰,说到底还是日子过得去——家底厚,气候好,坝子平坦,方便种粮,外来打扰少。
有些朋友会翻出南京的履历本:六朝古都,一千多年风华绝代。确实,南京上位也好几年,明初朱元璋立都、东南富庶。可历史上哪次没被北方政权“南下”或江南本地“红巾军”搅得城头风雨?有时候城市和人一样,怕的就是“起起伏伏”,今天你俊美如杨贵妃,明天可能变作琵琶女……反观成都,虽然有战火,但相对少太多,甚至张献忠进川那次残酷杀戮,成都人硬是挺过来了。这种“耐摔打”的生命力,说出来让人心里也踏实,怪不得真有点“打不烂、烧不坏”的意思。
说句题外话,我倒挺喜欢老成都市井里的气息。上了年纪的川内人偶尔会提:虽然成都是省会,但街坊邻居该打麻将打麻将,小吃摊档满大街,早上卖钟水饺,傍晚来一杯盖碗茶。这种日子,不张扬也不低头,给人的感觉就是“过得好”。这不是些名人故宅、碑林名胜能撑起来的风韵——只有城市灵魂稳了,才有这些烟火气。
所以,我倒是赞成那位说法:如果一座城市能在两千年之间,不断反复证明“是自己家里的顶梁柱”,而其他同板块城市都掰不动它的地盘,这就很难得了。苏杭,江山代有才人出,都太卷了;中原河北那些地,只能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看成都呢,从带着点“安逸”的气象,到新经济时代还能再度上扬,很像那种寿星老人,既不爱出风头,也很少失手落寞,总是稳稳地,一边冲一边在原地踏步。
要说这两千年,为什么成都始终稳?一半是地理给的,一半是人自己争的。历史上战争铁骑难进四川,蜀中气候又温湿适宜,外人进不来、自己日子滋润。最妙的是,成都人从没丢掉过“做自己”的那份自在,不论大朝小国,换了旗号,家里饭照吃,麻将照搓。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成都的江湖地位,到底是历史奖给它,还是千千万万“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成都人自己给挣的?如果有一天再开一次“历朝历代之最”评选,我想成都那碗盖碗茶还会摆在头桌。可谁又敢说,下一个两千年,这老资格还在不在呢?世事无常,城市的命运,有时比人的命更难猜测。
来源:时髦风筝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