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喜欢物质,有人不喜欢物质,每个人追求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人生短暂,不为名利弯腰,只为心的快乐而活着,有何不可呢?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北大26岁研究生,留学校做“食堂阿姨”,每月工资五六千,没有编制。
网上对女生此举一片嘲笑之声,讽刺说:这么多年书白读了,“食堂阿姨”这种工作,初中毕业就可以胜任。
而女生反驳,这是她一辈子最开心的时光,她很享受这种感觉,没有竞争,更没有压力。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具备更多的知识,与个人修养,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需求,不一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有的人喜欢物质,有人不喜欢物质,每个人追求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人生短暂,不为名利弯腰,只为心的快乐而活着,有何不可呢?
这究竟是咋回事?
从网传资料可以得知。
事件的当事人黄女士于2022年获得北京大学健康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选择留校进入餐饮中心工作,从基层岗位做起,被学生称为“黄妈”。
据悉她曾在大厂实习,但因无法承受高强度脑力劳动和KPI压力,最终选择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食堂工作,认为“吃体力的苦”更适合自己。
日常工作时间为早班至下午1点闭餐,主要负责窗口服务、打饭、切菜等体力劳动,需长时间站立且无休息间隙,但称“睡一觉就能恢复”。
她将食堂工作视为“特别开心”的经历,认为体力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强于互联网行业,并强调“自洽赢过一切体面”。
2023年7月从文员转岗为管培生,目标是通过积累经验晋升为食堂经理,希望未来优化校园餐饮健康与价格。
针对此事,众多网友迅速围观,议论纷纷。
有网友发帖,考97分,是有资格从0选到97分所有的工作,而不是只能选97,如果0-96因世俗观念不能选,努力97就没有意义了。努力是为了有更多选择,而不是相反。
有网友指出,这可是北大后勤集团的工作啊。再说她只是北大的研究生,也不知道她的本科怎么样,而且还在人才云集的北京,这个工作可以了。网友都在想什么呢?
有网友表示,别断章取义,北大后勤集团的管培生,轮岗期去食堂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又不是一直在食堂。相当于在北京的企业找一工作,哪有什么编制。
有网友回复,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很多人的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其实生活里还有诗和远方。
有人说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模一样的,有人向往星辰大海,有人安于一粥一饭。当社会能更宽容地看待多元的人生选择时,或许我们才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让人成为“完整的人”,而非被标签定义的符号。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杉杉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