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一场不落幕的文学奔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23:31 2

摘要:山大中心校区的春景特别美丽,3月23日那天我走进知新楼A座三层报告厅时,更觉得春意盎然,因为坐满大厅的领导、专家、老师、同学都在见证两个机构的诞生。当中国作家协会吴义勤副主席、山东大学李术才校长和有关领导一起揭开红绸时,我看到,山东大学作家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新

时光的书页

被春风轻轻掀起

1988年的作家班

是梦想的第一行诗

众多学子来到山大

种下文学的种子

岁月的笔

在山大文脉里游走

2025年的作家书院

是理想的新篇章

延续创作的传奇

从曾经的作家班

到今日的作家书院

诸多学子笔下的珠玉

在此绽放

描摹人间风华

书写灵台心境

今天,让我们跟随

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赵德发的笔触

回溯这场与文学的双向奔赴

品味萦绕在山大的文脉沉香

从作家班到作家书院

赵德发

山大中心校区的春景特别美丽,3月23日那天我走进知新楼A座三层报告厅时,更觉得春意盎然,因为坐满大厅的领导、专家、老师、同学都在见证两个机构的诞生。当中国作家协会吴义勤副主席、山东大学李术才校长和有关领导一起揭开红绸时,我看到,山东大学作家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这两个铜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著名编剧、作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赵冬苓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编剧的电视剧《北上》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所以台下的掌声特别响亮。她讲述与山东大学的深厚渊源和独特情感,在我心中引发强烈共鸣。我们都已进入古稀之年,各自在创作道路上奋斗了几十载,今天到山大作家书院成为同事,让人感慨良多。

图源爱奇艺

我是1988年与山大结缘的。当时我33岁,业余写作八年,却成果寥寥。那年春天得知山大招收作家班,我立即决定报考。因为我早就向往山大,我敬仰的现代作家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等人都曾在山大任教,我学电大时读过建国初期山大“五岳”编写的中文教材。我想,如果能到那么高级的大学读作家班,多年的作家梦肯定能圆。我向单位请了假,每天到县城东面的山坡上苦读,终于在成人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于这年秋天去山大报到。

这个作家班有四十多名学员,上课、住宿都在历城区政府招待所,由中文系副主任孔范今老师负责,王培元老师担任班主任。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阵容强大,有袁世硕、狄其骢、牟世金、张可礼、马瑞芳、吴开晋、牛运清、解洪祥、耿建华、王培元、张志甫、严蓉仙、张学军、高旭东、孔智光、谭好哲等等。他们走上讲台,循循善诱,传授给我们人文知识与写作技能。课后或周末,我们还到新校(现在中心校区)图书馆大量借书,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

1988年11月14日,山大作家班邀请中文系部分老师和省城文艺报刊主编、编辑,举办“当代文学走向和文艺报刊态势”座谈会,赵德发(站立者)主持

我们除了读书,还努力写作,每天从新校(现在中心校区)拿回来的邮件,往往有刊载作家班同学新作的刊物,有稿费汇款单。但我虽然是作家班班长,投出去的稿子却大多被退,用鼓鼓囊囊的信封装着“完璧归赵”,这让我非常苦恼。我本来在莒南县委当着一个小干部,仕途正顺时突然转行,好多同事与亲友不理解,我想赶紧以作品证明我的抉择对头,到了山大却迟迟证明不了。好多个黄昏时分,我独自到洪楼街头散步,看到教堂上空飞来飞去的蝙蝠,心里说,赵德发,你主动离开官场,文坛却不接纳你,你也是一只非禽非兽无所归依的蝙蝠了!

让我感动的是,孔范今老师觉察到我的沮丧,鼓励我不要灰心,多读多思,厚积薄发。我听从他的劝告,在读书上多下功夫,用书本垫高自己。回望历史,观察当下,我有了许多新的认知。尤其是打量家乡,竟然满目珠玉,那些以前积累的素材,都焕发出文学光芒。于是,我写出了短篇小说《通腿儿》,在《山东文学》发表,被《小说月报》转载,获第四届百花奖。

1990年6月山东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毕业合影

结束了两年学习生活,我去日照工作。凭借我在山大获得的写作能力,每年都有许多新作,至今已有900万字作品问世。我在许多场合讲,大学中文专业不只能培养学者,也能培养作家,我就是一个例证。

除了我,还有一些同学毕业后创作成果丰硕,如瞿旋、凌可新、王涛、赵雪松、郝永勃、王玉民、谭延桐、杨润勤、张宝中、自牧等等。我们毕业后,山大文学院又于2005年招收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全日制作家班,由文学院副院长施战军老师具体负责,孔范今、贺立华、黄万华、施战军、黄发有等老师都给他们上过课。再后来,又办过两届非全日制的。这几个班也是人才荟萃,如常芳、王夫刚、李林芳、孙方杰、陈忠等学员早已成为知名的小说家或诗人。

我们作家班毕业后搞过两次聚会,都是纪念入学多少年,而不是毕业多少年。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还是山大学生,一直在享受山大的恩泽。2018年秋天,我们想组织一场作家班开学30周年同学聚会,因为历城区招待所已被拆除,改造成了住宅小区,只好与几位老师去了北京雁栖湖畔。我写了一首七律表达心情:“流年似水三十载,忻忭相逢聚雁栖。深念洪楼花作赋,遥思绿柳叶吟诗。常闻夏雨催新果,莫怨秋风撼老枝。但愿师生情意重,天长地久赛磐石。”

令我没想到的是,2023年的一个秋日,我正在灵山岛采风,突然接到黄发有院长的电话。他说山大准备成立作家书院,聘你当教授,而且是全职,你是否同意。我说,非常感谢,如果你们觉得我够格,我就同意。两天后,杜泽逊院长加我微信,也说这事,并向我要材料提交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两位院长的通知,让我十分感动,也惴惴不安,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但转念又想,我虽不才,但是承蒙山大厚爱,唯有竭力效劳才对。

2024年10月8日,我正式入职。我得知,作家书院由黄发有教授兼任院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分管,教师有赵冬苓和我,还有周根红、尹林、丁晋、何瑛,他们都是80后、90后年轻老师,既朝气蓬勃,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他们共事,我十分荣幸。

10月17号上午举行聘任仪式,李术才校长为赵冬苓和我颁发聘书。从明德楼出来,李校长和我们在校园中走了一段路,还特意到闻一多和臧克家的塑像前与我们合影。这时,我感受到了校长对赓续山大文脉的殷切期望,觉出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之重。

两天后,我在文学院举办的创意写作研修班上讲了一课,接着回日照开始备课。我读了许多国内外创意写作教材,梳理自己四十五年的创作之路,打算整理成一份系统的讲稿。我还去我1992年挂职的日照万宝水产集团,去我担任院长的莒南高乡书院,与有关负责人谈妥,建两处山大作家书院创意写作基地。等到创意写作专业研究生入校后,我和同事们带他们去经山海,长见识,提升写作能力。

2025年3月23日,山大作家书院正式成立。揭牌仪式结束后,山东大学作家书院咨询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黄发有院长胸有成竹,详细汇报了山东大学作家书院的建设情况、发展思路和未来规划。各位委员踊跃发言,集思广益,为如何办好作家书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揭牌仪式之前,山大作家书院还举办了两场高端文学讲座。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知名作家兼博雅讲席教授曹文轩,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分别作了题为“文学感觉分析”“从先锋写作到红色史诗”的学术报告。另外,举办了新时代文学批评研讨会、赵德发长篇小说《大海风》研讨会、创意写作论坛与圆桌对话等多场高端文化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

这些天里,我感受到的和煦春风,都带有山大沉积了一百二十多年的书香,带有山大作家书院新篇乍启的书香。

2025年3月28日

作家简介

赵德发,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作家书院执行院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人类世》《经山海》《大海风》,长篇纪实文学《白老虎》《1970年代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学海之鲸》《黄海传》等,2018年出版12卷《赵德发文集》。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优秀作家贡献奖、泰山文艺奖等。长篇小说《经山海》《缱绻与决绝》分别被改编成电视剧《经山历海》和《生万物》,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来源:山东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