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分裂使波黑宗教状况出现差异,奥斯曼的统治又带去伊斯兰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00:05 2

摘要:波黑这个国家在欧洲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国家。首先在欧洲基本都是民族国家的背景下,波黑在现代成为了欧洲为数不多的多民族国家之一。其次,波黑还是现代欧洲非常罕见的第一大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而虽然波黑最大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的民族属性却又是斯拉夫人。那么

波黑这个国家在欧洲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国家。首先在欧洲基本都是民族国家的背景下,波黑在现代成为了欧洲为数不多的多民族国家之一。其次,波黑还是现代欧洲非常罕见的第一大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而虽然波黑最大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的民族属性却又是斯拉夫人。那么波黑这种独特的现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有过怎样独特的历史呢?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现代波黑是由多个不同的民族所构成的,但其99%左右的居民其实都是斯拉夫人,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南斯拉夫不同民族的分支。而斯拉夫人来到波黑这片土地的历史开启于6世纪。当时,一些斯拉夫部落成为了从亚洲迁徙到欧洲的游牧族群阿瓦尔人的臣属,随阿瓦尔人迁入了今天波黑所在区域。

而在7世纪前后,斯拉夫人已经成为波黑地区主要的族群,其中在今天波黑的中北部,主要由后来成为了克罗地亚人的部落所占据,而在南部则主要由后来成为了塞尔维亚人的部落所居住。

而在此后,波黑这个区域成为了都向东罗马称臣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反复争夺的一个区域。不久之后,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亚人也先后介入了对波黑地区的争夺。1137年之后,匈牙利曾将波黑大部征服,此后当地的统治者曾长期向匈牙利称臣,直到1254年波黑才摆脱了匈牙利的控制。

而在这个时期,一个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历史事件对波黑的历史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在1054年,欧洲的基督教分裂成了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教派。此后,波黑多数地区曾主要受到天主教势力的控制,但因为当地距离天主教中心罗马相对较远,属于边缘地带,所以当地的基督教会很快形成了一种孤立的状态。而在此后不久,波黑地区流行的基督教派就被罗马教廷斥为了异端。

波黑民族地图

此后,当地宗教势力和罗马教廷为了争夺波黑地区的宗教领导权曾经进行过一系列激烈争夺,持续了至少200到300年,而这可以说也使波黑地区宗教状况和欧洲其它地区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后来波黑历史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而不同教派的争夺自然也会牵扯进当地不同豪强家族之间的争斗,所以13到14世纪的波黑历史,基本上就是在当地不同贵族以不同教派的名义相互进行的争斗中度过的。但在波黑不断内斗的同时,外部的历史背景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3世纪末开始,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很快对巴尔干地区展开了征服行动,并曾穿越塞尔维亚入侵波黑。而当时奥斯曼相对于波黑各派乃至整个南方斯拉夫族群当然都是另类,所以当时在波黑很有实力的贵族特维科一世也曾派兵加入塞尔维亚军队,在巴尔干历史上重要的科索沃之战中帮助其与奥斯曼军队作战。

但面对强势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南方斯拉夫人逐渐落入下风。1448年,波黑中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奥斯曼很快在当地设立了一个名为乌勒博斯纳的定居点,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统治,而这个定居点也成为了后来的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雏形。1482年,奥斯曼将波黑大部征服。

而在奥斯曼统治期间,波黑地区逐渐出现了一个与其它奥斯曼统治的欧洲地区不同的现象,也就是大量当地人开始转信伊斯兰教。而这其中首要的原因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天主教和波黑本土教派曾经为争夺宗教主导权而在波黑争斗了数百年,双方在这几百年时间里都没能在当地建立牢固的神权统治,造成了基督教在波黑的控制力要远远小于其它欧洲地区。

波斯尼亚王国版图变迁示意图

其次,波黑后来的首都萨拉热窝是由奥斯曼在波黑中部所建立的定居点乌勒博斯纳发展而来的,所以萨拉热窝的居民从一开始就是以伊斯兰教徒为主。而在奥斯曼占领了整个波黑之后,萨拉热窝很自然就成为了波黑的经济中心,大量周边居民的生计可以说也都依赖于萨拉热窝这座城市。而在萨拉热窝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背景下,不转信伊斯兰教当地人就很难在萨拉热窝立足。

除此之外,在奥斯曼统治下,伊斯兰教徒还能在税收和政治地位方面享受优待。另外,波黑在被奥斯曼征服之后,也成为了奥斯曼与奥地利和威尼斯等周边政权进行战争的前沿地带,这样波黑周边的一些地区在这些争夺中曾多次易手,奥斯曼派到当地作战的一些伊斯兰教徒军队及其家属在周边地区失守之后往往也都会迁到波黑定居。这样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波黑地区的伊斯兰教徒人数逐渐增加,最终成为了其最大的群体。

而这个群体也就是现代波黑的最大族群波斯尼亚人的雏形了,即一个自认南斯拉夫人分支,也说斯拉夫语言,但却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不过,应该说直到19世纪后半叶,虽然信仰各不相同,但波黑境内的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还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不同民族。但在1878年,奥匈帝国从当时已经非常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波黑的管治权,此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波黑三族的分野。

因为奥匈帝国是一个没有主体族群的联合国家,所以在其存在期间,始终倡导的是民族多元主义。所以在其统治波黑期间,很快就开始大力鼓励波斯尼亚民族主义,使其开始自认为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不同,波斯尼亚人独特的民族认同开始形成。

当时,奥匈帝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利用波斯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不同的宗教信仰,将其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区隔。同时,他们还对波黑独有的一些民间传说等地方文化进行了大力扶植,帮助其广为传播。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到20世纪初,波黑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三个民族之间不同的民族认同,当地的政党也基本完全是以民族划界,当地的选举也变成了不同民族政党乃至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

这样其实到20世纪初,波黑境内三族鼎立的局面就已经基本形成。虽然在20世纪的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和二战后的南斯拉夫时期,南斯拉夫政府都曾推出南斯拉夫族这个概念,希望消弭包括波黑在内的南斯拉夫各地的民族差异,但最终这些努力都没能成功,波黑还是形成了现代三族鼎立的局面,而这也为20世纪波黑出现的民族战争埋下了伏笔。

来源:喜欢历史的璐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