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年痴呆症状的缓解到根源干预,这些关键信息关乎千万家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15:10 1

摘要:在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 9 人就可能有 1 位受阿尔茨海默症(俗称 “老年痴呆”)困扰。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这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不仅夺走患者的记忆与能力,更让无数家庭陷入照护困境。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突破,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已从 “缓解症

在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 9 人就可能有 1 位受阿尔茨海默症(俗称 “老年痴呆”)困扰。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这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不仅夺走患者的记忆与能力,更让无数家庭陷入照护困境。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突破,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已从 “缓解症状” 迈向“根源干预”,为患者和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识别早期信号:这些异常可能是疾病预警

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 “老糊涂”,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医师指出,该病最典型的表现是情景记忆障碍——患者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比如刚吃过的饭、刚说过的话,却对多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

除此之外,以下信号也需警惕:

·计划与解决问题能力下降:原本擅长安排生活的老人,变得不愿规划、懒得做事,甚至连简单的购物清单都无法完成;

·执行力衰退:过去熟练的技能(如修理小家电、做饭)突然无法完成;

·情绪与性格剧变:外向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温顺的人变得易怒、多疑,甚至出现捡拾垃圾、藏匿物品等异常行为。

若家人发现这些变化,应尽早带老人就医检查,早发现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最新研究显示,血浆 p-tau217 可作为 Aβ 病理和 tau 病理双标志物,对疾病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预防先行:中年开始的 “护脑计划”

虽然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证实,从中年开始做好预防,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明确的危险因素,中年期需严格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坚持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大脑损伤;

·拒绝社交孤立:长期独处会加速认知衰退,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维系人际互动;

·关注视听健康:听力或视力下降会导致老人与世界 “隔离”,及时佩戴助听器、眼镜可减少认知负荷;

·警惕遗传风险:若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病,建议中年后进行载脂蛋白 E 基因检测,提前做好干预准备。

·生物标志物监测:基于血浆的 p-Tau217、Aβ42/40 比值等指标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前筛查和疾病进展预测,可帮助识别高危人群。

治疗突破:从 “对症” 到 “对因”,新药带来新选择

过去,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以 “对症” 为主,如美金刚、多奈哌齐等药物,只能暂时缓解记忆衰退、情绪波动等症状,无法阻止疾病进展。这是因为它们未能触及核心致病机制 —— 大脑中 β 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

Aβ 的 “作恶路径” 早已明确:单个 Aβ 分子会逐渐聚集,形成可溶性寡聚体、原纤维,最终变成不可溶的淀粉样斑块。其中,可溶性 Aβ 寡聚体毒性最强,如同流窜的 “罪犯”,持续破坏神经元、干扰神经信号,导致记忆衰退等症状;而不可溶斑块则像 “监狱”,虽毒性较低,却会不断释放可溶性 Aβ,加重损伤。

近年来,“对因治疗” 药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新药,能直接靶向清除 Aβ,从根源上延缓疾病进展。2023 年 1 月 6 日,仑卡奈单抗获 FDA 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 Aβ 药物,开启 AD 治疗疾病修饰疗法(DMT)时代。与同类药物相比,它的优势显著:

·双靶点作用:既能清除高毒性的可溶性 Aβ 寡聚体、原纤维,又能逐步清除不可溶斑块,全面阻断致病链条;同时可阻断 Tau 蛋白级联反应中间环节,减少神经细胞损害;

·长期获益显著:Clarity AD 研究 4 年随访数据显示,极早期(基线无 / 低 Tau)患者接受持续治疗后,56% 实现认知功能改善,69% 认知稳定未衰退,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SB)总分差异在 48 个月时达 1.75 分,且治疗时间越长获益越明显;

·降低进展风险:可使患者进展至中度 AD 的风险降低 56%,延长早期阶段时长;

·安全性可靠:是目前唯一获中、美、欧三地监管机构批准的抗 Aβ 药物,亚洲人群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E)发生率仅为全球总体人群的一半(6.2% vs. 12.6%),规范监测下长期使用安全性可控;

·真实世界验证:在中国,“乐意保(仑卡奈单抗)” 已治疗 4000 余例患者,构建了覆盖筛查、诊断、输注、随访的完整管理体系,多数患者症状稳定或改善;美国真实世界数据也显示 84% 患者未进展至下一疾病阶段,6.7% 从轻度 AD 改善为 AD 源性 MCI。

临床研究显示,持续使用仑卡奈单抗 3 年的患者,认知功能衰退速度明显减慢,临床痴呆评分改善效果比短期治疗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它为早期患者争取了时间 —— 研究证实,在疾病前驱期或轻度阶段用药,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生活能力;若拖延至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后再用药,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提醒:斑块消失≠治愈,长期管理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脑内淀粉样斑块消失,也不意味着阿尔茨海默症已 “治愈”。作为一种慢性病,它需要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管理。停药后,病情可能反弹,持续干预才能让疾病处于稳定或缓慢进展状态。

如今,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已进入 “精准干预” 时代。专家预测,未来治疗将呈现三大趋势:联合治疗,即抗 Aβ 与抗 Tau 治疗联用的 “A+T” 双通路方案、治疗窗口前移至无症状但生物标志物阳性的高危人群、强化多模态生物标志物综合应用。早发现、早诊断、早用对因治疗药物,能让患者更久地保持记忆与自理能力。对于千万个受老年痴呆困扰的家庭而言,这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对抗遗忘的希望之光。

来源:老毕说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