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全球一半的胃癌都在中国吗?这3个关键诱因要知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7:00 1

摘要: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会被代谢为乙醛(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1类致癌物)。乙醛能破坏DNA、干扰修复机制,导致基因突变,尤其可能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

1.乙醛的直接致癌作用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会被代谢为乙醛(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1类致癌物)。乙醛能破坏DNA、干扰修复机制,导致基因突变,尤其可能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

2.胃黏膜损伤与慢性炎症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充血、糜烂甚至溃疡。长期饮酒可能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并促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高危因素)的持续发展。

3.其他协同致癌因素

酒精可能增强亚硝胺等致癌物的活性,同时抑制免疫系统功能。若饮酒者同时有吸烟、高盐饮食等习惯,胃癌风险会进一步叠加。

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致病菌,一般感染后难以自行清除。被感染后就会在胃部”搞破坏”,可合成一种蛋白酶,为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的生存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帮助幽门螺旋杆菌黏附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形成胃糜烂和溃疡。还会分泌空泡毒素使得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日积月累导致胃黏膜萎缩,进而出现肠上皮化生,以及癌前病变。

最可怕的胃癌往往也是在这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幽门螺旋杆菌认定为1类致癌物的重要原因。

我国成年人中有一半左右都是感染者,由于我们不习惯分餐制,所以交叉感染变得尤为严重。它已经是一个胃癌明确的致癌因素。

过量摄入盐和各种传统的盐渍食品(比如腌肉、咸菜、咸鱼等)会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于2016年发布的《饮食、营养、体力活动与胃癌》报告中指出,盐腌制食物摄入量最高的人群比摄入量最低的增加70%的胃癌患病率。

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胃炎,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引起癌变。

增加胃黏膜对致癌物(比如幽门螺旋杆菌)的易感性。

盐渍食物中不仅盐分爆表,还存在大量的硝酸盐,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就会在胃酸作用下进一步转化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类物质增加胃部癌变的风险。

盐分还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持续感染的可能性,二者协同在一起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程晓龙,于潇,武国兵,等.饮酒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07):803-807.DOI:
10.3969/j.issn.1672-2159.2022.07.001.

[2]张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高盐饮食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研究[D].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医科大学,2022.DOI:
10.27231/d.cnki.gnmyc.2022.000374.

[3]WorldCancerResearchFundInternational/AmericanlnstituteforCancerResearch.ContinuousUpdateProjectReport:Diet,Nutrition,PhysicalActivityandStomachCancer.2016.

来源:健康一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