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因为跑马拉松拉伤了腿,也不是因为成绩下滑丢了面子,而是——她跑得太“快”,把人情世故甩在了身后,连带着把代言、合作、副业收入这条金光闪闪的赛道,也一并跑没了。
张水华这回,怕是真把肠子都悔青了。
不是因为跑马拉松拉伤了腿,也不是因为成绩下滑丢了面子,而是——她跑得太“快”,把人情世故甩在了身后,连带着把代言、合作、副业收入这条金光闪闪的赛道,也一并跑没了。
361度解约,MCN公司撤手,卫健委发声定调,一句话总结:你的马拉松,没人非得陪你跑。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为调休发愁了。以前是“姐又要参赛,麻烦调个班”,现在是“姐不用参赛了,班也不用调了”。从“抢班”到“没班可抢”,不过一场采访的距离。
说来讽刺。张水华本是医院职工,主业是治病救人,副业是跑步赚钱。可这些年,副业干得风生水起,主业倒像是兼职。
每月2到3场马拉松,最多一个月竟跑了4场,按一场3天算,她一年有近一半时间在跑道上飞奔,在城市间穿梭,奖金、代言费、流量分成,赚得盆满钵满。
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她的体能,还有同事们一次次咬牙答应的“调休”。
可她在哈尔滨马拉松拿下国内女子第一、总成绩第四的高光时刻,站在领奖台上,面对镜头,不感恩,不致谢,反而“背刺”起同事和领导来。
她说:“我不需要领导特别照顾,只要同意调休就行。”接着,她原原本本复述了同事和领导的回应:“这是你个人爱好,我没法排班。”“你自己去调,别人不愿调,你就别去。”
这话本身没毛病,公事公办,规则清晰。可问题在于——她说这些话的语气,不是反思,而是控诉。仿佛全世界都欠她一个假期,都该为她的“梦想”让路。
更让人皱眉的是,她话里话外还带着一种“你们就该支持我”的理所当然。调休成功了,是她本事大;调休失败了,就是同事冷漠、领导不近人情。
可别忘了,人家同事凭什么要为你的人生梦想腾出时间?你跑马拉松拿奖牌,他们拿不到一分钱奖金;你上热搜涨粉丝,他们连个点赞都没法分。你跑的是个人荣耀,他们却要承担工作缺人、排班混乱的后果。
这就好比你在家开直播,要求全楼安静,还说“我只是追求梦想,又没让你们出钱”——可你吵得邻居睡不着,还怪人家没格局?
张水华的问题,从来不是她爱跑步,而是她把“爱好”当成“义务”,把“便利”当成“权利”,把“别人的成全”当成“理所当然”。
她忘了,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他人边界之上的。你有跑的权利,别人也有不配合的自由。
如今品牌方撤代言,不是因为她跑得慢,而是因为她“人设崩了”。商业合作看的不只是成绩,更是形象。一个不懂感恩、得寸进尺、把集体当跳板的人,谁敢长期投资?
MCN公司跑得更快。流量可以捧人,也能毁人。昨天还能靠“医护+跑者”双标签吸粉,今天一句“同事不愿调班”就让观众觉得她自私凉薄。网友不买账,数据下滑,合作自然终止。
最狠的,是福建卫健委的一句回应:“需医院及科室内部协商确定。”
翻译一下就是:你想跑?可以。但别人愿不愿替你上班,那是人家的事。别以为你是太阳,地球非得围着你转。
这话不重,却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张水华这才明白,原来她一直依赖的“便利”,不是制度,而是人情。而人情,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
她或许以为,只要成绩够好,名气够大,单位就会破例,同事就会忍让。可现实是,单位讲制度,同事讲公平。你拿奖牌,医院不拦你;但你要占用公共资源,就得讲规矩。
更讽刺的是,她曾以为自己在“为国争光”,可卫健委一句话点破:你参加的是商业赛事,不是国家队集训。说白了,这是你的副业创收,不是单位KPI。
所以,别把个人奋斗包装成集体荣誉,更别把别人的退让当成软弱可欺。
如今,张水华的马拉松之路未必彻底断绝,但那份轻松自在、资源加持的“职业跑者”生涯,大概率是到头了。
她还能跑,但再也不会有品牌报销机票酒店,不会再有公司安排公关团队,不会再有同事默默接下她甩下的工作。
她得自己请假,自己排班,自己承担后果。而这,才是普通人追梦的真实模样。
说到底,人生不是马拉松赛道,不是你跑得快,就能自动获得掌声和让路。真正的赛道,在办公室,在人情冷暖间,在每一次请求与回应之间。
张水华输的,不是一场采访,而是一次对人性的误判。她以为自己在追逐梦想,其实早已把梦想踩在脚下,用它去换流量、换钱、换特权。
现在梦醒了,跑道还在,但观众散了,赞助跑了,队友也不愿再陪跑了。
希望她能在某个清晨独自奔跑时,听见风声里,有句轻声的提醒:“跑得再快,也别忘了回头看看,是谁曾为你让出过道。”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