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吉利系向新能源转型的核心作品:领克07 EM-P以 “混动技术深度+安全冗余” 的差异化定位切入市场,试图在15万-20万级轿车领域撕开一道口子。
作为吉利系向新能源转型的核心作品:领克07 EM-P以 “混动技术深度+安全冗余” 的差异化定位切入市场,试图在15万-20万级轿车领域撕开一道口子。
一、混联多挡的攻守技术逻辑
领克07 EM-P搭载的 EM-P超级增程系统,本质是吉利对多挡混动路线的深化探索。通过 1.5T四缸发动机+P1/P3双电机+3挡DHT Pro变速箱 的组合,实现了四种驱动模式的自由切换:
a.纯电模式(CLTC 126km):满足市区短途通勤,但续航能力弱于深蓝L07等增程式对手;
b.串联模式:发动机发电驱动电机,规避增程式高速能耗短板;
c.并联模式: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释放280kW综合功率,百公里加速6.5秒;
d.直驱模式:高速工况下发动机通过3挡变速箱直接驱动,WLTC馈电油耗4.8L/100km。
这套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 全场景能耗平衡:相比单挡混动,3挡变速箱让发动机介入时机更精准,高速巡航转速可降低15%,馈电动力衰减幅度较比亚迪汉DM减少30%。但复杂机械结构也带来维护成本疑虑,部分用户更倾向增程式“以电为主”的简单逻辑。
二、性能与续航:长板与短板的博弈
1.动力输出优势
综合扭矩615N·m赋予其同级领先的加速能力,实测80-120km/h再加速仅需4.2秒,高速超车信心明显优于单挡混动车型。前驱布局虽牺牲了部分操控乐趣,但降低了机械损耗风险。
2.续航策略争议
满油满电1400km综合续航瞄准长途用户,快充30%-80%仅需30分钟的设计缓解补能焦虑。但 “重综合续航、轻纯电体验” 的定位,与城市用户每日通勤需求形成错位——若每日通勤50km,需两天一充,而深蓝L07的300km纯电续航可做到周充。
三、安全与舒适:传统基因的体系化优势
1.安全冗余设计
继承沃尔沃的 笼式车身结构(车身扭转刚度30,000N·m/deg),配合CTP平板电池的16项防撞技术,在C-IASI碰撞测试中乘员保护得分率达92%。全系标配开门预警、后方碰撞预警,主动安全配置较比亚迪汉DM多出5项。
2.舒适性堆料逻辑
a.座椅系统:13层复合材质云感座椅支持前后排加热/通风/按摩,后排8点气动按摩功能甚至超越部分30万级车型;
b.座舱体验:哈曼卡顿23扬声器+WANOS全景声的声学配置,配合RGB氛围灯动态交互,营造越级豪华感。但车机系统(Flyme Auto)的菜单层级复杂、语音识别成功率不足85%,可能成为用户体验的减分项。
四、从短板到差异化的突围
领克07 EM-P初期因 “L2级基础智驾+无城区NOA” 遭诟病,但通过2024年10月OTA升级开放高速NOA与自动泊车功能,依托两颗7nm龍鷹一号芯片(算力32TOPS),实现了智驾能力的补课。实测高速路段变道成功率达88%,虽不及深蓝L07的华为ADS SE系统(95%成功率),但已超越比亚迪汉DM的保守策略。其智能化定位更偏向 “实用型辅助” 而非“科技标杆”,与产品整体调性一致。
五、混动技术的市场价值证言
1.技术路线之争
领克07 EM-P证明了多挡混动在高速场景的不可替代性,其馈电油耗较增程式低20%,动力持续性优势显著。这为混动市场提供了 “场景化技术路径” 的新思路,打破“唯电驱论”的单一评价体系。
2.价格体系重构
15.98万起售价(部分区域补贴后下探至13.78万起),以B级车尺寸+ C级车配置冲击合资燃油车腹地。数据显示,其用户中32%原计划购买雅阁/凯美瑞,证明新能源对传统市场的侵蚀已进入深水区。
3.品牌转型样本
月销5000台的表现虽未达“爆款”量级,但成功巩固了领克在运动化混动领域的标签。其与领克08 EM-P形成的产品矩阵,为吉利系混动技术规模化落地提供了试验场。
六、结语
在新能源市场“既要又要”的消费环境下,我认为领克07EM-P的存在意义:更多在于证明“混动技术仍有深耕价值”,而非全面颠覆格局。但它对于追求驾驶质感与品牌调性的用户,是15万级一个不错的技术派选择。
来源:撩车糖小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