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就业|舟山普陀:从“围墙”到“无界”,探索乡村振兴创业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14:45 2

摘要:在浙东海岛,一场没有围墙的创业热潮正兴。舟山市普陀区打破传统园区边界,将城市创业资源向海岛乡村延伸,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全域全创、多创融合”的创业新生态,为乡村振兴和海岛共富提供了生动样本。

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三等奖

在浙东海岛,一场没有围墙的创业热潮正兴。舟山市普陀区打破传统园区边界,将城市创业资源向海岛乡村延伸,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全域全创、多创融合”的创业新生态,为乡村振兴和海岛共富提供了生动样本。

破界重塑-从楼宇经济到全域创业

传统创业园区往往局限于城市楼宇,存在“边界化、同质化、商业化”的局限。普陀区人力社保局聚焦乡村振兴、海岛共富战略,创新提出“园区无围墙、项目无边界、政策无差异、服务无盲区”的发展思路,通过打破城市楼宇边界,将创业资源延伸至乡村、偏远海岛,推动形成双创平台与乡创基地多点联动的海岛特色乡创生态圈。展茅“农旅融合”等特色鲜明的创业园区应运而生,成为城乡融合创业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普陀区已建成“没有围墙的创业园”7个,这些园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而是融入乡村肌理、激活本土资源的创业生态系统。

共富生态-利益共享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如何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创业的受益者?普陀区创新推广“平台+乡创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和“免租、分成、成本平衡”联合经营政策,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在具体实践中,采取闲置农房租赁、土地流转、“滴滴用工”“在线直播间”等多元化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创基地建设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更让村民从乡村创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不断引入农文旅融合、直播电商、共富市集等新兴业态,带动3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及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创业。

2024年,乡创基地所在村集体经济增长达35%以上,真正开创了“集体有收入、村产业有出路、村民就业有岗位”的和美乡村局面。

数字赋能-全链条服务精准护航创业

创业服务如何实现精准化、智能化?普陀区通过定制城乡创业“政策大礼包”,依托“数字化+网格化”乡创帮扶模式,迭代升级创业“无感智推”应用场景,构建起全链条乡创服务矩阵。这套智能化系统能够精准定位创业人员,主动推送创业政策信息,滚动掌握乡创动态,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帮扶的转变,年均提供指导帮扶超3000人次。更为可喜的是,这一模式推动企业从“低小散”式发展转向“精特美”型抱团发展,人才结构从“低学历型”升级为“高技术型”引培并重,为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创新做法被纳入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首批推广试点。2024年5月,省级现场会在普陀区召开,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2025年6月,市级地方标准《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与服务规范》正式发布,有效缓解了创业园间存在建设质量、运行实效差异的难题,实现了区域经验全市规范、全省推广。

从“创始市”到“样板市”,舟山市普陀区的探索实践正在为全国城乡融合创业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篇章书写海岛答卷。


来源:无线锦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