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快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一步行动”圆桌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们必须通过协同一致的积极努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加速前进。
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快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一步行动”圆桌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们必须通过协同一致的积极努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加速前进。
根据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仅有17%的目标进展顺利,超过三分之一的目标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而现在距离2030年实现所有目标的时间仅剩5年。在全球落实相关目标进展缓慢的当下,潘基文强调,我们没有悲观的余地,更没有任何不作为的借口。
如何制定涵盖全球、地区、国家及企业层面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民间力量的作用,以确保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如何建立定期审查和评估机制,以及时评估进展,促进目标落实?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月27日,围绕上述关键问题,来自各国的嘉宾在圆桌会上进行了深入讨论。
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全球共识到务实行动的路径探索
联合国评估显示,仅有17%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望按计划达成,30%的目标停滞或倒退,引发对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质疑。但与会嘉宾达成共识:尽管困难重重,仍需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更大决心和有力措施推动其落地实施。
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厄瓜多尔前外长、防长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加塞斯强调,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是宏大目标,而且是非常基础和务实的目标,例如其中关于摆脱贫困、饥饿,获得更好的健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关乎人类切身利益。
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使得传统发展观念发生转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意大利前基础设施与交通部部长恩里科·乔凡尼尼也认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传统上用GDP来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方式存在局限性,但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变了这种思路,强调除了经济指标外,还需要考虑人类福祉、不平等问题等多维度因素。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不仅不会增加成本,反而可以带来经济收益。”乔凡尼尼进一步提到,欧盟联合研究中心修正了有关提升包容性和人类福祉的指标,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对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很高。
联合国主管政策事务副秘书长盖·莱德表示,尽管实现目标非常困难,但不能灰心。在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上,成员国重申了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支持,这表明可持续发展目标被视为全球共同的“善”,是各国都愿意支持的。
“不应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各国自身发展目标相冲突或可以彼此替代,而是应该与各国的发展优先项统合起来。”盖·莱德透露,过去十年中,大约190个成员国提交了国别自愿陈述报告,显示各国对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心,并且这些报告与各国的优先事项完全同步。
资金与技术助力可持续:从全球合作到区域协同的行动
在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路径时,多位专家和国际组织代表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这些观点相互补充,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埃斯皮诺萨认为,实现SDGs的关键要素有三个,分别是和平、合作、弥补资金缺口。埃斯皮诺萨强调,和平是实现SDGs的基础。她呼吁各国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她还提到,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倡议在SDGs相关领域投资超过40亿美元,促进了全球和区域合作。
在强调资金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埃斯皮诺萨还指出,实现SDGs需要填补约4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她建议通过改革国际金融架构,动员跨国金融机构和银行参与,将资金引导到发展中国家。
德勤全球及亚太董事会成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也强调,要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必须将投资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她引用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指出单纯的资金援助已不足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资金应该用于支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推广太阳能、储能和电动交通等技术。她呼吁大公司、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联手,将绿色技术引入发展中国家,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发展中国家不应单打独斗,而是需要通过区域合作形成合力。”蒋颖建议,在政策协调方面,推进区域性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例如东盟国家可以制定统一的可持续贸易标准,以促进绿色产品的流通。
除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数字化技术也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机遇。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郑春勇建议,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分享实践经验。他提到,公民社会在ESG框架下需要追求成功,但同时也要重视失败的教训,自下而上的知识分享十分重要。
在众多建议中,斯洛文尼亚前总统、马德里俱乐部主席图尔克提出了更具战略性的观点。他表示,加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在现有日程安排下,需要找到优先任务,重点是融资、社会发展和妇女赋权。
郑春勇强调了对SDGs落实情况进行积极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性。他提到,联合国2025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需要基于科学和证据进行评估,确保进度符合预期。这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行动的指导。例如,在学校教育方面落实SDGs的情况,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发现不足,从而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教育赋能可持续:从全球到本地的实践路径
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路径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力量。
教育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教育副总裁和SDG学院院长帕特里克·保罗·沃尔什呼吁进一步扩展全球高等教育,尽管当前存在对留学生带来移民风险的担忧,但教育仍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他还提到,未来世界将由高等学院的毕业生塑造,他们将在各个领域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者。
沃尔什强调了全球公民教育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关键作用。他提到,全球公民教育不仅是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还包括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这有助于促进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除了高等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和大学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罗德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罗德学院院长、前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院长里克·特瑞尔强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实现其他16个目标。他提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大学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能够激发更多思想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特别提到中国在推动教育合作方面的积极努力,通过教育合作,学生可以将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促进跨国界的知识传播和创新。
然而,教育的范畴不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它还应延伸到个人的微观日常生活中。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指出,尽管人们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但对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碳排放问题(如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关注不足。他认为,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还需要媒体和公众呼吁,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教育。
他强调,所有SDGs背后都有经济可行性。如果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利益并不对立,而是从长远来看具有经济性,那么更多人会支持可持续发展。他举例说,如果特朗普和马斯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美国就不会退出《巴黎协定》和《京都议定书》,世界也将更有希望。
最终,可持续发展的落地还需要依靠本地人才的参与和推动。蒋颖强调,跨国企业不仅应作为投资者,还应成为知识和经验的传播者,通过在当地设置培训项目,帮助员工、供应链伙伴和政府机构人员学习ESG和碳管理知识。同时,培训计划需要更接地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包括绿色技术、可持续金融等实用课程。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