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25 中国强音|陈海戈教授&张瑞赟医生:从液体活检,到人工智能,再到外科发展,全面助力膀胱癌诊疗升级,未来可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20:02 1

摘要:2025年第40届EAU年会于3月2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如约而至。作为欧洲极具影响力的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也是全球泌尿肿瘤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汇聚了全球泌尿领域专家,畅谈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等多方学术前沿资讯,将为业界带来突破性研究数据与创新理念。

前言

2025年第40届EAU年会于3月2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如约而至。作为欧洲极具影响力的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也是全球泌尿肿瘤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汇聚了全球泌尿领域专家,畅谈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等多方学术前沿资讯,将为业界带来突破性研究数据与创新理念。值此盛会之际,医脉通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海戈教授张瑞赟医生,共同探讨膀胱癌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医脉通:您和团队长期聚焦于膀胱癌诊疗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在本次EAU大会上,您和团队有哪些新的收获与发现?

陈海戈教授

在本次EAU大会上,共收录本团队的口头报告和壁报共九篇研究成果,聚焦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医工交叉等多方面。具体来说,在目前备受关注和讨论的人工智能领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更加快速、精准地进行病理诊断,是本团队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液态活检领域,本团队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应用中进行干预探索,并在本次会议上公布了相关研究成果;在转化研究方面,核酸适配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也有所成。总体而言,本团队深耕于膀胱癌诊疗领域,在本次会议上不仅带来了我们的研究,也看到了更多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音。

医脉通: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您和团队在本次EAU25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于膀胱癌诊治领域中的研究,能否请您分享该研究的背景及结果?

张瑞赟医生

今年的EAU大会上,我们注意到在泌尿肿瘤领域,尤其是膀胱癌相关的研究中,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比例和收录的摘要数显著增加。这一趋势早在去年的EAU大会上就已显现,而今年更是感受更深。本团队在陈海戈教授的带领下,今年提交了两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摘要,并有幸被大会收录。可喜的是,其中一项研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国际同行汇报,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人工智能在膀胱癌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本团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病理学和分子分型方面,尤其是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分子亚型进行精准鉴别。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是临床和转化研究的难点。在陈海戈教授的带领下,本团队早在2-3年前即开始关注并进行相关研究,通过与人工智能团队及企业的合作,我们发现基于通用大模型(如LMM)的进一步迭代研发,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通过HE切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简便且高效地预测肿瘤的病理亚型,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治疗建议。对于基底型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包括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密切随访;而对于Luminal亚型患者,由于预后相对较好,可以考虑保膀胱手术或综合治疗下的器官保留手术。

除此之外,本团队还针对MIBC的新辅助治疗开展了相关的大模型研发。通过大模型的预测,我们能够在术前预判哪些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更有可能实现病理完全缓解(ypCR),从而帮助临床医生筛选潜在获益人群。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不仅提高了治疗决策的科学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希望其在膀胱癌的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长期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脉通:在精准治疗时代,生物标志物对于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以及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本次EAU年会上,您和团队在该领域进行了哪些探讨?

陈海戈教授

在生物标志物方面,本团队两篇研究入选。一方面,在液态活检领域,继去年本团队投稿的保膀胱的DECIDING研究后,今年我们对I期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该研究针对MIBC患者,特别是HER2高表达人群,采用了PD-1联合抗HER2治疗并结合局部放疗的方案。在研究中,本团队与慧渡医疗合作,利用尿液肿瘤DNA(utDNA)进行伴随诊断,检测结果与肿瘤达到完全缓解(CR)状态同步,且比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提早6-12个月发现,具有早期且精准预测的特点。

另一方面,本中心聚焦于原发性膀胱腺癌,包括脐尿管腺癌、膀胱三角区的原发腺癌的诊疗,这些癌症患者常具有发现迟、预后差的特点,也是临床诊疗中的难点和痛点。本团队特别关注到膀胱腺癌免疫微环境和免疫细胞的空间分布,并进行相关探索,发现这些结构可能提示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或化疗的耐药性。这一发现为未来开发新型免疫药物或靶向药物提供了数据及依据。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能够进一步探寻膀胱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医脉通: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膀胱癌诊断领域又涌现出具有研究潜力的诸多新技术,能否请您介绍并分享心得感受?

张瑞赟医生

总体来说,我认为目前膀胱癌的诊断和筛查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无创诊断和膀胱镜技术的改进。在无创诊断方面,近年来包括本团队在内的国内外研究团队都在关注和探索尿液液态活检、尿液标志物检测等技术。希望通过“一滴尿”,即可非侵入性、便捷性且高敏感性地实现膀胱癌高危人群筛选、疾病的早期诊断、复发监测等,有望大幅改善患者的体验和治疗效果。

此外,膀胱镜检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其诊断率和安全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软性膀胱镜技术的普及,提升了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但在基层医院中,膀胱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仍存不足。为此,本团队在陈海戈教授的带领下,针对膀胱镜诊断进一步探索,进行了更加详细、更加前沿的医工交叉方面的研究,并且本次EAU大会收录了本团队的两篇相关研究成果。其一,本团队将传统的荧光膀胱镜进行升级迭代,研发了靶向荧光膀胱镜,通过结合新型核酸试体技术,实现对膀胱肿瘤的特异性识别。其次,本团队也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膀胱镜图像识别领域,以进一步提升图像处理和识别能力,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期待更多研究成果和数据的公布,能够优化并适应更多临床需求,为患者带来便利,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脉通:在本次EAU年会上,在膀胱癌领域有哪些创新性研究成果令您印象深刻?您认为膀胱癌诊疗领域将迎来哪些重要发展?

陈海戈教授

在本次EAU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不用以往的改变,在泌尿系统三大肿瘤领域,尿路上皮癌(包括膀胱癌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和重要性。

在液态活检领域,传统的尿液单细胞测序虽然具有潜力,但成本较高,难以普及。但本次会议上,来自丹麦的研究团队带来了通过使用数字滴定聚合酶链反应(ddPCR)技术,显著降低了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成本,并将其作为伴随诊断应用于临床,这为液态活检的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手术技术方面,保器官的理念逐渐成为泌尿外科的重要目标和临床需求。新型激光技术和腔镜下的机器人操作方法正在改变传统的膀胱肿瘤切除方式。例如,有团队报道了通过腔镜机器人进行双手操作的肿物切除技术,这标志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同时,对于无法完整切除的大肿瘤,提出了肿瘤粉碎吸收和分段切除的新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此外,人工智能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筛选靶向药物、进行疾病诊断、预测患者预后,还能通过膀胱镜下的图像学习判断患者的分期,并提出治疗思路及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或许可以将中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大模型语言与泌尿肿瘤的诊疗垂直领域相结合进一步研发,或将为肿瘤的早筛、早诊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可期。

专家简介

陈海戈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比利时鲁汶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行政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泌尿科执行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膀胱肿瘤专业组组长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膀胱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肿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上海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上海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健康促进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装备协会腔镜与微创技术分会泌尿学组委员

国际膀胱癌联盟IBCN成员

中国膀胱癌联盟发起成员

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

Oncology Letter、BMC Cancer、Urology等杂志审稿人

专家简介

张瑞赟医生

主治医师、留法医学博士

担任

仁济医院南院区与西院区膀胱肿瘤临床医疗组-组长

仁济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控专家

人才计划

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

上海市卫健委——“医苑新星”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膀胱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疾病预防控制分会-青年委员

亚洲机器人全膀胱根治协作组ARARC-Committee Member、通讯编委

国际膀胱癌协作-IBCN International Member

BJUI中文版编委会-学术秘书

Oncology Letters、BMC Cancer、Oncology and Transitional Medicine 等杂志审稿人

奖励

首届“探届达人”全国中青年泌尿外科医师病例大赛-全国总冠军

首届“荣昌杯”全国尿路上皮癌病例演讲比赛-全国总冠军

编辑:Uni

审校:陈海戈教授、张瑞赟医生

排版:Lya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