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地理献给孩子的少儿科学杂志,专注于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三大学科,通过国家地理科学家的真实实践激发孩子探索的主动性,助力孩子构建科学逻辑、培养理科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引领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025年3月号 精彩试读
《环球少年地理(科学发现)》
国家地理献给孩子的少儿科学杂志,专注于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三大学科,通过国家地理科学家的真实实践激发孩子探索的主动性,助力孩子构建科学逻辑、培养理科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引领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Exploring
Science
”
源自图文科普品质保证——国家地理
符合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本期
导师
。。
保罗
古生物学家
你好,少年探险家!我是本期导师保罗,我是一名古生物学家。能有机会与你一起踏上这段既神秘又令人振奋的科学探索之旅,我很开心。
不是所有科学都发生在实验室里。我有时就像是一位时间旅行者,穿梭在历史的尘埃中寻找线索,揭开地球过去的秘密。
记住,科学探索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们敢于想象、勇于尝试,就一定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奇迹!
我仿佛闻到了
远古时代的气息。
LIFE SCIENCE
生命奥秘
多角度认知
发现目标
从挥网捕虫的蜘蛛到吐水射击的鱼,这里的几位捕食者个个都有不可思议、出人意料的狩猎技巧。
←左右滑动解锁 →
这些动物都有哪些出人意料的狩猎技巧?
一只大螃蟹从石头后面爬了出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它想都没想就向小虾逼近。哐!蝉形齿指虾蛄一拳打碎了螃蟹坚硬的外壳。螃蟹哪里知道,自己完全不是这只小虾的对手。对方可不是等闲之辈,它的头下方有一个秘密武器:两根棒槌似的掠肢。它们能帮助这只虾蛄击倒比自身大一倍的猎物。
蝉形齿指虾蛄是个一拳制敌的“拳击手”。
射水鱼能用一记奇招击落任何处在射程内的昆虫。当蜘蛛爬到叶子边缘时,就是绝佳的机会。噗!只见一股水流喷射而出,把蜘蛛从叶子上打了下来。蜘蛛掉进水里,射水鱼毫不犹豫地吞掉了它。虽然看似巧合,但每一发“夺命水枪”的背后其实大有玄机。射水鱼有两种特殊的适应性特征,使它具备了两项狩猎“超能力”:确保射击精度的强大视力和专为远距离喷水而生的嘴。
预备,瞄准,开火!
忽然,鲱鱼周围的水似乎沸腾了,伴随着粼粼的波光和哗哗的水声,数以千计的气泡在鱼群周围喷涌而出,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漩涡。原来是一群座头鲸正在用它们的呼吸孔吹泡泡。气泡上升,鲱鱼也得跟着上升。就在气泡到达海面之前,一群座头鲸张着大嘴向上跃起。每头鲸都吞下满口的鲱鱼和海水,然后通过鲸须过滤掉海水,咽下成千上万条鲱鱼。
座头鲸吹泡泡困住猎物。
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竞争。在任何环境中都有动物在觅食。拥有独特的狩猎技能是有回报的。从能击碎甲壳的小虾、会喷水的鱼,到会吹泡泡的鲸,世界各地的动物都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狩猎本领。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2022年版科学学科核心概念“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科学关键词
生物发光:自然界活体生物自身发光的现象。
掠食者:杀死并吃掉其他动物的动物。
猎物:猎取到的或作为猎取对象的鸟兽。
EARTH SCIENCE
地球脉动
多角度认知
用遥感技术守护地球
地球,孕育万物的美丽星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遥感技术让我们不用亲自去现场,也能看到地球上发生的事。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余文行(左)正在采访当地的野外向导和环保主义者(右)。
我最关心的是人类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满足人类需求,又能保护地球的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022年版科学学科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
肯尼亚的实践
在肯尼亚东部安博塞利地区的Selenkay,我们和当地的保护区合作,利用遥感、生物声学、野外相机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当地马赛部落的传统知识和策略,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承载力。我们还深入了解马赛人与自然长期共存的历史,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融入我们的项目中。
STEM 科学项目
挑战:我的环保侦探任务
来尝试成为一名“环保小侦探”吧!请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和记录你家周围的环境变化,并提出环保建议。
做完这个有趣的任务,你不仅能成为一名环保小侦探,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PHYSICAL SCIENCE
玩转物理
深入探究
火星旅行
准备好迎接下一场太空大冒险吧,因为我们正在筹备……
左右滑动,和宇航员们一起筹备一场火星旅行吧!
新型火箭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到达火星,使用火箭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
工程师已经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它需要新的技术。首先,这些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更强大的新型火箭燃料。他们还想制造新型火箭,让每枚火箭分别携带火星航天任务所需的不同物品。这些火箭将一个接一个地发射升空。一枚火箭可能携带补给品,其他火箭可能携带飞船的各个部分。进入太空。
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2022年版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工程设计与物化”
一名科学家正在地球上的荒漠中练习火星宇航员的工作。
直奔火星?
有些专家说,宇航员应该直接去火星。这有点像过去的探月之旅。宇航员会在火星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返回地球。一家私人太空公司则另有打算。它的科学家认为火星之旅应该是单程的。第一批去火星的人将在那里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定居点。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这家公司已经开始接受第一批火星定居者的申请了。已经有20多万人报名。看来大家都想搬到火星去生活。
红色星球
THE RED PLANET
探索者们在火星上会面临哪些危险?
What dangers will explorers face on Mars?
·极端温差——两极周围低至-153℃,赤道附近在夏季的正午高达20℃。
• Temperatures range from –153°C near the poles to 20°C near the equator at noon on a summer day.
·火星的空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几乎没有我们赖以呼吸的氧气。
• The Martian air is mostly carbon dioxide. It has hardly any of the oxygen we need to breathe.
✦
✦
全年订阅赠180倍高清儿童手持显微镜!更多国家地理少儿图书,尽在官方微店!
24
|
网购
邮购
来源:青岛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