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世锦赛中国女排输给法国连八强都没进,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咦,央视今年冷不冷?瞬间明白,冷是有原因的。别的不说,去年还天天刷屏,今年比赛一场没转播,这操作也够“高冷”的吧?我昨天刷热搜看到球迷们吐槽成一片,“几年没这样了,央视是不是放弃了?”“球迷心碎,女排
看完世锦赛中国女排输给法国连八强都没进,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咦,央视今年冷不冷?瞬间明白,冷是有原因的。别的不说,去年还天天刷屏,今年比赛一场没转播,这操作也够“高冷”的吧?我昨天刷热搜看到球迷们吐槽成一片,“几年没这样了,央视是不是放弃了?”“球迷心碎,女排去哪儿了?”我跟你说,这事儿不是单纯的“放弃”,央视这波稳着呢,早就悄悄撤了关注度。
说实话,大家不是没发现。今年这届中国女排表现那叫一个尴尬。输法国没进八强,这成绩放哪都挺扎心的。你很难用官方解说员的热情辩解什么,毕竟解说员都尴尬到词穷——比赛都很难看,人家法国都让你活捉了,怎么活络气氛?央视不转播,既避免了尴尬,也免得观众失望太多,算是聪明的避雷针了。毕竟边播边被喷,和不播尴尬寡淡,哪个更让人难受,球迷心里有数。
再说,这届女排的状态差在哪里?数据就别了,刷比赛就能看出来。球员失误频频,攻防转换慢,关键分处理不好,战术执行也不一致。不是说过去的女排完美无缺,但那股拼劲,那种“铁血精神”,现在明显弱了。你得承认,这批人或许天赋不差,但磨合不够,心理高压下的表现更是掉链。这不是吹,连法国这种近几年不算排球强队的都能逆袭成功,说明我们的软肋已经暴露。央视眼光准,第一时间切除了“假期待”,没必要陪着大家抱幻想。
更别提,央视今年转播阵容里,女排被边缘化,背后其实是市场和热度双重打击。观众喜欢播出精彩又具看点的比赛,热度不够,广告商也不买账,这就是现实。女排没进步,收视率直线跌,对比过去火爆赛季,简直天壤之别。转播权好歹是“投资”,不转播就是胜负已定的前兆。更狠一点讲,女排的落寞,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体育产业链的“适者生存”,谁能引起持续关注,谁就有资本被重点推,反之只能靠数据和传统情怀撑场面。
我还专门回头拉了些今年比赛片段,视频随便一刷,就能看到那些吱吱吱的错位防守,和内线拦网跌破眼镜的漏洞。你说电视上场面不都是精华剪辑?那你就知道真实比赛多尴尬。之前老冠军的霸气和冷静,几乎消失在了这届队伍里。中国女排能不能快速重振旗鼓,绝不是喊几句口号能解决的问题。教练、球员、体制调整,缺一不可。否则,这样的尴尬场面会一再上演,不转播只是开端,未来关注度下降才是死穴。
有意思的是,粉丝反应两极化,早有观点说央视低调是看透了真相,避免舆论炒作;另一面有人骂央视不够担当,选手失利不应该“消失”。这不正印证一个事实,体育和娱乐一样,眼球经济第一。球迷热情减退,媒体自然冷淡,互为因果。你不能光怪央视不转播,也得问问观众的耐心到底还能撑多久。硬撑场面注水,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运动生态。央视这招“淡定放弃”,未必是坏事,只是看起来很残酷。
最后说一句,这事儿真就这么过去了?别说是中国女排,这是任何一个曾经辉煌、陷入低谷的运动项目都会面对的挑战。你指望一波过的热度永远热下去?娱乐圈翻车还频繁,体育界冷门、高光交替是常态。只不过这次女排的低谷明显来得比想象中快,粉丝们得心理预期先调整好。没成绩谁还看?没人关心谁买账?都得从这惨淡的现状里醒一醒。反正我是看够了,接下来是静待下一波翻身,还是继续凉凉?咱们且看且吐槽。
来源:一米三的博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