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开枪射杀继母,坐牢三年后才坦露真相,揭开一起以爱之名的顶级PUA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9 18:38 1

摘要:1985年3月19日,星期二,凌晨3点26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橙县的911调度中心,接到一名自称戴维·布朗(David Brown,32岁)的男性的报警电话。戴维告诉接线员,说他刚回到家就被告知妻子琳达(Linda Bailey,23岁)在卧室里遭枪击,请警察

死亡

1985年3月19日,星期二,凌晨3点26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橙县的911调度中心,接到一名自称戴维·布朗(David Brown,32岁)的男性的报警电话。戴维告诉接线员,说他刚回到家就被告知妻子琳达(Linda Bailey,23岁)在卧室里遭枪击,请警察和救护车尽快来家里。

警方几分钟后迅速赶来现场,戴维随即告诉他们:“我觉得我妻子已被枪击身亡了。”有警员注意到,戴维身后站着一名怀抱婴儿的少女,稍后得知这是戴维妻子琳达的妹妹帕蒂(Patti Bailey,17岁),婴儿是戴维夫妇的女儿克里斯托(Krystal Brown,8个月)。

戴维说他很害怕,不敢进卧室看琳达的情况,仅为警方指明路线,让他们自行查验主卧。进入主卧,警察看见一名身穿睡衣的女性侧躺蜷缩在双人床的一边,这正是戴维的妻子琳达。

警员目测琳达中了两枪,一枪在上腹部,一枪在右胸,她盖着蓝色毯子的上身几乎全被血染透,脸颊上也溅着不少血迹,但床单地面等却几乎没有血迹。一名警员走近查看,发现琳达已经没有了呼吸,但她的胸部还在轻微起伏,这表示她的心肺机能尚未停止,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琳达)

急救医护同样行动迅速,他们到场后初步确认琳达因失血性休克陷入昏迷,于是边为她做心肺复苏,边送她赶往当地医院。凌晨4:05,到达医院后,急诊为琳达做开胸手术取出子弹、输血,然而已无力回天。凌晨4:26,医生确认琳达死亡,死因为两次枪击导致的大出血和肺部血栓。稍后的尸检结果显示,琳达周身除两处枪伤外,无其它异常,不过血液中检测到微量可卡因,但无法明确摄入方式,例如吸毒或服用药物代谢所致。

而在案发现场,警方着手问取笔录,最先是戴维。戴维靠坐在客厅沙发上,神情恍惚,不停地抽烟,警员推测他因妻子死亡而惊恐迷茫。

尽管看起来像40多岁的中年人,但戴维实际上只有32岁,他的身高1.63米,肥胖壮实,穿着张扬,戴着粗金项链和硕大的宝石戒指,与家中富丽堂皇的装潢相得益彰。有警员私下感叹,戴维相貌平平,却有琳达这样年轻漂亮的妻子,也许要归功于他不俗的经济实力。

戴维介绍家里常住5个人,除他和琳达,他们8个月大的女儿克里斯托外,还有他和第一任妻子布伦达(Brenda Sands,32岁)的女儿希娜蒙(Cinnamon Brown,14岁),及琳达的妹妹帕蒂。不过现在,希娜蒙不见了。

(合照,一排左至右:戴维、琳达、克里斯托;二排左侧帕蒂,右为希娜蒙)

戴维接着说,他前一晚因妻子琳达和希娜蒙为琐事无休止的争执而烦躁,自己一人开车出去冷静下。约是凌晨2点多,他途中去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从那买了苹果派当宵夜,还买了一本漫画书,结完账就开车去海边兜风。然后看时间不早了,心想家里肯定已经安静下来了,便驾车返回。可他一进家门,就看到妻妹帕蒂脸色苍白,抱着小女儿克里斯托,惊惧无措地对他说:“姐姐死了,我没看见开枪的人是谁,但我觉得是希娜蒙杀了姐姐。”

戴维停顿了一下,踌躇着说,他和帕蒂一样,也认为是大女儿希娜蒙开的枪。

证人证词

戴维告诉最早到场的警探之一麦克林(Fred McLean,53岁),他并不意外希娜蒙会朝琳达开枪。他一直都知道,妻子和大女儿关系紧张,他顾及琳达怀孕期间及产后情绪不稳定,只好顺从妻子,委屈了女儿。

琳达常说希娜蒙是拖油瓶,想把她从家里赶出去,连家中大门钥匙都不给她。也因此希娜蒙只能睡在院子的拖车(trailer)里,只在吃饭和看电视的时候进来主屋。希娜蒙也讨厌琳达,处处和继母作对,觉得琳达侵占了本该属于她的父爱和财产。戴维说他很自责,自从他十一年前(1974年)和希娜蒙的母亲布伦达离婚后,这个女儿轮流住在父母、祖父母家,成长环境颠沛流离。

(希娜蒙)

前妻布伦达再婚后,没几年又生了一个女儿,戴维也忙于自己刚起步的电脑数据恢复公司。缺少父母陪伴,希娜蒙难免孤单,性格也变得孤僻易怒。戴维听布伦达诉苦时说起,母女争执中希娜蒙曾打伤过母亲,而且据他所知希娜蒙在学校里也交不到朋友。

戴维继续说,事发前一天,3月18日,全家原本要一起去沙漠野餐,但突然下大雨,他们只得留在家里打牌、玩游戏,希娜蒙对此很不开心。琳达看她闹脾气,就又说起要把她赶走,希娜蒙也针锋相对地反击琳达,她们吵吵停停,直到晚饭后都没有松口的意思。戴维干脆出去躲清净,他实在想不到,希娜蒙竟然开枪打死了继母琳达。

作为家中案发前后均在场的重要证人,帕蒂作证称,3月18日白天希娜蒙玩牌输了生闷气,还和琳达吵闹。戴维吃过晚饭没多久就出去了,晚上8点多,琳达先在婴儿房哄睡克里斯托,9点多回主卧睡觉。

帕蒂和希娜蒙在起居室看电视,一直到深夜11:45。帕蒂说她很累,想睡了,叫希娜蒙一起回房间。戴维安排希娜蒙和帕蒂同住一间卧室,但两人不和,希娜蒙多数时间睡在拖车里。希娜蒙突然说,回房睡也可以,我先给你看样东西。

希娜蒙不知从哪拿出一把银灰色手枪,把帕蒂吓了一跳,希娜蒙还问她,手枪怎么用。帕蒂回答说不确定,她只在电视上看过,禁不住希娜蒙追问,帕蒂才比划了一下如何扣动扳机。希娜蒙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那我知道了。”帕蒂没有多想,比示完就回房睡觉了。

(帕蒂)

不知道睡了多久,帕蒂被一声枪响惊醒,开灯就看见希娜蒙站在她床边,手里拿着刚才那把银灰色手枪。帕蒂强调她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下意识看了下时间,是凌晨2:23,等转头时希娜蒙已走了出去。约一分钟后,帕蒂听到第二声枪响,然后是第三声,但她无法确定三枪分别打在哪。帕蒂记得第三声枪响后隐约看见希娜蒙从主屋跑出去,不过天色太暗,她看不清希娜蒙的出走方向,也不知道她是否离开了家。

直到听见外甥女克里斯托的哭声,帕蒂才缓过神,想起抱孩子一起回自己房间,同时心里也怕希娜蒙会回过头来朝她或克里斯托开枪。过了一阵,正门响起敲门声,紧接着是钥匙开门的声音,她知道姐夫戴维回来了。她对戴维讲家里出事了,戴维叫她去找希娜蒙,她找遍了房子也不见希娜蒙,戴维安慰她几句后就报了警。

帕蒂最后解释道她没看见开枪的人是谁,也没在家里看见任何外人,但她的确看见希娜蒙在枪击前和第一、二次枪击的间歇,都拿着手枪,她相信是希娜蒙枪杀了姐姐琳达。

警方在初步搜查中也未发现希娜蒙仍在家,结合帕蒂的证词,他们考虑希娜蒙在枪击琳达后逃走了。希娜蒙因此被视为嫌疑人,受到警方追捕,但也无法排除她与案件无关,因受惊过度从家里跑出去。

帕蒂还告诉警察,自从1984年圣诞节后,希娜蒙变得格外难相处,她任性、暴躁好斗,甚至有点儿疯,会自问自答很久,并说这是她在和“朋友”聊天。1985年2月中旬以后,希娜蒙愈发抑郁、沮丧,但从不吐露为何烦恼,也许她那时就打算杀死继母琳达。

搜查取证

问话期间,另一队警员到达现场展开搜证,他们寻获的物证如下:

1.洗衣房里有3个镇静剂、止痛剂、利尿剂的空瓶,怀疑有人吞食瓶内药品。厨房料理台上有一个底部剩水的水杯,应该是配合吞药用的。戴维证实这些原本放在书房办公桌的抽屉里,他患有高血压、哮喘、结肠炎等疾病,这3瓶有的是他的治疗用药,有的是备用药。

2.凶器手枪在帕蒂卧室的地毯上,被擦拭过,未检出指纹。

戴维说,家里有包括凶器手枪在内的4把枪,和不少当地人一样,他喜欢射击,有时去沙漠射击。他的电脑数据恢复公司盈利颇丰,枪也用来防身。他原本把凶器手枪放在书房置物柜的抽屉里,但他没告诉女儿枪分别放哪,也没教过希娜蒙开枪。

3.主卧床周的地面上检出了枪击火药,床单,枕头,盖毯上的血迹全部属于死者琳达。地上有一个疑似被弹孔穿透的灰色枕头,警方推测是凶手射击时以枪口抵住枕头用来减少声音。

4.帕蒂卧室的墙壁挂毯下端的墙壁上,嵌着一颗来自凶器手枪的子弹,地面墙面和挂毯下端也有火药反应。

5.戴维和帕蒂的手上都检测出了极微量的火药,但数量实在太少,警方认为这并不说明戴维和帕蒂直接接触过凶器手枪。推测是帕蒂案发后过于惊慌,进出房间时无意中碰过自己卧室被打进子弹的那面墙因而手部沾上火药,又和戴维有互动造成的。

(凶器手枪)

警方在全屋取证中确认,家中所有门窗完好,围墙、围栏均无攀爬痕迹,安全警报也没有响过。另外,家里有三只狗,帕蒂表示整夜狗都没有叫过,所以大致能排除外来人行凶的可能性。参考前述证人证言,警方推断,希娜蒙由于长期对继母不满,在前一晚继母威胁要赶走她后,愤而杀了琳达,破案关键无疑是尽快找到希娜蒙。

3月19日早7:20,警方增派人手再次进行全面现场搜查,警探麦克林负责屋外,他带着两名同事走入后院时,有一只狗冲过来吠叫。麦克林这才注意到,院里有两间木制狗舍,他发现其中一间狗舍里有动静,可天还没全亮,看不清里面。慢慢走近,麦克林看到一名少女趴在狗舍里,神情游离、面容疲惫,身上、地上全是呕吐物,其中有不少橙色胶囊。他试着叫了一声希娜蒙,少女应声说是。

(狗舍)

麦克林蹲下身拉着希娜蒙的右手,扶她起身走出狗舍,发现她手里握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上帝,请原谅我,我不是真的想伤害她。”麦克林拿过字条,同时叫来同事取样狗舍里的呕吐物化验。

因为希娜蒙尚能正常交谈,警方便将她带回警局进行问话。到达后先由法医检证希娜蒙双手、周身是否有火药。再由女警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期间女警发现希娜蒙的裤子尿湿透了,这可能是枪杀琳达后情绪大受冲击或吞食药物引起的尿失禁。最后向她宣读米兰达权利。检测结果表明她的手上只有微量火药残留,这无法证明她开过枪,枪械专家认为,案发后希娜蒙又是呕吐又是尿失禁,她手上的火药或许被稀释掉了。

3月19日上午8点,麦克林和同事纽维尔(Jay Newell,39岁)一起给希娜蒙做笔录。在问询中,希娜蒙承认,她开了三枪,因为她恨琳达,琳达总欺负她,一直想方设法把她赶走。前一晚琳达说过,如果第二天早晨醒来还看见她在家里,就杀了她。希娜蒙说她不知道琳达为何这么极端,猜想琳达妒忌父亲戴维对她好。再想到琳达冷漠麻木,连亲生的克里斯托哭了也不去哄,希娜蒙顿时气愤难耐,想要杀人。

受药物影响,她语带困倦、眼睑下垂,麦克林不得不加紧追问。希娜蒙强撑着回答问题,说她趁人不备去父亲书房柜子的抽屉里翻出一把手枪,但她说没问过帕蒂怎么开枪(这和帕蒂自称教她开枪的说法不一致)。第一枪是她在主卧门外的走廊上开的,不确定打哪了,第二、三枪她站在门外朝躺在床上的琳达开的。

(戴维、琳达、克里斯托)

希娜蒙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上午8:40,警方把她送医救治。上午9:18,医院证实希娜蒙因吞食大量镇静剂、利尿剂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进而昏迷,再加上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情况比较紧急,但无生命危险。根据戴维家中的3个空药瓶标注的药品数量,如果希娜蒙全部吞了空瓶里的所有药物,她可能吃进镇静剂、止疼剂、利尿剂总共260颗药,远超致死剂量。如果没有吐,她现在应该已经死了。

到此为止,案件似乎已经明了,希娜蒙承认憎恨和枪杀继母,帕蒂和戴维的证词也与希娜蒙的说法大致吻合,并且希娜蒙写了“认罪遗书”、吞药自杀。3月20日,警方申请到希娜蒙的逮捕令。

希娜蒙昏迷了两天后醒来,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警方重启审讯。在这次审讯中,希娜蒙虽然承认杀死琳达,但拒绝回忆射杀的细节,只反复说她恨继母。

警方辗转从照护希娜蒙的实习医生处得知,3月20日希娜蒙回答医生为何吞药时解释过前因后果。希娜蒙说她19日凌晨3点左右开的枪,一共朝琳达开了两枪(还是没提打在帕蒂卧室的那枪),第一枪没打在要害,琳达痛醒了,呜咽着说:“好疼,救命。”她看继母没死就又开了一枪,这次,琳达不再出声了。开枪的原因是琳达威胁把她赶出去,她不知还能怎样反抗继母,于是想到了杀人。

开完枪她跑去父亲的书房,从一个抽屉里找出几种药,包括利尿剂、镇静药、止疼药。她最先吃下去一整瓶80片的药,然后又吃了其它2个瓶子里的不知道多少药片。吃过药她在屋里待了快半小时,不过没看具体时间,然后躲去狗舍,躲进去没多久便开始呕吐、尿失禁。

考虑到希娜蒙只有14岁,且帕蒂形容她“有点儿疯”。于是警方为希娜蒙安排精神鉴定,结果显示,她认知正常并非反社会人格,也不存在任何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迹象。警方由此认定希娜蒙在作案时理智清醒,案件性质为故意杀人。

核实案情

警方试图从希娜蒙的生母、同学身上寻找更多线索。

向希娜蒙的母亲布伦达(Brenda Kurges Sands,32岁)问取笔录的是警探纽维尔。布伦达对纽维尔说,女儿虽然学习不好,又转过几次学,好朋友不多,但她乐观活泼,没有暴力倾向,也不曾滥用药物,更不会自杀,她就是普通青春期女孩的样子。而且据布伦达所知,希娜蒙和琳达相处融洽。

在布伦达的印象中,琳达热心友善,开朗健谈。不过,近一年多,她察觉出琳达情绪低落敏感,担心是希娜蒙住进父亲家影响了戴维和琳达的关系,但琳达亲口保证,欢迎希娜蒙住进来,她不会打扰他们。

(琳达和戴维)

布伦达记得希娜蒙偶尔说过,父亲和琳达有时吵得很凶。在布伦达的印象中,戴维凶悍、控制欲强,两人离婚前后,他们有几次吵完架,戴维拿枪威胁要杀她,她因此一直惧怕戴维。她还听说戴维不许琳达结识朋友、邻居。此外,她从戴维父母那听说,大家都察觉出帕蒂喜欢戴维。布伦达毫不意外,她早就知道戴维迷恋少女,她和琳达都是从15岁起就与戴维交往。布伦达最不解的是案发后,戴维嘱咐过她,对警察要多说希娜蒙叛逆、混乱。

和希娜蒙从小学就认识的朋友兼同学克里斯塔(Krista Taber,14岁)也证明,希娜蒙爱说爱笑、从不和人起冲突,开枪杀人更是难以想象。不过,她同样觉察出不知为何从1984年底开始,希娜蒙变得安静、焦虑、心事重重。

布伦达和克里斯塔对希娜蒙的描述与戴维、帕蒂完全相反,纽维尔猜测是,戴维要求前妻说希娜蒙性格糟糕,可能是为了佐证女儿在情绪失控下开枪,以便减轻罪责。但警方也不得不考虑,希娜蒙枪杀继母或许另有隐情。照布伦达所说,戴维可能出轨妻妹帕蒂,这让他们也有动机杀害琳达。为了找出真相,还要扩大证人询问范围。

警方后续联系了琳达的双胞胎弟弟艾伦(Allen Bailey,23岁),艾伦告诉警察,琳达没提过和希娜蒙有矛盾,她烦恼的是小妹帕蒂,他们全家(指琳达娘家人)都看得出帕蒂喜欢姐夫戴维,妒忌琳达。

(帕蒂)

琳达的朋友丹尼斯(Denise Summers,化名)证实了艾伦的说法,他说戴维曾向琳达坦白帕蒂暗恋他。丹尼斯很肯定,希娜蒙尊敬琳达,她们很和睦;反倒是帕蒂和琳达矛盾不断。琳达死后这些日子,帕蒂的所作所为透露出她想取代琳达。她穿着琳达的衣服,戴着琳达的首饰,抱着克里斯托跟戴维进进出出,仿佛克里斯托是她和戴维的女儿。丹尼斯强调,虽然没有证据,但她直觉是帕蒂枪杀了琳达。

警方稍后走访长年为戴维办理公私业务的银行职员时获知,琳达去世后,戴维先后存入35万美元和20万美元两笔钱,并说这是琳达的死亡保险赔偿金。银行职员好奇琳达不过是初中辍学的家庭主妇,保险公司一般不承保这类人的高额人寿保险(当时美国的人寿赔付金和受保人的学历、职业正相关,越高学历、身居要职的人可赔付的金额越高),戴维是怎样顺利买入保险又完成理赔的?但碍于情面该职员也不好意思问。

尽管有帕蒂与戴维暧昧、与琳达不和,以及戴维为琳达高额投保,即情杀和谋财两个疑点,但警队内部的主导意见认为,希娜蒙对警察和实习医生都做过认罪表述,她的供词与帕蒂和戴维的说法也相互印证,且没有有力证据指向希娜蒙以外的人参与犯案。最终,只有希娜蒙作为杀害琳达的嫌疑人被送检起诉。

起诉、定罪

1985年夏季,检方以预谋故意杀人罪起诉希娜蒙,案件于同年8月7日在橙县青少年法庭(希娜蒙当时14岁)开庭。

庭审期间,希娜蒙声称不记得3月18日晚饭后在起居室看电视之后的事,对枪击经过完全没有记忆,也否认对警察和实习医生做过认罪口供。戴维为她请的律师则以案件没有目击证人,凶器手枪上也没有指纹为由,进行无罪辩护。

(希娜蒙)

法庭经审理采信了检方提供的希娜蒙的两次认罪自白,结合呕吐物中的药品数量、种类等证据,认定是希娜蒙枪杀琳达后试图畏罪自杀。法官于9月13日,判定希娜蒙谋杀罪名成立,处以27年监禁。戴维以患病体弱为由未出庭作证,也未出席宣判。

由于希娜蒙还未成年,法庭指定她先进入州立少管所(California Youth Authority Facility)下属的矫治学校(Ventura School),边服刑边接受心理治疗,成年后再转入常规女子监狱。

“尚未结案”

虽然希娜蒙被法庭定罪,但两位参与调查的警探纽维尔和麦克林仍怀疑戴维和帕蒂与案件有某种关联,因为帕蒂出庭时的证词与几次调查笔录一字不差,连语序、修辞都一模一样,像是背诵内容;戴维身为希娜蒙的父亲,却借口患病,拒绝上庭作证,这两人的反应很可疑。

而判决当天退庭后,他们在法庭停车场遇到布伦达和戴维的姐姐苏珊(Susan Brown Salcido,34岁),苏珊提供的信息更加深了他们对戴维、帕蒂涉案的怀疑。

苏珊和戴维是亲姐弟,不过她难以忍受戴维自恋、自私冷酷、从不认错的性格,两家少有来往,也因此调查阶段苏珊未被警方列为证人。

苏珊告诉两名警探,1985年2月,她和琳达通过电话,琳达说近段时间与戴维关系变差很多,夫妻经常争吵。琳达没明说争吵事由,但她觉得问题出在帕蒂身上。

戴维本来安排希娜蒙和帕蒂同住一间卧室,但帕蒂不愿与希娜蒙分享,希娜蒙只能睡在拖车里。这与琳达无关,而是受戴维默许。不止卧室,帕蒂总能从戴维那里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如昂贵的衣服、饰品。父亲亚瑟(Arthur Brown)曾对苏珊抱怨,家里除戴维外,没人愿意让帕蒂待下去。帕蒂性格阴郁乖僻,赖在家里纠缠戴维,是贪图戴维的家产。琳达也越来越担心这个妹妹,特别当帕蒂杀了希娜蒙养的狗后,琳达被吓坏了,从不让帕蒂接触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克里斯托。

苏珊补充道,案发后几小时,戴维少见地给她打电话,交代说万一警察来找她,让她务必说希娜蒙举止怪异、精神混乱、可能自杀。

听完苏珊的话,麦克林和纽维尔都确定,希娜蒙隐瞒了真相,戴维才是案情关键。于是,两名警探商定,私下追查戴维,寻找新线索。1986年初,麦克林因调职无法继续跟进,之后主要由纽维尔利用业余时间调查戴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纽维尔发现,琳达死后,帕蒂仍与戴维同住,戴维对外宣称需要帕蒂帮忙照顾不满一岁的小女儿克里斯托。可他向苏珊求证后得知,戴维在案发后就把克里斯托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帕蒂成日跟着戴维,两人形影不离。戴维的生活越来越奢侈,他每半年多搬家一次,房子越换越大,家电、装修越来越豪华,安全警报越来越高级,换豪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纽维尔当然知道,戴维经营的电脑数据恢复公司生意兴隆,他有不少大客户,收入不菲。可是,仅凭公司利润,他真能负担得起挥霍的生活吗?

(戴维)

这个疑问很快有了答案,纽维尔查到,从1985年11月起,戴维的汽车在“买保险-发生事故-索赔”的循环中逐步升级。他每次购买汽车和医疗保险没多久,便会“遭遇”各种事故,如剐蹭、追尾,并自称在事故中受伤,再拿着事故鉴定书和诊疗病历向保险公司索赔,单次获得的保险金在1万至10万美元之间,屡试不爽。纽维尔联想起琳达的人寿保险,决定逐一核实戴维替琳达购买保险的份数和投保金额。

与戴维恣意铺张的生活相反,希娜蒙在少管所的学校里过得平静、清苦。她是模范学生,专心上课、劳作,对谁都礼貌谦逊,不参与其他少年犯间的拉帮结派。管教们都看好希娜蒙,认为她最有希望获得假释。但前提是,她必须对假释委员会(parole board)如实讲述犯案经过。然而希娜蒙对此十分消极,始终声称不记得琳达遇害那夜的任何事,不仅如此,她还拒绝接受心理治疗。医生分析,她故意封闭自己,像是在严守秘密,保护某个人。

每当家人来探望时,希娜蒙会特别高兴,她不停追问大家好不好,下次是谁、什么时间来看她。她最想念小妹妹克里斯托,也挂念父母,戴维甚少探视,让希娜蒙格外放心不下。她以为父亲身患多种疾病,孱弱无力才没能来见她;根本不会想到,戴维住豪宅、开豪车,把克里斯托丢给父母,和帕蒂出双入对。

1986年底祖父亚瑟某次来探视希娜蒙,出于对帕蒂“赖”在家里和贪图戴维财富的不满,最重要是心疼大孙女在少管所受苦还惦念全家,他向希娜蒙透露,他知道谁杀了琳达,一旦时机适当,他就说出真相,让希娜蒙不再受冤坐牢。

希娜蒙在1986年12月18日接受心理疏导时,无意中向医生提及此事。医生同样了解希娜蒙行为良好,希望她能尽早获得假释,便把消息转告给假释委员会。委员会联系检方,检方则要求警方核实这条线索,被指派该任务的恰巧是不放弃调查该案的纽维尔。

1987年1月28日,纽维尔来找亚瑟,请他配合问询,刚好家中那时只有亚瑟一人,亚瑟认识纽维尔,一看见他就表现得慌张警惕,一再推说他全不知情。在纽维尔以希娜蒙处境艰难为由的说服下,亚瑟纠结一番,最终承认,在琳达死前十来天,他偶然听见帕蒂对戴维说:“琳达和她的双胞胎弟弟艾伦打算抢走你的电脑数据恢复公司,不能让他们得逞,最好先发制人,除掉琳达。”亚瑟早前就看出来帕蒂喜欢戴维,不过他只以为帕蒂想离间戴维夫妻感情。

1985年3月19日凌晨3点多,亚瑟接到儿子电话,告知他琳达遇害的消息时,他惊呆了,一心想着心爱的大孙女怎么会杀人?完全没把帕蒂的“预谋”和案件联系起来。后来,亚瑟看到戴维不顾全家反对仍留帕蒂同住,两人不再遮掩,举止亲密缠绵。而且1986年底,帕蒂竟怀孕了,亚瑟知道胎儿的生父肯定是儿子戴维。

他把这几年的事左思右想,渐渐推测出,是帕蒂为嫁给戴维杀死亲姐姐琳达,嫁祸给希娜蒙。希娜蒙是他最爱的孙女,他不愿孙女被帕蒂算计坐牢。

吐露实情

亚瑟的证言不仅与自己女儿苏珊及琳达弟弟艾伦的说法相互照应,更指出了杀死琳达的凶手就是帕蒂和戴维。此外,纽维尔查到,戴维自1984年3月至1985年1月,总共从四家保险公司为妻子琳达各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之所以顺利为低学历无业主妇高额投保,是因为戴维伪造材料,谎称琳达是他公司的业务骨干。琳达死后,戴维共计获得84万美元的保险金,这在1980年代的美国是一笔巨款。

(琳达)

至此纽维尔确信,琳达被杀的原因是:戴维杀妻骗保,帕蒂爱上姐夫戴维,同谋杀死姐姐,并取而代之。纽维尔深感无论如何他必须想办法让希娜蒙讲出事实,为了正义,为了希娜蒙,也为了死去的琳达。

之后纽维尔一面联系希娜蒙的母亲布伦达,请她劝说女儿说出真相;一面将暗中拍下的戴维与帕蒂的近况照片,委托管教拿给希娜蒙,希望她看到后能醒悟。

1987-1988年上半年,希娜蒙陆续听家人说起帕蒂和父亲暧昧不清,帕蒂怀孕生女。她逐渐回想起,案发前两周,她有次意外看见父亲和帕蒂拥吻,为此还质问过父亲,但被父亲搪塞过去了。希娜蒙猛地想通了,父亲和帕蒂是一伙的,利用父女亲情骗她杀了无辜的琳达,而帕蒂喜欢父亲,借机取代了琳达。

1988年8月中旬,纽维尔重新整理、补充案件资料后,决定找希娜蒙谈话,用证据劝她讲出事实。

两人见面后,希娜蒙认出纽维尔就是当年办案的警察。不等对方开口,她便先对纽维尔说,父亲戴维是主谋,诱骗只有14岁的她枪杀继母,现在她清醒了,愿意配合警方,让父亲负起应有的责任。

希娜蒙坦承,大约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戴维总是有意无意提到,琳达要联合双胞胎弟弟艾伦抢走他的公司,还计划杀害他诈骗保险金,如果他不想死,只能躲出去,离开家和女儿。戴维也不断地向女儿灌输:“相信我,我是你亲生父亲,不会对你说谎。”父亲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不避讳帕蒂在场。有时她和帕蒂独处,帕蒂也会重复这个说辞,并蛊惑道:“如果你爱你的父亲,你会毫不犹豫地帮他杀了琳达。”

希娜蒙起初以为是父亲和帕蒂一起恶作剧捉弄她,但只要说到这事,戴维都异常严肃,结尾总问:“你爱我吗?如果是,帮我摆脱琳达。”希娜蒙既混乱又害怕,她喜欢琳达,琳达温柔善良,对她亲切周到,她无法想象琳达要杀掉父亲。可每当看到父亲愁苦的样子,她慢慢觉得,父亲真的面临危险。

希娜蒙说她从小和父亲感情最好,母亲布伦达对她教导严厉,且忙于工作,无暇陪伴。父亲无论来探视还是把她接到自己家住,总是想方设法逗她开心,带她出去玩、吃好吃的,给她买各种礼物,给了她幸福快乐的童年。她非常爱父亲,心理上对他无比依赖、信任,她绝不能失去父亲。

(儿童时期的希娜蒙)

到后来戴维再说此事,她马上回答:“你想我怎么帮你?”戴维提议:“要么我们甩掉琳达,要么我识趣逃命,把钱和公司给他们。我太了解琳达了,就算离婚她都不会放过我。”

戴维用将近两年的洗脑成功打动了女儿,连琳达的亲妹妹帕蒂也作证她要谋财杀夫,希娜蒙慢慢改变了对琳达的态度。1984年下半年,特别是圣诞节后,戴维更频繁地向女儿施压,要希娜蒙尽快替他杀掉琳达。有次被逼急了,希娜蒙问父亲:“你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戴维回答女儿:“我想你了解我,我没胆量杀人。”

戴维总是找机会带着希娜蒙、帕蒂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杀死琳达,比如在她洗澡时给浴缸通电电死她,或是在外出野餐时把琳达从车里推下去。希娜蒙记不清他们总共讨论过多少种方法,最后确定开枪射杀琳达。

选定希娜蒙执行,是因为戴维说她年龄最小,能争取轻判。戴维告诉女儿,她只有14岁,法官不会真判她坐牢,而是会把她当成有精神病的不良少女,最多让她在医院接受治疗,两三年或更短时间就能回家,希娜蒙相信了。

1985年3月初,戴维定好详细杀人步骤:

1.希娜蒙提前写好“自杀”遗书,字迹别太工整,也别用太好的纸,得像情绪失控下写的,这样有助于减刑。

2.由希娜蒙开枪射杀琳达。

3.戴维要求女儿在枪击琳达后,对着自己头部开一枪,这能让“自杀”更逼真。但希娜蒙太过害怕,拒绝服从。戴维转而让女儿在枪杀妻子前,大量吞服镇静剂等药物,代替“举枪自尽”。

4.警察来后,希娜蒙要坚称对杀人经过失忆。说到这,希娜蒙认真向纽维尔解释,案发后对警察和实习医生说的认罪自白,她确实不记得,可能是情绪应激,也可能是药物作用模糊了记忆,所以1985年8月庭审中她否认做过认罪供述。希娜蒙觉得这也是她被法庭重判的原因之一。

5.戴维和帕蒂则对警察说,希娜蒙和琳达水火不容,再加上希娜蒙精神不稳定,以便坐实她的杀人动机。

3月18日全家人吃过晚饭,希娜蒙和帕蒂在起居室看电视,琳达9点多哄睡克里斯托后,便回房睡觉了。希娜蒙跟帕蒂在11点左右回帕蒂卧室睡觉。半夜大约一点多,戴维来叫醒她们俩:“姑娘们快起来,就是现在,我们马上动手。”两人昏昏沉沉地起床,穿戴好。

(希娜蒙、戴维)

之后戴维把希娜蒙带到厨房,给她一杯水和几瓶药(她不知道谁事后把药瓶扔到洗衣房了),让她把药全吞下去,希娜蒙照做了。可药片、胶囊实在太多,希娜蒙费了好大劲才吞完。看她咽下药,戴维又让她随身带上准备好的遗书,末了拿来凶器手枪,给枪上膛后递到女儿手里,说清楚怎么用。

等一切安排妥当,戴维说他得先出去,事后再回来。临走前他叫住女儿,故作为难地对希娜蒙说:“你不是一定要开枪(打死琳达),但你如果真的爱我,就照我的话去做。”希娜蒙说每当听到这句话,她都深感失去父亲的恐惧胜过一切,所以,她开枪了。第一枪试扣扳机时打在帕蒂房间,第二第三枪打在琳达身上。开完第三枪,她崩溃了,往屋外跑时把枪扔在帕蒂的房门口。后来警察说枪上没有指纹,她想应该是帕蒂擦过了,毕竟在她之前父亲也拿过这把枪,会留下父亲的指纹。

说到这儿,希娜蒙的眼眶里满是眼泪,哭着说她爱父亲,即便被重判27年监禁她都没怀疑过父亲杀琳达只为自保。父亲答应会想办法把她救出监狱,许诺常来探视,就算没有兑现承诺,她也一直认为父亲是因为疾病缠身,没法来看她。要不是祖父来探望时断断续续讲家里的事,说父亲和帕蒂生了一个女儿;以及在接受假释委员会问话时,对方也问过她是否清楚父亲在案发前为琳达买过近百万美元的保险(纽维尔将保险查证结果通报给他们),她怎么都不会想到,父亲以爱的名义欺骗、操控她。

希娜蒙悔恨地说,她最开始就知道,杀人是犯罪,可她那时无比珍惜父女亲情,甘愿违心杀死琳达。现在,她想明白了真相,决意不再沉默。

操纵者戴维

希娜蒙的证词揭露了戴维设计杀妻,操控女儿犯案的全过程,帕蒂作为同谋,对杀人计划知情,协助戴维欺骗希娜蒙。但若要实施逮捕,还需更进一步的证据。

1988年8月底,纽维尔安排希娜蒙用自己将坦白案情的借口,诱使戴维前来探视,借机录音,获取戴维意图谋杀琳达的证词。在交谈中,戴维没否认女儿是被指使的,但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他声称自己也是受帕蒂胁迫,迫不得已才杀妻。帕蒂阴狠有心计,小小年纪就敢虐杀宠物狗,而他体弱多病,不敢违抗帕蒂,别无选择才设计杀害琳达、并为“连累”女儿懊悔不已,他还坚决否认替琳达买过保险。戴维甚至安抚女儿称,他会设法让帕蒂“自首”,用帕蒂把希娜蒙从监狱里换出来。

(部分录音)

尽管避重就轻,戴维还是间接承认了参与杀害琳达。警方于1988年9月22日,以涉嫌谋杀罪逮捕了戴维和帕蒂。

根据当年的检验报告,纽维尔认为,希娜蒙吞下的镇静剂、止疼剂等超过致死剂量,如果她作案后没有应激呕吐,将必死无疑。也就是说,戴维原计划要杀两个人,伪造希娜蒙杀死琳达后畏罪自杀的假象,确保自己得到琳达的保险赔偿金,并除去知晓谋杀秘密的女儿。

(希娜蒙)

纽维尔难以理解戴维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亲女儿的病态利己心理,但戴维拒不配合审讯,否认指控,反而指责帕蒂憎恨亲姐琳达,联合希娜蒙杀害琳达,一切与他无关。纽维尔只能试着从戴维的过往经历和帕蒂的供述中寻找线索。

戴维自小家境贫困,父亲亚瑟是修车技工,母亲为全职主妇。戴维在家中5男3女8个孩子里排行第六,11岁便辍学打工,在加油站和杂货店工作过几年。19岁时半工半读取得高中同等学力文凭,又参加了一个政府发起的促进就业培训课程(Work Incentive Program),从中学会了电脑数据恢复技术,毕业后曾受雇于几家大型电脑公司。

(童年的戴维)

戴维不是天才,但绝对是少有的聪明人。靠着自学,他摸索出行业领先的数据恢复技术,恢复率比同行高20%以上。有了这门绝技,戴维开公司创业顺风顺水,连大银行和星级连锁酒店也是他的客户。

奋斗的同时,戴维也不缺罗曼史。他在15岁左右认识了朋友的女友,和他同龄的布伦达,并设法让布伦达甩掉男友跟他交往。布伦达告诉过纽维尔,她出身赤贫,在家里11个孩子中排行最大,父母奔波谋生,哪个都顾不上。她认识戴维前自卑怯懦,无知单纯,恋爱期间戴维体贴殷勤,给她生活费,同时灌输“只有我能照顾好你,离开我你根本没法生存”的念头。这让布伦达第一次感受到被爱有多幸福,不过她也发现,戴维的妒忌心、占有欲异常旺盛,如不许她找工作、不能和其他男性交谈。

(戴维和布伦达)

1970年5月,他们不到18岁就结婚了(加州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可在监护人许可后结婚),希娜蒙同年7月出生。戴维很会哄小孩,希娜蒙总被逗得开心雀跃,而布伦达则承担起严母的角色。长此以往,希娜蒙习惯性亲近父亲。1974年夏季,戴维出轨一名18岁少女,执意离婚,布伦达迫于戴维暴力逼迫,无奈同意。离婚不到两个月,戴维与这名少女结婚。

戴维此后接连交往、出轨少女。

1977年,戴维在第二段婚内认识并交往了那时他父母家的邻居,16岁的帕姆(Pam Bailey)。但几周后,他的约会对象变为帕姆14岁的妹妹琳达。1978年10月,24岁的戴维为了琳达和第二任妻子离婚。1979年6月,戴维与琳达结婚,但戴维婚后出轨女同事,3个月后和琳达离婚。1980年5月至1981年1月,戴维和女同事结婚、离婚。这次离婚前,他和琳达又同居了,两人1981年再次结婚。

琳达来自单亲多子女家庭,靠政府低保勉强维生,母亲酗酒家暴,11个兄弟姐妹或早或晚都因贫困辍学,一大家子过着温饱没有着落的日子。戴维那时事业小有起色,手头宽裕。他找琳达约会时,经常碰见琳达和弟妹们只有玉米片可吃,就会带大家去快餐店吃汉堡、披萨、热狗。在琳达的弟妹们眼中,戴维慷慨无私、诚心相助,他们都崇拜戴维,特别是9岁的帕蒂。

帕蒂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日常除挨饿受冻外,还长期被一个哥哥性侵、虐待,而母亲对此无动于衷。帕蒂最渴望离开家,去一个安全、不愁吃穿的地方。戴维的出现,简直像天降救星。

1981年12月,琳达和戴维第二次结婚后,琳达心疼妹妹在娘家过苦日子,便把她接来同住。

帕蒂声称,当年13岁的自己在高兴之余不曾想到,姐夫戴维对她另有所图。戴维趁琳达不在家时猥亵她,与性侵她的哥哥相比,戴维只是没那么粗暴,还会说很多甜言蜜语。

随着事业成功,戴维给予帕蒂优越的物质生活,并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帕蒂被表象迷惑了,她自洽地认为,戴维爱她,真心对她好,这让她也“爱”上了戴维,渐渐视姐姐琳达为眼中钉,梦想取代琳达和戴维长相厮守,戴维也承诺会和琳达离婚娶她为妻。所以,她在戴维声称琳达意图谋杀他时,不疑有它,并积极协助戴维诱骗操控希娜蒙。帕蒂解释说,1983年秋季,戴维提出琳达要和双胞胎弟弟艾伦一起抢走他的公司,还要杀了他。对那时的帕蒂来说,她最不愿失去的就是唯一对她好、爱她的戴维,所以,即便琳达是她的亲姐姐,她也还是站在戴维一边。(这和亚瑟指控帕蒂是杀害琳达主谋不一样,警方认为亚瑟是偷听,可能听错,也可能是故意偏袒儿子戴维。)

琳达死后,戴维一度给了帕蒂梦想中的“爱情”,他们于1986年6月30日结婚,但戴维要求帕蒂必须对外保密,以免惹人非议。1987年9月,他们的女儿西瑟(Heather)出生,戴维对外宣称这是帕蒂和社区某个穷打工小子的私生女,在家对这个女儿也不闻不问,冷漠至极,同时对帕蒂也日渐冷淡。在戴维公司的某次聚餐上,有同事告诉帕蒂,戴维正和一个女员工谈恋爱,这让帕蒂大受打击。

从戴维对她和西瑟的态度,以及戴维后期命令她自首认罪、换希娜蒙出狱后,帕蒂终于明白,戴维从头到尾在欺骗、利用、操纵她。

(帕蒂)

纽维尔端详着照片中的戴维,他个矮、肥胖、显老,相貌平平甚至丑陋,惯于出轨却总能俘获漂亮少女。再看着戴维的五任妻子,纽维尔总结出他惯常选择贫困、多子女家庭的女孩。她们穷苦、脆弱、渴望关爱,因生长于物质和情感的匮乏中,而更容易被满足和被操控。

女孩们多在17岁左右嫁给戴维,布伦达、琳达和帕蒂三人在生育后被戴维以各种手段抛弃。在纽维尔看来,戴维极度自恋,不爱她们中的任何人,只是追求病态情欲,痴迷于年轻女孩的身体和掌控她们的快感。一旦女孩们怀孕生育,不免专注于孩子,戴维就不再是她们唯一的生活重心,无法再给他全部关注,再加上她们心理上和生理上也成熟起来,他就果断甩开,去找下一个目标。

戴维有技术、会赚钱,策划杀妻、车祸骗保绝不是因为穷,而是贪婪作祟,欲壑难填。

纽维尔的出色工作引来戴维的报复。戴维在关押期间重金收买狱友,运作杀死帕蒂和纽维尔及负责此案的检察官,他自信在希娜蒙已被定罪的条件下,只要除去这三个琳达案的深度知情人就能免于被起诉。但戴维没想到,他许以重金的杀手狱友,正是警方的线人,意图买凶杀人也成为他杀害琳达的又一个证据。

定罪和余声

1990年,检方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戴维和帕蒂。

开庭期间,希娜蒙和帕蒂都指证戴维是谋杀琳达的主谋,加之他早前探视希娜蒙时,间接承认参与杀妻被录音,1990年7月,法庭判定戴维杀妻骗保罪名成立,处以无期徒刑,终身不得假释。

(法庭上的戴维)

帕蒂因案发时17岁,仍未成年,对她的审判在少年法庭进行。法庭审理认为她是从犯,犯罪情节较轻,判她接受为期4年的行为矫正(reformatory)。

至此,案件暂告段落。

希娜蒙于1992年2月获准假释出狱,很快在一家旅游公司找到工作,将生活转入正轨。

1993年帕蒂因行为良好,被准许假释。此后帕蒂改姓、再婚,隐匿声迹。

而狱中的戴维也不甘寂寞,他结交了几位笔友,并与一位女士长期书信传情、谈恋爱。2014年3月,61岁的戴维在狱中自然死亡。

本案情节曲折离奇,80年代后期美国媒体做了广泛报道。1991年,CBS电视台将案件改编为迷你剧《爱、谎言和谋杀》(Love,Lies and Murder),首播即收获了高收视率。同年,知名非虚构作家Ann Rule也采访过案件相关人士,并写成了《如果你真的爱我》(If You Really Loved Me)一书。这本书多年来销量稳定,2018年还有再版。

(电视剧海报)

希娜蒙、帕蒂和她们的家人,早已回归平静生活,自1992年后不再接受任何媒体曝光,我想这是她们遗忘往日阴霾的方式之一。

来源:辣笔小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