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生命”,可真好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10:26 1

摘要:喜欢一位作者的风格,只要出新的书,就会继续读。作者一路出,阅读者一路读。

文|弥小木

好看的童书,怕是看不完了。

喜欢一位作者的风格,只要出新的书,就会继续读。作者一路出,阅读者一路读。

前几天分享了迈克·巴菲尔德的《地球上的爆笑生活》、《房间里的化学元素》,今天来分享他的《这就是生命!》。

《这就是生命!》是英国作家迈克·巴菲尔德和英国插画师劳伦·汉弗莱,分享给孩子们的生物趣味启蒙书。

《房间里的化学元素》也是两位作者合作的童书,《这就是生命!》延续了《房间里的化学元素》的表达风格,一样的侦探视角,一样好看的形式,一样联系实际的知识。

既然一样,如果还是从这些角度分享《这就是生命!》?那就没什么分享的必要,直接去看《房间里的化学元素》的分享内容就好。

虽然两本书的整体风格像,但读《这就是生命!》的感受有不一样的地方。翻开《这就是生命!》,唤醒了老母亲的另一种感受:重回学生时代。

重回学生时代,痛苦学习生物知识的感受浮现了。

读完《这就是生命!》后,“痛苦”的感受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愉悦。

感受的转变,来自于——

《这就是生命!》把知识点的呈现,变得直观。

标题直观

迈克·巴菲尔德是知道怎么取标题的。

细胞:小家伙大能耐生命之树:全是亲戚低等植物:最初的绿色植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贝壳、珍珠,软软的和有刺的节肢动物:动动胳膊动动腿鱼:掀起水花

这些标题,加上内容的解读,看过之后,不用专门记忆,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描述直观

迈克·巴菲尔德也是知道怎么描述的。

比如,介绍软骨鱼:

软骨是一种柔韧的物质,你可以用一根手指按在鼻子上,感受一下两个鼻孔之间的软骨。

比如,介绍哺乳动物:

吃一块三明治,喝一杯牛奶,整理一下你的头发:你刚刚做了三件只有哺乳动物才能做的事情。只有哺乳动物有一整块的下颌骨和可以咀嚼的牙齿,而不仅仅是用嘴咬、撕或者啄。哺乳动物也是唯一用乳汁哺育幼崽的动物。而且只有哺乳动物身上才有毛发。

看过这些描述,对于提到的“软骨”、“哺乳动物”同样印象深刻。

图画直观

科普知识的直观呈现,少不了与文字匹配的图画。

插画师劳伦·汉弗莱确实擅长运用色彩,《这就是生命!》第一眼吸引老母亲的,其实就是书的色彩与图画。不看文字,光是纯粹感受书的色彩与图画,就已经让人心情愉悦。

当然,《这就是生命!》里的图画,还能让知识秒懂。比如,介绍“菌联网”的文字是这样:许多真菌都以菌丝网络的形式生活在土壤中,这些菌丝通常和植物的根共生

与之相对应的图

个人觉得这幅画与文字配得很妙

再比如,“裸子植物”的文字描述:裸子植物的种子会暴露在外面,通常会长在一个圆锥结构里。

配的图

《这就是生命!》,标题、描述、图画,三者结合,把知识点用不同的直观方式分享给孩子们。

孩子们看了《这就是生命!》这样的童书,对于生物学有了好感之后,再在课堂上遇到生物课,喜欢这门课的几率或许会大一些。

《这就是生命!》的知识点在直观之外,有些文字的描述,还很有意思。

比如,关于变色龙,迈克·巴菲尔德这样分享:

变色龙可以改变颜色——不过这一般并不是为了伪装自己,而是用来显示心情!

关于打嗝,孩子们的惯有解读是:因为吃、喝进了空气。

在《这就是生命!》里,迈克·巴菲尔德有了新的解读方式:

打嗝是我们向两栖类祖先返祖的一种现象。两栖类祖先在还是“蝌蚪”的时候同时拥有腮和肺。为了让水流经腮,它们会控制现在人类打嗝用的那组肌肉。

《这就是生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那些还没分享出来的内容,留给孩子们亲自去读,去体会其中的乐趣吧。

遇见对的童书,会让了解知识的过程,变得有意思。

《这就是生命!》的内容呈现,不管是图画还是文字,对孩子们来说,阅读体验都很友好。

《童媒·跨文化传播》里说:科学,更应该告诉儿童自己可以和应该做什么,让儿童具有面对真实的世界做出科学决策和选择的能力。

一本科普童书,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价值观的引导。这部分内容,《这就是生命!》也有展现。

讲到灭绝生物时,《这就是生命!》提到“要帮助而不是伤害”,具体人类可以做这些:减少浪费,重复利用,回收废物,尊重环境。种棵树,建个池塘,别总修剪草坪。拯救我们所拥有的多物种共存的环境并非不可能

读《这就是生命!》,孩子们既能了解与生命有关的内容,又能了解面对真实的世界,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多说一点,阅读《这就是生命!》,孩子们还能有2个额外收获。

一个是结构化思维。

看起来《这就是生命!》的内容“花花绿绿”的,其实有清晰的结构。虽然没有像往常那样的目录,但书中用了一张图画表示整本书的结构。

这是总的结构,分的部分,按照大标题、小标题做了区分。

另一个是一张纸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生命!》里,基本上是一个主题,一跨页的内容呈现。

这样的内容呈现,有点像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手绘笔记。把要表达的内容,整理在一页纸上,这是一种很不错的表达方式。

一本优秀的童书,阅读者可以汲取的养分,不会局限于某一点。尤其是优秀的科普童书,仔细看,多看几遍,总能发现很多隐藏的惊喜,《这就是生命!》就是如此。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来源:弥小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