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娱乐圈的权力游戏永远比剧情更精彩。当红小生成毅最近深陷"戏霸"争议漩涡,这场由知名制片人于正亲手点燃的舆论战火,让吃瓜群众再次见识到资本博弈的刀光剑影。
娱乐圈的权力游戏永远比剧情更精彩。当红小生成毅最近深陷"戏霸"争议漩涡,这场由知名制片人于正亲手点燃的舆论战火,让吃瓜群众再次见识到资本博弈的刀光剑影。
凭借《莲花楼》成功跻身顶流的成毅,手握《狐妖小红红王权篇》等四部大男主剧待播。就在粉丝翘首期盼时,于正突然在采访中放出重磅炸弹:"某剧组男演员带编剧进组删光女主戏份"——这番意有所指的爆料瞬间点燃全网热议。
这场风波背后暗藏三重罗生门。于正透露的"剧本篡改说"与网友挖出的剧组动态形成微妙呼应:成毅在杀青后重返片场的反常举动,李一桐路透照与最终剪辑的出入,都成为舆论佐证。但细究《王权篇》作为大男主剧的原始设定,又让这场"删戏门"陷入真假难辨的迷雾。
作为资深追剧人,我注意到这场纠纷的深层逻辑。在《月红篇》口碑滑铁卢后,制作方对《王权篇》的孤注一掷,某种程度上迫使主演背负起"救市"压力。当资本把赌注全押在成毅的流量号召力时,是否在创作端就埋下了失衡的隐患?这让人不禁思考:大男主剧是否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
更耐人寻味的是于成二人的陈年旧事。十年前于正欲签新人时,成毅选择了与陈晓不同的发展路径。这次于正看似仗义执言的背后,是否藏着对当年"看走眼"的意难平?从他在《琉璃》热播时对成毅的盛赞,到如今暗讽其"不尊重创作",这种态度反转恰似娱乐圈人际关系的显微镜。
饭圈战场早已硝烟弥漫。成毅粉丝怒斥于正"挟私报复",搬出当年签约旧事力证其言论不实;剧粉则分成两派,有人担心魔改毁原作,也有人认为大男主剧本就该突出主线。这场舆论混战背后,折射出内娱生态的畸形现状:当数据成为唯一标准,创作初心往往沦为资本博弈的牺牲品。
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我更关心这场风波的警示意义。从某顶流因加戏被行业抵制的先例,到如今成毅面临的舆论危机,都在印证一个规律:流量是把双刃剑。当演员过度介入创作,即便能收获短期热度,终究会消耗观众信任。毕竟,我们追剧党要的,从来都是好故事,而不是某个明星的个人秀场。
来源:娱生相濡以沫